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一)

火烧 2015-03-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分析资本主义能否实现富民强国,质疑当前改革是否偏离社会主义本质,强调公有制与劳动支配资本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社会主义与富民强国的关系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核心是富民强国。但富民强国就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吗?不一定,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今天也还遥望不及。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也能富民强国。这正是今天许多人不再问姓“资”姓“社”的根本原因。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势头吗?还为什么非要问姓“资”姓“社”呢?资本主义能够富民强国,走资本主义的路就是了。几乎国内外的所有“精英”都是这样认定的,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看看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全都是因为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吗?我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放弃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引进和发展了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有个体企业;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引进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我们放弃了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引进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等等,哪一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再看看目前公有制已经丧失和正在进一步丧失的主体或主导地位,看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支配资本的事实,我们还怎么能说搞得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呢?不管说我们搞得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还是中国特色的,没有了公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没有了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劳动在支配资本这一本质特征,还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呢?

  那么,是不是要富民强国就只能走资本主义的路了呢?绝对不是。我们是被资本主义也能富民强国的一面遮住了眼睛,而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条腐朽没落的路的另一面。这有点象是在爬山,资本主义爬了几百年,远远爬到了我们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爬,我们也能爬上去,甚至能超过他们。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爬,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条能更快更好的到达山顶的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跟在他们后面我们已经爬的很好很快了,还有必要去另选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吗?怎样能证明那就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呢?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跟在资本主义后面爬了,很少有人想到这将是一条断送共产党人的理想,断送共产党的路!不坚持搞社会主义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就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声称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然而16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于是很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论证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设想这种社会制度什么时候灭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可以说马克思过早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之所以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因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其实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或说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划一了。如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概括的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包含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时马克思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并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正是这里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第一种设想,当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夺取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设想已经被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十世纪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但是,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预想的那样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无产阶级没有夺取政权,资本主义这一百六十多年又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这是否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呢?也就是说,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及时夺取政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就破灭了呢?不是,马克思还有第二种设想,在《宣言》中马克思就预示了这种设想,他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是指出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就越少。而它防止危机的手段只是“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一旦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这只有到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今天看也很遥远),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后来在《资本论》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这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完全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这第二种设想,一直为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证实着,资本主义经历着愈来愈猛烈的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发庞大,等等,都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都是科学的,都已经和正在为历史发展证实。

  我们面临的几乎所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问题,全都是由于没有区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引起的。首先在马克思那里就没有区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之所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是因为社会主义胜利时所具备的生产力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只是由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终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的进程。而在第二种设想实现时,资本主义再也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已经走到尽头,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显然这两种设想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为关键的是,第一种设想实现时,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生产力还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不仅资本主义,同时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必然是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当生产力没有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也就是说,当第一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完成资本主义尚未完成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任务。而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社会主义却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计划经济的任务。这两种设想的完全不同决定它要建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二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是消灭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也没有认识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包括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建立全社会所有制,实行计划管理,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等等等等,全都针对的是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其科学性也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设想又全都不适应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没有想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根本不可能立即建立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使通过一个他所说的“过渡时期”也不可能,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在今天看也还是相当长的时期,才有可能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原因又在于,他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了。马克思在他的第二种设想中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需要“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即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消灭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他没有把他的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区别开来,他不自觉的认为即使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必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消灭市场经济。他事实上设想了两种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但却只设想了一种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并认为这也是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都没有发现马克思第一种设想与第二种设想的区别,他们全都在努力用马克思只有在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点就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全部困惑,挫折,失误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用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可能不失败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