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仄随思】1848-2100:抱大希望而深陷绝望的时代
从其自身主观目的来看,我们必须承认,1848~1976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失败了。就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言,可以说这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败给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行动纲领败给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实践理论。
但从其在人类历史过程的位置来看,我们又可以说,1848~1976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了。就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言,可以说这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以自己的失败成全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行动纲领以自己的失败成全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实践理论。
马克思以当时生产力最发达的英国为对象,从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及其生产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的“自然历史过程”,即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即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失败,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一轮又一轮的新发展的揭示和批判,却依然具有直接的有效性。从其自身主观目的而言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失败成全了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自然历史过程”性质,跨越卡夫丁大峡谷的努力没有成功。
但1848~1976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根本地推动了人类解放进程。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或者直接领导或者有力推动了这些地区的资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直接领导或者有力推动这些地区的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建成。因此可以说在人类历史意义上,1848~1976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同时具有资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
在先发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及其精神,随着资产阶级政权的建成而中止,资产阶级再也不可能是这些地区继续和深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资产阶级只可能是创建资产阶级平等自由交易之完整权利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而不可能是创建雇佣劳动者阶级(无产阶级)平等自由出卖劳动力之完整权利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1848~1976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则在先发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创建雇佣劳动者阶级(无产阶级)平等自由出卖劳动力之完整权利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资产阶级只是作为这一过程产物的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法治福利宪政体制的被动接受者和综合表述者。因此可以说在人类历史意义上,1848~1976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先发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具有深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随着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在全世界的普遍建成,人类历史从资产阶级殖民主义世界体系进入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世界体系和第三次工业革命阶段。人类也进入创建资产阶级在国际社会进行平等自由交易之完整权利的新一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1848~1976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曾经有力地领导和推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有力地领导和推动这些地区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建成,使它们转化成1976年以来的后发资本主义国家,也因此不少理论内容很快被歪曲成这些后发资本主义国家民族主义的主要构成之一,成为这些国家的官僚资产阶级、贵族资产阶级、军功集团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或社会主义的主要构成之一。
从1976~2022的历史来看,在创建资产阶级在国际社会平等自由交易之完整权利的新一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从未表现出足够的能动性,而是以半推半就、三心二意的方式进行。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私人资产阶级与后发资本主义国家的官僚资产阶级、贵族资产阶级、军功集团资产阶级等有着深刻的利益勾搭。他们有利益冲突,也有利益一致,特别是在反对雇佣劳动者阶级的反抗方面有着深刻的一致利益。
从人类历史进程看,21世纪当前的困局也就在这里。换言之,创建资产阶级在国际社会平等自由交易之完整权利的新一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产生自己的主体力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软弱的私人资产阶级,后发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的官僚资产阶级、贵族资产阶级、军功集团资产阶级和依附于前三类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升级了的中产阶级),等等。共同组成当今世界的主体力量。也许只有破坏性创造和创造性破坏这两种力量才能真正推动当今世界的前进。
破坏性创造,是指提不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行动方案的抗争政治。这种抗争政治只能通过破坏,不断地破坏,迫使统治阶级进行改良。在古代,这便是依附于地主阶级的农民的不断的起义。他们虽然不能创造一个新世界,但能破坏一个旧世界。每一次大的破坏,都带来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组成的变化、统治制度的改良和生产关系的改进。在今天,便是依附于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升级了的中产阶级)在贫困化过程中的各种形式的抗争。每一次大的抗争,多多少少会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内部的重组、政策的调整,甚至出现生产关系的调整。
创造性破坏,就是技术创新、技术进步。通过技术的颠覆性力量直接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也可以包括成功的有进步意义的暴力革命)。这是革命、起义、抗争以外的一种变革生产关系的力量,是新生产力通过自身创造巨大财富的能力直接对各阶级进行的利诱性变革。当创造性大于破坏性时,便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时期,也是作为颠覆性技术拥有者的新类型资产阶级最有力量的时期,因为这时期多数人会从中获益。如果这一时期他们不能变革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随着颠覆性技术的效用递减,破坏性开始大于创造性,各种旧的力量就会集合起来反对这项颠覆性技术对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变革要求,就可能一切依然如旧。这样一来,随着颠覆性技术而变革了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国家,便和一切依然如旧的国家处于一种对立状态,无法进行正常的商品交易和资本流动。
也许只有雇佣劳动者阶级(无产阶级)要求在国际社会创建平等自由出卖劳动力之完整权利时,创建资产阶级在国际社会平等自由交易之完整权利的新一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才有可能真正开始。而这可能得在后发资本主义国家私人资产阶级和雇佣劳动阶级联合反对官僚资产阶级、贵族资产阶级和军功集团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至少也得是几个比较大的后发资本主义国家完成这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后。至于这个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和主要方式是什么则需要拭目以待。
这无疑是一个不会太长也不会太短的历史时期。有寿限的人们在这样的历史变动中很多时候不得不抱着大希望而深陷绝望中。
在这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支持任何形式的破坏性创造和创造性破坏的同时,要对所处时代生产力最先进国家的物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新的矛盾形态、新阶段的矛盾运动规律进行科学地揭示,在此基础上为破坏性创造和创造性破坏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实现雇佣劳动者阶级的解放最大化的阶段性目标。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