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问责一次”就能解决地方债务问题?

火烧 2016-12-20 00:00:00 网友时评 1026
文章探讨问责机制对地方债务问题的影响,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风险,强调债务管理与监督的重要性,指出债务问题对经济和金融系统的潜在冲击。

 “问责一次”就能解决地方债务问题?

 
 
      人民网北京12月20日电:“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财政部有关负责人19日表示,要将强化执法问责作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抓手,发挥专员办就地监督优势,对核查或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依法依规做出处理。这是继国务院办公厅上月发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后,财政部就日前印发的《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监督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接受记者采访进行的表述。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暂行办法》针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围绕政府债务管理、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两方面,明确了专员办监督重点,全面覆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预算管理、风险预警、应急处置,以及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
 
       地方政府究竟欠了多少债,一直是个谜。各种数字打架已经打了很多年。对别的地区地方欠债我不了解,因此没有发言权。但我知道本地有一个县,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号召下,把全县四五个乡的地全部征掉了,用于建立“开发区”和“示范园”,导致该县目前欠债达250亿元。而该县每年财政总收入才五六个亿,即使全体“公家人”不吃不喝,也要用50年时间,才能还清这笔债务。这还不算可怕的,可怕的是那五六个乡的五六万人,今后的基本养老统筹还将是一笔巨大的,当初承诺过的,必须不折不扣兑现的开支,当初举债的那帮干部们换届了,有的退休了,有的升官了,把这么巨大的债务留给了现任班子,那所谓的“开发区”至今80%的土地荒芜着,却至今没引进几家纳税大户来。
 
       我在2011年就撰文指出,“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最终会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系统造成多大的冲击,将由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国经济的增长状况来决定。现在中国各地方政府,普遍抱着一两年后中国经济增速将重回2003-2007年那段“黄金时代”的憧憬来进行投资规划。审计报告中所列的地方政府还债计划也集中在今后五年。然而,假如2011年-2015年是一个不太乐观的经济环境,或利率水平比现在提高很多的话,那地方政府能不能承受这笔庞大债务,将是一个很大的疑问。”现在,由于经济环境果然未出我的所料,而表现欠佳,那么,按期归还地方债就必然成为泡影。怎么办呢?空手抓鸡的“地方债置换”终于出笼了。央行兜底,发行钞票,最终的买单者当然又是全体屁民。
 
          我曾经打这样一个比方:有户人家雇了一个保姆(公仆),让他管理家庭事务。一度时期以后,主人发现这个保姆以主人的名义在外面借了一屁股的债。主人问她为什么要借债,保姆说,为了你家院子门口修路,为了给你家房子刷漆,当然也为了让我更好地为你家提供服务而上涨的工资。主人说,我没让你修路,也没让你给房子刷漆,这些都是你自作主张搞的,花了多少钱我一无所知,现在你却只把所差的外债告诉我,你说说,你借了这么多的债,准备怎么还呢?保姆说,你别急,我在你家院子了栽的枣树两年内就要挂果了,这是我掌握的资源,我会把卖枣的钱拿来还债,另外,我还准备将你家的院子卖出一部分,可以归还部分债务。对这样的保姆,对这样的还债承诺,您将如何信他?
 
      地方政府债滚债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这一问题的实质都讳莫如深。都说是各届官员们的“政绩”意识造成的,这实际只是现象而非本质。实际上,大兴土木,搞形象工程的背后就是权钱交易,是为了回扣,为了腐败。为官一任,三到五年,这段时间,要把上任前买官的钱搞回来,要把为今后升官的铺路钱搞到手,要把自己家搞成千万富翁亿万富豪,不大量收受各类回扣和贿赂是不行的。上哪儿收去呢?只有大兴土木,搞各类工程。挖湖修路造广场,实在不行就修“宫殿”,大上海换个路牌也能整它政府公共资金两个亿,拿20%的回扣,就有若干人靠这一票发大财。这就是地方政府没钱搞“建设”不惜债台高筑也要扩大“建设规模”的核心原因。关于这一点,季建业的“辉煌经历”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说明。
 
        谁来还地方政府的债务?可以负责人地说,谁也不会还的,除非他是二百五。因为很简单的道理在那里摆着,前任领导欠下的没义务还,自己欠下的不急着还,等自己一任到期,脚底抹油溜了。升职了,没人敢找,退休了,再找无用。于是,债就永远是债吧。这大约就是政府债务近年来有增无减的根源。
 
        有网友尖锐第指出:地方债置换至少释出两个重要的价值导向:第一,不借白不借,哪个地方借钱越多,负债越重,哪个地方可能就会发展越快;第二,借了也白借,个别地方政府从资产负债意义上已经破产,但当地领导不会受到任何追究,反而借钱越多政绩就会越大,他还有可能得到升迁。这样流氓抢劫式的“地方债置换”一旦形成时尚,那各路诸侯的筹资冲动和投资疯狂地球人就再也无法阻止了,因为这比直接到银行搬钱还方便啊!光借不还的“债”,谁不借,他傻呀?
 
         现在财政部又是印发《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又是发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又是印发《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监督暂行办法》说是要“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借、用、还”的全过程监控”,搞得像真的似的。可财政部应该清楚,那些一刻不卖地就穷得揭不开锅的地方政府,除了借新债还旧债,还能有什么办法爬出债务泥坑?这根本不是什么“问责一次”就能解决得了的问题,可以想见,你就是把地方政府现任官员都杀掉,那些债务也根本没人能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