方方和她的封城日记
方方从来就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她的封城日记的走红并不奇怪。
新冠肆虐,武汉封城,九省通衢的大动脉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一开始就遭受如此大劫,让人始料未及。
医护人员、公安干警、部队战士,还有大量志愿者等,都开到一线去了。而更多的百姓,则困于家中,方方也是其中一个。
科技的发达,手机、网络的普及,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能视通万里。全国人民都密切关注着湖北,关注着武汉,同时也关注着全国其他各个省市区,包括自身。
方方身在武汉,又是一个著名作家,眼光独到,能写会写,每天一篇日记。人们把目光聚焦于方方和她的封城日记,本能上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但是,人们在她的封城日记里都看到什么了呢?
你看不到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看不到火神山雷神山的神速,看不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当然,这无可厚非,这些自有主流媒体报道,用不着方方在她的封城日记里啰嗦。方方记或不记,事实就在那里,谁也抹杀不了。
方方所记的都是小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内心忧戚、惶恐——大灾难下共同的心理,以及病患死者的悲惨故事。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和“人民”的距离,我想这应该是她的封城日记走红的一个情感因素。
有人味有人情味有烟火气,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很好嘛!
但是,这也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这不是写小说写科幻写寓言童话,只靠一味地凭空想象。
方方一个月不曾下楼,她只能“常常站在5楼的阳台上,望着周围死一般寂静的世界发呆。”
也就是说,虽然身处武汉,她并不比我们身不在武汉的人看得多多少。
那她的消息来源都是哪呢?电视、报纸、网络不会因她和普通百姓身份的不同而不同,除非一点,她能翻墙。
如果不是这样,她所依靠的独家秘籍无非是她万能的朋友圈。我们知道,她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医生朋友,动不动就给她打电话来。
最让人诟病的就是殡仪馆手机图片事件了,就是这个医生朋友传来的手机图片,说殡仪馆手机扔的满地都是。
但这个手机图片除了方方,谁也没看着,有好事者微博配的图片却是几年前手机旧市场上的。如果方方说她没造谣,很简单,只需把她看到真实图片发一下。
很遗憾,方方只是说我没造谣,是你造谣,你造谣,你造谣,我从来只发文字从不配图片的。
又成了一桩悬案。
我不惮以恶意来揣度方方,虽不是党员,也曾做过省作协主席这样的高官,也算是体制中人,而从软埋到封城日记,你看到的是皮里阳秋,这是她一贯的。
更可笑的,在中新社的访谈中,方方又成了坚定的政府拥护者捍卫者,体制的忠贞维护人辩护人了。
蝙蝠不禽不兽,方方就是蝙蝠一样的两面人。据说蝙蝠不但是萨斯也是新冠的元凶,如果是真的,可以说方方也是蝙蝠一样的病毒携带者。
这一点不容易看出,其实也不难看出,方方反映了一部分官方主流媒体不报道的问题,但也夹带了不少私货。善良的人们,警惕啊!
说到底,方方封城日记的走红,是人们对官方主流媒体歌德派不顾事实没有人味的一味拔高的一种本能反弹反抗,宣传报道还是一成不变的老路子。
什么暗访被看门老大爷挡住了,什么月子期间上班了,什么刚生下来的孩子会说话了,什么集体剃光头了,惨不忍睹。
本以为瘟疫能让一些人反思反思,冷静冷静,看来要落空了。疫情减缓,但形势依然严峻,国外愈发严重,要防止反输入。唱赞歌是应该的,但为时过早,也要有个度。
封城无其他国家能够做到,但代价也是大的,全国高度紧张一个月了,代价不菲。乐于看到谁能开创探索出一条新路,而不只盲目地欢呼自己的胜利,嘲笑国外的无能,让人家来抄作业。
总体看,方方的封城日记的基调是阴郁的灰暗的,写一两篇看一两篇还好,天天这样写这样看,从心理医学上来讲,心情郁闷是不利于抗疫的。
可方方写了一个月,还在写,她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连我自己都想找一名心理咨询师,疏导心理问题。”
怕是一场瘟疫下来,方方没得新冠却得抑郁症了,赶紧去找医生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