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无耻的人均住宅面积统计

火烧 2009-09-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批评人均住宅面积统计方式,揭露住房问题,分析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指出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关注低收入群体住房困境及官员豪宅现象。

无耻的人均住宅面积统计  

   

据《京华日报》报导,2009年9月28日,国庆新闻中心举行“中国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情况和住房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讲建国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和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情况。齐骥称:“居民的住房条件持续改善,到2008年底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8平方米以上,是1978年人均住房面积的4.2倍。”  

好一个“特别是” !好一个“人均住宅面积”!  

只有最无耻、最下作、最不顾起码事实、最荒谬、最无理性、最…….最……的人,才会用这种“特别是”、“人均”来统计我国当前城镇居民的住房情况。齐骥者,不知何许人也,大概也不是一个“好主”。我们只想问一声齐骥:“齐部长,我国现在的各类社会资源,包括住房,是用人均来分配的吗?为什么要用一个人均来说明呢?”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私有制重新出现并逐渐占据主流,在毛泽东时代已经被解放的中国人民,又被重新压在新的“三座大山”之下,而住房就是这“三座大山”的一座。  

在北京一个工人辛辛苦苦起早睡晚干一年,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够买一平方米的房子。在其他大中城市也基本上这样。一个人从二十多岁参加工作一直到退休,也就是三十多年的工作时间,这三十多年的工资结余能够买一套住房吗?这是根本不可能。纵然是按揭贷款,也就成了终生的房奴,一辈子或几辈子在住房这座大山下喘息,何况还有医药和子女上学。  

这还是比较幸运,能够就业有工作的人。大量失业或待业的大学毕业生,在各个大城市之间流浪,在这个资本家手里干几天,又到那个资本家手里干几天,连基本的生活费和交通费都有问题,哪里还敢奢望买房呢。  

在农村随着土地被兼并,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大量的失地或种不起地的农民流入城市面对着满目的高楼大厦,宽阔的街道,哪里是他们的安身之地?就是家里有几间祖上留下来的房子也不能把它移入城市,一年四季辗转迁徙寄人篱下,满目凄风苦雨。这就是我国占人口大多数的低收入弱势群体的基本住房情况。  

而与此同时,却是大部分官员(县处级以上)拥有的无限多的住宅,不仅国外有,国内的大部分城市和风景名胜区均有豪宅,十套、二十套、以至于数十套,有的官员甚至把整座大楼都盘下来。对于他们来说住房已失去了使用价值,而是成了货币储蓄的一个手段,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0.4%的巨富拥有社会财富的70%。  

3%的富人拥有社会财富的90%,而占全国人口的97%的人只占有社会财富的10%。一方面是大量的空置房的存在,另一方面是大量人没有住房,这就是当前我国的“特色”。  

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造成的惊人的腐败以至于在社会上形成的巨大的两极分化,在住房问题上的表现尤其显著。  

既然是“特别是”,我们也就也特别的提醒一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是否也特别的统计一下1978年以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当时的官员(革命委员会)的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现在城镇一般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各级官员(含科级以上及子女)的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现在官员的住房面积是一般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多少倍?  

乞丐怎能和龙王斗宝?  

这些情况怎能“人均”了的。  

   

大风  

2009-9-2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