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斯崛起改变美国政治面貌? 美媒:左派呼声重回公众视线
桑德斯在年轻人中大受欢迎,图为美国艾奥瓦州路德学院的桑德斯支持者。(路透社)
参考消息网2月19日报道 英国《卫报》网站2月16日刊发题为《伯尼·桑德斯的崛起:美国进入新政治时代》的署名文章,作者法国经济学家、《21世纪资本论》一书作者托马斯·皮凯蒂在文章中称,我们如何解读“社会主义者”伯尼·桑德斯在美国总统选举初选阶段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
现在,这位来自佛蒙特州的参议员在50岁以下民主党选民中的支持率已超过希拉里·克林顿。希拉里全凭年长选民的支持,才维持了民调领先的地位。
由于面对“克林顿竞选机器”和主流媒体的保守主义,桑德斯也许不会赢得选举。但事实证明,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另外一些(也许更年轻,而且是有色人种的)“桑德斯”将赢得美国总统选举并改变美国的面貌。在许多方面,我们正在见证1980年里根赢得总统选举而开启的政治意识形态循环的终结。
过去制度重视平等
让我们回顾历史。从上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美国雄心勃勃地推行了一系列旨在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政策。在两次大战期间,美国创造了非常先进的所得税和房产税收制度并建立了欧洲从未使用过的分级累进所得税制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避免与旧欧洲有任何相似之处,当时,旧欧洲被视为极不平等且与美国民主精神背道而驰的地方。
在上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半个世纪中,美国最高收入人群(年收入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平均个人所得税率为82%,在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罗斯福至肯尼迪执政时期)最高达到91%,在1980年里根当选总统时仍高达70%。
这一政策并未影响战后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因为如果可以给高级经理100万美元的薪水,就没有理由给他们1000万美元。同一时期,美国最高收入人群的房产税也在70%至80%之间(在德国或法国,这项税率几乎从未超过30%至40%),这大大减少了美国资本集中的现象。
上世纪30年代,早在欧洲国家纷纷效仿之前,美国就建立了联邦最低工资制度。在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最低工资(以2016年的美元来计算)为平均每小时10美元,这是迄今为止最高水平的最低工资。
所有这一切政策都是在几乎没有失业的情况下完成的,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教育制度都允许这样实行。同一时期,美国最终废除了南方残存的违背民主原则的种族歧视制度,并推出了新的社会政策。
右派改革引发不平等
这些变化激起了强烈的反对,尤其是金融精英和白人选民中的保守势力。在上世纪70年代的越战中蒙羞后,美国更加担忧,以德国和日本为首的二战战败国正在全速追赶。
当时,美国还面临石油危机和通货膨胀等严峻问题。面对这些困难,里根在1980年当选时提出了一项计划,其目的是恢复据说曾经存在的、“传说中”的资本主义。
这项新计划的高潮是1986年的税制改革,它结束了半个世纪的累进税制,并将最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降至28%。
在克林顿执政(1992-2000)和奥巴马执政(2008-2016)时期,民主党人并未真正挑战过这一选择,最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稳定在40%左右(仅为上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税率的一半)。
这导致不平等现象爆发,高收入者获得高得离谱的薪水,美国大部分地区财政收入停滞不前,经济增长缓慢(尽管增速仍高于欧洲国家,但需要注意的是,那是因为欧洲正被其他问题困扰)。
里根还决定冻结联邦最低工资水平,从1980年开始,联邦最低工资水平就一点一点地被通货膨胀侵蚀(2016年略高于每小时7美元,而在1969年则接近每小时11美元)。在克林顿和奥巴马执政时期,这一新的政治意识形态制度也未被削弱。
呼吁恢复左派制度
今天桑德斯的成功说明,许多美国人已厌倦日益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和这些所谓的政治改革,他们希望恢复往日先进的制度和美国的平等主义传统。在2008年与奥巴马角逐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希拉里曾在医保等问题上倾向左派,但今天她似乎倾向于维持现状,成为里根-克林顿-奥巴马政治制度的另一个继承者。
桑德斯明确表示,他希望恢复累进税制并将联邦最低工资提高至每小时15美元。他还表示将提供免费医疗和高等教育。目前,美国的教育不平等现象已至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凸显出,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与这一制度下的赢家用以宽慰人心的精英言论之间存在鸿沟。
与此同时,共和党陷入了高涨的民族主义、反移民、反穆斯林的论调以及不停地美化富有的白人累积财富的现象。里根和布什总统任命的大法官取消了私人资金影响政治的法律限制,而这使桑德斯这样的候选人所肩负的任务更困难了。
但新的政治动员和众筹方式可能盛行并促使美国进入一个新的政治循环。我们距离历史终结的黑暗预言还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