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预计: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超过石油,怎么办?
能源对外依存度,即指能源年净进口量在能源年消费量中的比重。依存度比重越高,说明一国能源进口越多,这也意味着,能源国际价格的变化,对该经济产生影响就可能越大。
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能源对外依存度也持续上升。2017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达39%。而这种情况是否还将持续?
近日在第七届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前景2018-2050》对此进行了预测分析。
社科院的报告提出,到205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降至38.7亿吨标煤,总体对外依存度会降至34%左右。
其中,石油对外依存度预计不会超过70%,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却可能达到78%,如果中国页岩气生产取得突破,天然气的对外依存状况就会明显改善。
报告认为,未来30年,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将来自天然气。鉴于东亚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LNG市场,国际市场供应能力充足,中国天然气市场可及性不足的现实,有必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放宽市场准入,提高终端消费者和批发机构对天然气和LNG的可及性,加快国内天然气市场化进程,尽快形成天然气市场的对价机制。
具体到基础设施,重点就在于:一是加强国内输配能力建设,力争短时间内形成覆盖全国城乡工业、商业、家庭用户的输配网络。二是探索利用铁路、公路、内河航道进行LNG集装箱和储罐运输的模式,做到既节省投资,又能在短期覆盖大部分终端消费者。三是推动国际尤其是亚太地区天然气互联互通网络建设。
在电力方面,只有当煤电比例降至40%甚至更低时,清洁煤电才能做到对环境的中性影响,而考虑到国内供给能力以及清洁转型趋势,有必要与终边国家实现电力市场的互联互通,实现双方共赢。
为此,基于“一带一路”整体战略,倡议陆上电力走廊互联互通,发展跨国区域电力市场。初步可以考虑在东北、西南地区建设区域型电力交易中心,与周边国家进行电力交易。
朝鲜局势的缓和,让联合国的大图们计划、国际能源宪章的亚洲超级电网计划,以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的亚洲能源互联网计划,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东北亚电力互联互通方案应该从原计划引入俄罗斯、蒙古电力,通过朝鲜供应韩国、日本,转向利用中国东北和环渤海地区的现有产能,实现同时向俄罗斯远东、蒙古、朝鲜供电,帮助其发展经济,并通过朝鲜向韩日供电的新方案转变。
在西南地区,建议建设一条从云南省经老挝、泰国、柬埔寨,至越南南部、马来西亚的输电线路,同时,在中南半岛北部修建一条从缅甸经泰国北部、老挝北部至越南北部的输电线路。
中国能源转型与安全与国际市场密不可分。从全球来看,亚太地区既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最大的生产地和贸易中心,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能源领域有潜力成为率先实现亚太能源共同体的愿望。基于此,报告认为,应加强亚太地区天然气与电力互联互通,建设亚太能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