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俄乌冲突,Alea iacta est(骰子已经掷下)
原编者荐语:
当年项羽把刘邦的老爹按在案板上,说,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爹杀了。刘邦说,有本事你就宰了他,宰了他别忘了给我碗汤喝。喜剧演员现在就在案板上,只要拜登足够不要脸,这事对普京来说就真不好解决。
人至贱则无敌,看看拜登怎么处理吧。
当地时间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总统令,并签署俄罗斯与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在俄罗斯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后,美国宣布第一步制裁。报道称,美国当地时间21日宣布对俄罗斯实施金融制裁,并警告说如有必要,准备实施更多制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声明称,“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俄罗斯总统做出的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为独立实体的决定”。同时,欧盟方面表示,欧盟将对参与“这一非法行为”的人员采取制裁措施。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在回答央视记者提问时表示,联合国重申其尊重乌克兰主权独立及领土完整。联合国呼吁相关各方不要进行单边行动,这将破坏乌克兰领土完整,也将影响由安理会支持的,关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位的新明斯克协定的执行。
普京推动局势向摊牌的方向进一步发展。美国反应最快,提出金融制裁。欧洲表示强烈不满,表示会参与人员制裁。联合国既没有钱,也没有兵,只能站在道德制高点表态。
美国的制裁方案估计早就制定好了,拜登早就希望在乌东地区制造事端,为处于劣势的中期选举创造机会,自然早有预案。
从措辞上看,欧洲相当被动,普京的做法,有些超出欧洲的预料。参与制裁,意味着不是主动制裁,对人员制裁,而不是对金融和经济手段制裁,意味着欧洲目前还离不开俄罗斯的资源。从欧洲的角度看,一方面在军事上处于相对劣势,一方面需要进口俄国能源,欧洲并不希望事态向失控的方向发展。欧洲希望等几年,等俄罗斯自然衰落,北约东扩自然瓜熟蒂落。
马克龙等人与普京的会谈中,很可能允诺延缓乌克兰加入北约。这显然没有达到普京的要求。在普京看来,这就是缓兵之计。普京很清楚,时间在美国和欧洲一边,所谓延缓乌克兰加入北约不过是缓兵之计。所以,他直接采取了极端行动,把俄乌冲突向摊牌方向推动,把俄国与美国和欧洲的矛盾推向升级。
截至目前,不论是美国还是欧洲,没有一个提出实质性的涉及军事领域的反制方案。
前文曾经分析过,不论是欧洲还是美国,这些选票国家的民众都不愿意主动介入一场可能陷入长期战争的冲突。这就是当年英法对德国采取绥靖,美国在太平洋不主动动手,宁可停战撤军也要控制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规模的原因。
乌克兰爆发大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通俗地说,与俄罗斯执剑人不同,美国和欧洲执剑人的威慑需要受制于民众的态度。
普京显然摸准了美国和欧洲的底线,所以宣布承认乌东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自2014年以来,这两个地区早已处于半独立的模糊状态,是事实上的战略缓冲区。由俄罗斯支持的乌东代理军队和乌克兰政府军及雇佣兵,在该地区杀来杀去,冲突不断。有未经证实的说法,俄罗斯每年为乌东的军事力量提供10亿美元的援助。显然,没有俄罗斯的援助,当地武装很难长期对抗乌克兰政府军。
普京宣布承认两地独立,由私下支持变为公开支持,把模糊状态向最终摊牌推进一步,必然导致事态复杂化。这不是一个好选择,却是普京在现有资源和条件下能做出的最优选择。
下一步,普京除了维持现状,至少多了三个选择:
一是采取克里米亚方式,先承认两地独立,后接纳两地并入俄罗斯。
二是对乌东采取格鲁吉亚模式,杀进去形成军事存在,打赢了就走,并不长期占领。
三是以放弃对两地的公开支持作为和欧洲谈判的筹码,要求欧洲做出实质性让步,作为对等条件,放弃对两地的公开承认。
普京的第一个选择是采取克里米亚方式,吞并乌东地区。
克里米亚是黑海之匙,而乌东地区并不是克里米亚一样的锁匙地区。吞并该地并不能有效增加战略缓冲空间,反而会激起北约所有小国的恐慌,各国国内希望通过中立保持独立的势力都将受到严重打击,可能加速北约东扩并促成德法波兰的重新武装化,形成新的次冷战格局。此其一。
乌克兰经济崩溃,遍地穷鬼,西方国家只要拿出一点小钱,就能聚敛一大批廉价的雇佣兵。这些雇佣兵可以长期袭扰牵制俄罗斯。除非俄罗斯能在经济上有效提携乌克兰周边地区,否则很可能面对没完没了的游击战争。这些雇佣兵有武器和资金支持,有道义制高点,有战略后方,很难剿灭。其他四大国其实都愿意看到俄罗斯陷入长期代理人战争的泥潭,对并不宽裕的俄罗斯经济来说,这是一个不断流血的伤口。此其二。
俄罗斯的国力远远不如当年的苏联,一旦进入新冷战格局,将面临全面的封锁和包围,自身实力是否能够维持内部经济循环,保持就业和物价稳定?民众在战争初期可能会保持较高的热情,一旦陷入长期僵局,不满情绪就会发酵酝酿。考虑到1905年日俄大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79年入侵阿富汗三次战争的前车之鉴,普京虽然远比美国和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强势,但是也不能不考虑国内潜在的反对派的力量。此其三。
受乌克兰再次陷入交火态势的消息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再次巨震。原本涨势良好的欧美股市突然就急转直下,俄罗斯股市更是一度暴跌17%。此外,俄罗斯主权美元债券以及卢布兑美元汇率也迅速下挫。
美国和欧洲可能加大对俄罗斯中亚地区的渗透,再次扶植车臣等地区的分裂实力,牵制俄罗斯。目前,俄罗斯有足够的实力,对中亚地区施行有效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控制。一旦俄罗斯的大量资源被牵制、消耗在乌克兰,是否还能做到这一点,是让人怀疑的。那时普京将面临两线作战,全面被动。此其四。
从全球范围看,鼓励一个国家的边疆地区独立,然后吞并的方式,并不罕见。很多国家都使用过,包括美国吞并德克萨斯。这种模式被绝大多数相对弱小的国家所反对。一旦俄罗斯吞并乌东地区,所有与俄罗斯接壤的国家都会提高警惕。苏联当年可以功大欺理,凭借自己的实力制订新的国际规则,一面武力扩展势力范围,一面四处撒钱当sugar daddy。今天的俄罗斯显然没有这样的实力。俄罗斯不但将在军事上被北约围堵,在外交上也将非常被动。此其五。
如果普京选择吞并乌东,军事、经济、外交将全面被动,中亚地区还可能再次出现动乱,他的任期恐怕难以划上圆满的句号。
当然,对拜登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虽然不用与普京正面冲突,但是可以实现对俄罗斯的军事、经济封锁,外交获得主动,使用代理人战争不断削弱俄罗斯,显示自己在外交方面的先见之明。中期选举的不利局面将大大改善。
这不是一个好选择。
普京的第二个选择是对乌克兰发动惩戒性军事行动,然后主动撤出。
比如,一旦乌克兰对乌东地区使用重装备,俄军就主动杀入。歼灭乌军有生力量以后,主动撤出。
许多国家,都发动过惩戒性军事行动,比如当年大陆炮击金门惩戒台湾,中国惩戒印度、越南。
战争可以在自己想发动的时候发动,却未必能在自己想结束的时候结束。发动战争之初,就要想到如何结束战争。惩戒性军事行动也是如此,要有理、有利、有节,好发动却不好结束。
俄罗斯支持乌东独立,在国际社会上必然会激起普遍反对,做不到有理。俄罗斯进入乌东地区装甲军团空地一体打击轻步兵,很可能得不偿失,未必能做到有利。 至于有节就更不是俄罗斯能控制的了。
历史上,美国曾经多次想做到有利有节,但是战争的走向最终都趋于失控。如果一个大国在被惩戒对象的背后,给被惩戒对象不断输血,有利和有节往往就是冲突的。只要不把惩戒对象背后大国彻底打垮,那就很难有节制地退出。
比如,如果要在朝鲜取得有利形势,战争就必须扩展到中国境内,切断朝鲜半岛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这显然会导致东亚地区局面的复杂化。有利和有节两者权衡,美国最终选择了有节。比如,如果美国要赢得越南战争,就要把战争扩展到中国广西,美国最终也没有跨过这一步。由于犹豫不决,最终越南战争耗资巨大久拖不决,严重消耗美国的国力,美军损失惨重。再比如,如果要赢得阿富汗战争,苏联要夺取印度洋出海口,对巴基斯坦形成威胁,切断圣战士们从巴基斯坦获得的后援。但是,无论是进入中国,还是肢解巴基斯坦,都必然会导致战争的扩大,且无法轻易击败志愿军背后的苏联、越共背后的中苏和圣战士背后的中美。
大陆炮击金门对台湾的军事惩戒,精挑细选了美国在中东陷入冲突的时机,并没有大规模动用军队登岛。中国对印度的惩戒行动,速战速决列强来不及插手,作为前殖民地国家的印度本身也不愿意列强过度插手。中国惩戒越南获得了美国的支持,全程27天,苏联甚至来不及通过海路为越南提供物资。冲突结束,中国(大陆)的武装力量都撤回原处,不给对方发动反击的机会。金门、中印、中越地区,有天然的地理障碍,台湾、印度和越南即使想回击,也很难占到便宜。
美国和欧洲并没有被其他大国牵制,乌东地区一马平川,不具备当年中国发动惩戒性军事行动,又顺利退出的外交和地理条件。
再说,由于有节的限制,军事惩戒的实际效果,往往并不彻底。金门炮战,并没有最终彻底打服驻金门的国民党军,中印自卫反击战之后,印度偶尔还会挑衅,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是长达若干年的老山、法卡山对峙,越方继续使用冷枪冷炮不断挑衅。
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惩戒性军事行动,希望有利有节杀进乌东,实现有限战略目标,却很可能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在国力被严重削弱以后,不得不被动退出。
这是一个需要外界条件作为前提的的难以实现完美结果的危险的选项。
普京的第三个选择是把支持乌东独立作为筹码,要求美国和欧洲做出让步。
对普京来说,吞并乌东地区不足以增强国力,建立军事屏障,却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但是,美国和欧洲在北约东扩问题上,不断试探,不断切香肠,冲击俄罗斯底线。北约五次东扩,已经兵临俄罗斯边境。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虽然目前欧洲提出暂缓吸收乌克兰进入北约,但是如果过几年俄罗斯的国力继续衰落,北约是否会再次东扩?
俄罗斯不能对此无视。目前看,各国惯用的军事演习已经不能有效震慑北约和乌克兰,对方也不打算直接接招,而是打算把解决方案留给时间。
作为执剑人的普京,有必要做出升级行为让对方知道自己用剑的决心,并逼迫对方摊牌。有效的威慑是避免战争的最好的办法。如果俄罗斯宣布承认乌东地区独立的行为能有效威慑美国和欧洲,逼迫他们接受有利于俄罗斯的条件,对北约不再东扩做出切实可信的保证,自然是最理想的。如果不能,就通过提前获得军事主动的方式争取政治主动,毕竟各种条约都是以实际或潜在的军事斗争结果为支撑的,都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的。
对普京来说,谈出对自己有利的结果是目的,利用承认乌东两地区独立对美国和欧洲施压是手段。如果不能实现目的,就手段变成目的。这种破釜沉舟的手段不是一个好选择,但是目前条件下能做出的最优选择。
目前看,普京已经公开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普京强调,北约不停地试图说服俄罗斯,北约是一个纯粹的防御性联盟,但历史上的五次东扩已经使北约的军事设施部署在紧邻俄罗斯边境的地区。美国人利用乌克兰推行反俄政策。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从历史层面来看,现在接纳或者推迟乌克兰加入北约对俄罗斯来说并无区别。
普京也提出了自己的价码
普京表示,俄罗斯深知自己对捍卫地区稳定和安全的责任。正因如此,俄罗斯提出关于欧洲安全的相关建议。而美国和北约对俄方关于安全保障建议的答复没有回应俄方的三个核心关切,包括北约停止东扩、北约在欧洲的军事基础设施恢复至1997年时的水平、停止在俄罗斯边境附近部署打击性武器。俄方愿与美国和北约讨论一些安全议题,但前提是要就涉及俄方核心关切的主要问题进行一揽子探讨。
普京已经推动局势向摊牌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下一步,事态怎么发展,双方是否谈,怎么谈,谈成什么样子,如何让俄罗斯确信北约不再东扩,那就看美国和欧洲怎么反应了。
从普京的角度看,掌握了乌东的筹码,可以对美国和欧洲形成事实上的压力,有望结束对方在拖延中不断试探,不断等待时机切香肠的战术,有利于自己讨价还价。
但是,美国和欧洲可能采取不战不和一直拖的方式,一面与俄罗斯谈判,一面让乌东地区陷入长期的战乱,一面对俄罗斯采取经济封锁,打击俄罗斯经济,一面在国际上制造舆论,塑造俄罗斯武力扩张的形象,一面加强在俄罗斯周边处于惊惧中的北约小国的军事存在,加强对俄罗斯的军事围堵,由切香肠变成全面封锁。
如果美国和欧洲继续选择拖延,俄罗斯的经济能支撑多久?如果俄罗斯想破局,还有什么选择?是彻底占领乌东,还是对乌克兰发动以全面占领或短期惩戒为目标军事行动?
如同当年的凯撒,普京没有别的选择。他的情况,比凯撒更糟糕,骰子已经掷下,他却不能杀奔罗马,只能等待对方的反应。对方完全可能继续采用拖字诀,让他更加困难。目前看,美国和欧洲也是准备采取这种思路。
当年项羽把刘邦的老爹按在案板上,说,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爹杀了。刘邦说,有本事你就宰了他,宰了别忘了给我碗汤喝。喜剧演员现在就在案板上,只要拜登足够不要脸,这事对普京来说就真不好解决。
不仅如此,其他大国完全可能左右逢源,坐收渔翁之利。
布林肯首先祝贺北京冬奥会取得成功,中国运动员获得佳绩。王毅祝贺美国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取得好成绩,表示中美运动员友好互动,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王毅表示,再过几天,就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上海公报”精神对今天的中美关系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希望美方重温中美破冰初心,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认知,共同推动中美关系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布林肯表示,正如拜登总统多次表示,美方不寻求搞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反对“台独”、无意同中方冲突对抗。
既然知道此时采取升级手段,推动摊牌,很可能使自己陷入被动,那么普京为什么不继续等一等呢?
代理人冲突,谁先直接下场谁被动,谁要面对对方的代理人。大国博弈,谁先表明立场谁吃亏,谁失去左右逢源坐收渔翁之利的机会。普京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奈何俄罗斯国力太弱,不得不主动下场,提前推动摊牌——从苏联解体,俄罗斯就大势已去,与其坐等事态发展越来越对自己不利,不如放手一搏,也许还有转机。
苏联和俄罗斯的国力与石油价格密不可分,1970年代石油危机,石油价格暴涨,苏联国力达到顶峰,勋宗四处耀武扬威,撒钱外交。1980年代,美国加息,苏联迅速陷入经济困境,最终解体。1990年代,石油价格低迷,俄罗斯经济困难,内部动荡不休。2000年代以后,石油价格开始上涨,普京的任期内的经济压力比叶利钦时代小得多。
我曾经说过,如果美国加息俄乌就打不起来了。如果美国三月以后开始大幅度加息,石油价格可能再次暴跌,那时俄罗斯的实力将持续下行,几年后将比现在弱得多,届时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是否会重回叶利钦时代?俄罗斯是否还有实力继续支持乌东地区?显然那时美国会再次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这就是普京说的,推迟乌克兰加入北约对俄罗斯来说并无区别。
现在入场,俄罗斯还有局部的军事优势,欧洲还需要俄罗斯的资源,过几年,俄罗斯可能连这点讨价还价的资格都没有了。由于经济实力长期萎靡不振,俄罗斯军事技术发展相对缓慢。俄欧能源贸易是俄罗斯唯一能对欧洲实施有效影响的筹码。如果欧洲在新能源等方面取得突破,或者因为美国等原因不再依赖俄国能源,或者俄罗斯因为经济困难的原因不得不大量廉价出口能源,那么俄国的能源筹码将大大失色。何况,没有足够军事实力保障的筹码,不是筹码。
从苏联后期开始,苏联经济便与石油高度绑定,自身经济无法实现稳定的内循环。俄罗斯时代,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石油价格受美国货币政策影响。美国可以兵不血刃地对苏联(俄罗斯)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不能在经济上完全独立,导致苏联(俄罗斯)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处于相对劣势,这一点,至今也没有改变。
普京当年曾经有豪言壮语,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从2000年到现在,已经22年过去了。普京从中年进入老年。不知道他是否还有当年的豪情。22年时间,俄罗斯并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强大的经济基础,依然受制于美国。
相比之下,从1927年斯大林斗倒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托洛茨基正式上位到纳粹进攻苏联,一共14年,苏联从欧洲二流强国成为欧洲第一强国。1949年新中国从建立到1972年初尼克松访华,一共22年半。普京在成绩上,还是弱于老一辈革命家。但是也应该看到,苏联和新中国为了加速工业化,都实行了高积累的政策,斯大林不惜使用契卡镇压一切国内不同意见,新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群众生活也异常艰苦,还出现了三年困难时期。
在普京的任期内,没有再发生这么惨痛的事情。他实现了给岁月以文明。但是,他进入古稀的年代,俄罗斯仍然没有在科技、军事和经济上复兴。当美国和欧洲即将再次发难的时候,他无力应对,只能提前推动摊牌,力求获得一个比较理解的局面,争取主动。如何看待《三体》之中,三体人即将入侵,人类为了加速科技发展,提高积累,引发了导致数以亿计人口死亡的大低谷时代?到底对还是不对,见仁见智吧。
需要注意的是,可能受美国加息冲击的,绝不止俄罗斯一个国家。相比普京提前推动摊牌,其他国家可能还浑然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