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取为何不能顺守——前苏联解体的教训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争论,让我想起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提到一件事,当年他长大懂事之后发现某宫殿里的珍宝古董有不少被人偷盗或偷换,便打算清点一下,找出家贼。不想当晚便宫中失火,一切付之一炬。(电影《末代皇帝》中亦有此情节。)显然这是家贼故意纵火。看仓库的监守自盗,盗完了放一把火把整个仓库烧光,这样谁也查不清哪些是被偷掉的,哪些是被烧掉的。
江洋大盗为保全自己不惜杀人灭口,窃国大盗为保全自己不惜毁国灭迹。对于紫禁城这一把火,我们是应该责备监守自盗者,还是应该怪溥仪不该打草惊蛇?
在这个历史问题上采取简单的回答无疑是不明智的。就如我们现在很难一口咬定联想的股改是国有资产流失。但我想说的是,逆取不一定就能顺守。在前苏联解体的过程中,俄罗斯的精英们似乎已经懒得去掩饰,他们得以“国有制”代表者的身份,肆无忌惮地瓜分国有资产,很快掌握国家工业与金融命脉,并利用私有化使其合法化;甚至以国家分裂、动荡,换来了“民主化与市场化”,并且这是改革不可避免的代价。
当然,为了给即将被掠夺一空的民众留下一点念想,他们安慰大家说,这种掠夺性的原始积累将是一次性的,从此之后,我们就可以像许多先发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按部就班的走入市场经济的坦途,这些依靠抢劫起家的权贵们就会突然转变为正经的生意人。可惜,这个美梦从来没有实现过。[参见《苏联官僚政治论稿》]
原因很简单,只要体制是允许掠夺的和盗窃的,那么,通过抢劫积累财富的成本就会比正儿八经做买卖要低廉的多。抢劫成性的官僚痞子们甚至根本就不屑于做生意,他们完全可以将掠夺作为他们的终身职业。这些抢劫来的财富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会重新进入已经十分拥挤的生产领域,这些财富的可能去处是,用于挥霍、炫耀以及进一步抢劫的资本。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不管俄国公知们怎么样呼吁赦免“原罪”,但仍无法洗清通过不法手段而起家的资本家所存在着的“清算恐惧”,他们更乐于及时行乐或者把财产转移到国外,因此很难产生市场竞争力。就算能够摆脱原因,当资本为少数人垄断的时候,资本主义就是钱生钱的欺诈游戏,因为这时候资本家不必通过市场交换和生产领域就能在金融机构之间赌博生利,那又何必辛苦去做实业呢?而且如果金融受制于少数人,则少数人必定受制于国际垄断资本;市场和生产就会受制于国际垄断资本;如果那样,不但民众受剥削,民族资产阶级受创更重,市场经济也搞不成。(胡雪岩可为一例。茅盾的《子夜》有详尽的描写)苏联解体多年之后,几乎还没有产生一家真正有综合竞争力的国际级企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在资本主义社会,每个人都是他人的敌人。所以敌人也并不是铁板一块。昨天的敌人也可能是今天的盟友。如果说刚刚解放的时候,没有经验的第一代能够采取赎买政策,今天的领导者也不一定要采用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而是开放垄断在极少数人手里的金融和资本,让资本所有者受到一切劳动者监督,为联合起来的劳动所用,才能真正实现“个人所有制”。对资本所有者来说也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且看公知们的改革路线图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提到,当年他长大懂事之后发现某宫殿里的珍宝古董有不少被人偷盗或偷换,便打算清点一下,找出家贼。不想当晚便宫中失火,一切付之一炬。(电影《末代皇帝》中亦有此情节。)显然这是家贼故意纵火。看仓库的监守自盗,盗完了放一把火把整个仓库烧光,这样谁也查不清哪些是被偷掉的,哪些是被烧掉的。
江洋大盗为保全自己不惜杀人灭口,窃国大盗为保全自己不惜毁国灭迹。在苏联东欧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当国有财产能偷的差不多都偷完、能卖的差不多都卖完、能糟的差不多都糟完、再也没办法吃老本、卖现在、混将来地拼凑虚假繁荣时,当窃国大盗们的一切弥天大谎即将被揭穿、自己即将原形毕露、自身难保时,他们最需要便是来一场全国性的大风暴,大危机,大动乱(当然是在他们兑换外币转移赃款之后)。如此一来他们可以乘机把一切罪责推得干干净净,把自己的一切不义之财全部漂白,顺便再把人民的一切积蓄洗劫一空。
公知们的套路大抵如此:改革之初,先是实行物质刺激制度,得到工人的支持之后砸三铁、搞承包。变工厂党委负责制为厂长负责制,实际取消了对厂长经理的一切监督制约,将全民所有制肢解为部门所有制,地区所有制,企业所有制,执政官员任期所有制,最后落实为厂长私人支配制。
然后是城市承包制和双轨制。大量的集体企业和中小型国有企业在承包者杀鸡取卵式的掠夺性破坏性使用下陷入困境,财务混乱,工资拖欠,设备过度使用,产品以次充好。承包者迅速实现了个人利益最大化,但企业则元气大伤,无力更新设备,革新技术,无力面对廉价的走私产品、泛滥成灾的假冒伪劣商品、得益于偷税漏税加种种优惠的成本低廉的私营企业产品、享受免税优惠、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产品的联合围剿,更无力研发新技术产品。这反过来又成为消灭国有企业的借口。
于是开始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将国有企业的价格严重低估拍卖给实权人物中小国企的实权人物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大资本家了。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化也同样是一场抢劫,裁减员工,买断工龄,以下岗为威胁强制职工掏腰包买股票是主要的抢劫方式。
然后是土地和股票的投机热。少数人凭借权力和关系用低廉的价格买到大片土地转手倒卖,一次暴富,其速度和规模极其惊人。潮势所至,各地的银行甚至财政资金纷纷卷入土地投机,获得的利润进入相应机构和个人的腰包,损失成为银行的呆坏帐、财政的赤字。
省、市、县长甚至乡长、村长都争相搞建设、上项目,银行贷款不够就集资,集资不够就挪用教师工资、棉花和粮食收购款,一任接一任地积累起庞大的地方债务(含未登记外债),随便一个贫困镇都敢欠债数千万元。
2002年起,通过大规模房地产业化,国家大发土地财,账面上终于好看得多了,但是亿万人民五十多年来创造的财富就这样流进了少数先富起来者的腰包,却给银行留下了上万亿人民币的债务黑洞。
下一步怎么办?看看公知们出的损招:
放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准入、建立石油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放开对进口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的限制、完善矿权出让和转让制度、组建若干家油气管网公司——简要地说也就是私人可以经营开采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了。
形成多元化竞争性的金融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简单地说就是允许私人放贷,或者放高利贷,问题是:一旦发生信贷纠纷的时候,谁来解决他们的纠纷?
赋予农民集体土地处置抵押转让权——唯一还没有变现的就是农村土地。全面变现农村土地,将会榨干中国最后一笔巨额财富,摧毁中国最后一个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把政府财政由目前的土地财政变成债务财政——最终逼迫中国用国有资产偿还债务,收获目前中国积累起来的70万亿国有企业资产和两倍与此的国有金融资产,再通过金融自由化制造房地产和人民币双双崩盘,完成对中国的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财富大洗劫。
鼓吹“银行民营化”。什么意思?要害就是私人银行可以随时破产。如此一来一切存款、一切债务都可以一扫而空。换句话说,要把盗走的亿万财富通过银行倒闭冲帐等方式全部转嫁到全国人民头上。赋予国外资本“准入前国民待遇”——即赋予全世界所有资本天生具有中国国民的各种待遇,保证中国大变现大洗劫的绝大部分财富能够落入国际垄断资本手中。
之前的“国有资产流失”听起来似乎很空洞,很遥远,跟个人关系好象不大,老百姓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一旦这天文数字般的坏帐通过金融危机、银行倒闭等方式雪崩般实实在在砸到每个普通老百姓头上,那时就有切肤之痛了。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想象一下,你不玩股票,不搞投机,不赌博不吸毒不冒险,却突然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银行存款竟然一下子如同废纸,一辈子的血汗积蓄突然荡然无存,接踵而来则是倒闭狂潮、失业狂潮、人人自危、朝不保夕,那时将如何感受,如何自处?而这正是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真实的历史。
当民众怨声载道时,精英再放出舆论:这都是一党专制、不尊重“市场规律”造成的结果。那时再把责任都归到党的头上,逼宫政变。“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 (百韬网刘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