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公有制的基本矛盾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一部分管理者经受不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诱惑,蜕变为官僚者。他们利用职权,大肆侵占社会财富,无偿占有了劳动者创造 出来的剩余劳动。这些剩余劳动本来应该是为劳动者整体利益服务的,结果却变成了官僚 者挥霍享用的对象。根据这一事实,人们从中抽象出陈希同、成克杰等人物是代表剥削阶级利益的官僚者,他们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显然,这样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是真理。
作为具体的存在,人们看到的是陈希同、成克杰等人物的犯罪事实; 作为具体的概念,人们将他们用“官僚者”表述出来; 作为抽象的概念,人们认识到他们的本质是“资产阶级”。 然而,仅仅得出这样的结论还不够,这样的认识还只能称之为感性的认识。它停留在从现象到本质这一初级本质阶段上。 要使认识深入一步,就必须首先肯定这一认识是正确的,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住本质自身中的矛盾。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表现在哪里呢?它表现在本质方面与非本质方面的 对立统一中。
通常理论界认为,官僚者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一小部分,它们的存在只是支流问题,是 非本质的东西,因此,一旦上升到理论高度,就将官僚者抽象掉了。于是,社会主义经济关 系就变得纯而又纯的,无矛盾的产物。这样一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变成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同志式的互助互利的关系。
此时,陈希同、成克杰等官僚者就被理论家们抽象得无影无踪了,这些官僚者在理论 上竟然成了根本不存在的产物。这样的经济理论目前充斥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 理论专著中,似乎只有这样的理论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才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
其实,这种理论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它的荒谬之处就在于,这种理论同客观存在二者之间出现了严重脱节,它的典型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相背离。为什么这样说 呢?因为这种理论没有全面地反映出现实中的矛盾,而是将剥削因素抽象掉了。
看到这样的理论,人们不禁要问:现实中究竟有没有陈希同、成克杰式的人物存在呢? 对此,理论家们通常并不否认,他们会肯定地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官僚者,这是不 可避免的社会现象。用他们的话说,腐败现象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独有的社会现象。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这些现实存在的矛盾,通过概念范畴从理论上如实地将它们反映出来呢,而 非要在理论上搞那些纯而又纯的东西呢?
原来,理论界人士普遍认为:理论是本质的反映。在本质中应该不存在任何矛盾。什么是本质呢?理论家们认为:事物的本质指的就是事物的性质。既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产物, 就不可能将官僚者包括进去。一旦将官僚者以及特权侵占包括进去了,就会使本质内部出现了矛盾,社会主义性质还怎能概括出来呢?
由此看来,这些搞理论的人都很清楚,一旦将官僚者存在的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把握住之后,作为反映本质的学术理论内部就会出现矛盾,这样就会失去学术理论具有的高雅与 纯洁的特征。
矛盾只存在于表面现象之中,事物本内部则是无矛盾的统一体。这种观点在思想理论界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对于这样的观点,著名的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先生早就指出:
表象固然处处都以矛盾为自己的内容,可是它不能意识到矛盾;它始终是外在的反思,外在的反思是从相同转到不相同,或者从否定的关系转到各种有差别的规定的内部的反思 性。(引自列宁《哲学笔记》第148页)
矛盾只能在现象中存在,理论是本质的反映,是无矛盾的。或者说,在本质中应该没 有任何矛盾存在才对。这样的认识在哲学上就属于单纯的外在的反思。它究竟正确与否呢? 我们的回答是: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理由是:它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我们知道,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就是要把握住事物本质自身内部具有的矛 盾。本质自身内部具有的矛盾表现在哪里呢?它就表现在本质方面与非本质方面的对立统一 中。
在这里,本质自身内部,指的是同一事物之中。同一事物的本质内部同样存在着矛盾, 也是由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组成的。这种同中之异,不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单纯凭借感官就能把握住的,它需要人们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本质的高度把握住。
当社会主义取代了资本主义之后,作为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矛盾,占有者与非占有者即剥削者与劳动者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了。生产资料劳动者共同占有已经实现了。那么,在劳 动者共同占有的基础上,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在哪里呢?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基 本矛盾表现在共同占有的内部,也就是说,它表现在劳动者内部。
劳动者内部有什么矛盾呢?原来,作为社会生产过程内部存在着分工,有直接从事生 产劳动的劳动者,有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管理者。这种社会分工导致了劳动者与管理者在社会生产中的经济地位不尽相同,他们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一部分管理者由于脱离生产劳动,不代表劳动者利益进行管理,因此蜕变为新型的剥削者, 即官僚者。这样一来,就使得劳动者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具有了两重性,具体说来,在劳动 者与代表他们利益的管理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在劳动者与代表剥削者 利益的官僚者之间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这种两重性直接制约着社会主义生产的全过程,也 就是说,它制约着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与消费的全过程。
由此看来,劳动者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 直接表现形式是怎样的呢?概括说来,它的直接表现形式为:共同占有基础上存在着劳动者 形式上是占有者而事实上却是非占有者。换句话说,形式上的占有与事实上的占有二者之间 存在着不一致。
理论家会说:由管理者代表劳动者进行占有,怎能说劳动者事实上不是占有者呢?是的,作为社会主义的生产管理者,他本身是从劳动者中脱颖而出的,也就是说,管理者本身也是劳动者。但是,只看到这一点还不够,还必须看到管理者本身并不是直接从事生产劳动 的劳动者,而是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管理者。因此,在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劳动者与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管理者之间还存在着经济地位不尽一致的矛盾。按理说,管理者是代表劳动者 利益进行管理的。但是,谁又能保证每一个管理者时时处处都能从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出发进 行管理呢?管理者本身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物质利益要求。当管理者自身的物质利益要 求与劳动者的根本利益相矛盾时,管理者还会按照劳动者的利益需要进行管理吗?显然,现 实中的管理者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们也要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需要的。
因此,当一些管理者为了获得比劳动者更多的物质利益的时候,当他们依靠正当手段所得到的物质利益不能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的时候,这些管理者还能代表劳动者从事管理工 作吗?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是不能代表劳动者利益进行管理的。这样一来,作为劳动者的代表——管理者,当他不代表劳动者利益的时候,就会使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基础动摇了。此时,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劳动者就不再成为占有者了,相反,这些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劳动者就变成了纯粹的雇佣劳动者。
上述这一发展过程就是目前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在理论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没有把握住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结果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纷纷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蜕变为资本主义。这一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社会形态中存在着管理者不代表劳动者进行管理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在劳动者共同占有 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存在形式上的占有与事实上的不占有这一矛盾。从表面形式上看,劳动 者当家作了主人,实际上,当家不做主。许多问题都是管理者说了算。当然,假如管理者真 能从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出发,自然会使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有了切实可靠的保证。
然而,现实问题是,一旦管理者不代表劳动者利益进行管理了,劳动者有什么办法阻止这些已经变成了官僚者的管理者其所作所为呢?当然,这个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需要 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此不展开探讨。
作为理性辩证法,它需要人们把握住同中之异,把握住劳动者内部的矛盾。形式上的占有与事实上的不占有这一矛盾的存在,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严密地论证。然而,在经济 理论家的思维定势中,普遍认为本质自身内部是纯而又纯的,是无矛盾的。因此,他们不可 能揭示出这一矛盾。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或者说,从初级本质上升到二级本质高度 之后,人们才能把握住这个矛盾。此时,就会使人们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辩证法的阶段。
作为同中之异,指的是劳动者内部的矛盾,具体说来,是劳动者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两重性,既有根本利益相一致基础上的一面,又有对抗性的一面。只把握住根本利益相一致的一面,忽略了对抗性的一面,就是形而上学的反映,就 是片面性的观点。由此可见,两重性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的特征。
从思想发展史上说,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表现在劳动者与管理者之间,这是南斯拉夫理论家为我们做出的贡献;明确指出这一矛盾具有两重性,则是我们伟大的导师毛泽东的首创。而从理论高度上论证毛泽东提出的两重性观点是正确的,是真理,则是《公有制》一 书肩负的历史使命。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表现在劳动者与管理者之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管理者内部出现了分化,产生出一部分官僚者,因此使得劳动者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具有两重性。在 劳动者与代表他们利益的管理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在劳动者与官僚者 之间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这一观点是我们伟大导师毛泽东首先揭示出来的,它构成了毛泽东晚期理论的核心,构成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基础。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上讲,毛泽东晚期提出的这一理论,正是上升到理性辩证法高度 的产物。这一理论完全是从社会主义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它被众多社会主义国家进一步发展 的历史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具有两重性这一理论是真理。当前有那么多社会主义国 家纷纷走向自己的反面,出现了蜕化变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紧紧抓住基本矛盾中的两重性不放,结果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毛泽东临终前一再告诫我们: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我们应该牢记毛泽东的教诲,坚定不移地沿着毛泽东指引的方向前进。
劳动者与管理者的矛盾,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纲,只有紧紧地抓住这一矛盾不放,才能在经济理论上撰写出符合现实发展的科学理论。否则,将这一矛盾抽象掉,从纯粹的物质形态出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结果必然会因为忽略了两重性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制约作用而使这样的经济理论同实践的发展背道而驰。由此可见,忽略了劳动者与管 理者之间具有的两重性,必然会使经济理论背离“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其宗旨必然违背 劳动者的根本利益。这样的经济理论给人们带来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葬送社会主义事业, 使中国走上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
按:原文出自草根网春秋博客,文章链接为:/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71919.html
- 上一篇
王者荣耀s7赛季什么时候上线?王者荣耀s7赛季有哪些改变?
王者荣耀s7赛季将会大幅度整改,有很多新的东西将要上线,据说连地图都会整改,与以前的地图完全不一样,下面我们小编将为你解答王者荣耀s7赛季什么时候上线?王者荣耀s7赛季有哪些改变?王者荣耀s7赛季什么时候上线?王者荣耀一个赛季是3个月的时间,既然s6赛季会...
- 下一篇
包贝尔投资火锅店叫什么?包贝尔投资火锅店以牛血冒充鸭血是真的!
包贝尔投资火锅店以牛血冒充鸭血被曝光后,包贝尔核实后发文道歉,包贝尔投资的火锅店叫什么呢,冒充鸭血的事情是发生在辣庄火锅哈尔滨分店,下面我们小编谈谈包贝尔投资火锅店叫什么,包贝尔投资火锅店以牛血冒充鸭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