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2084》、《道咸宦海见闻录》、《旧制度与大革命》

火烧 2021-10-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结合《2084》《道咸宦海见闻录》《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科技幻想与社会问题,分析人工智能控制、虚拟现实、未来社会等议题,强调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上次关于食品,说了一点科学幻想的话题。

  许多人觉得幻想并不现实。

  不过,如果承认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技术,一旦进入商业阶段,人类社会就可能进入极少数人控制食品的阶段,引发“灭绝——进化”循环的话,那么唯一可以庆幸的就是这种技术目前还只是在实验室阶段,还没有大规模商业。

  这是倒计时的时代。

  ****************************************************************

  这次还是从科学幻想说起吧。

  《黑客帝国》4要上映了。

图片

  从预告片看,《黑客帝国》4解释了很多问题,把前三部隐而不露的内容放在了桌面上。

  比如,锡安其实也是虚幻的世界,也是梦境。前三部之中,被特工史密斯侵占的虚幻世界,不过是锡安之上更高层的梦境而已。

  所以,才会有黑客们在虚幻世界中被特工杀死,在锡安世界中也会死去的设定。

  实际上,黑客们并没有死去,而是在虚幻世界和锡安世界中的游戏结束,被强行退出了。

  尼奥和崔妮娣,在锡安之中死去,但是他们在更底层的梦境之中依然存活。母体可以安排他们继续转生。

  一觉醒来,过去的一切仿佛一场梦,完全不曾存在。

  所以,就有了黑客帝国4的故事。

  那么究竟有几层世界?至少4层。

图片

  有观点认为,《黑客帝国》系列,是反乌托邦的电影,暗示了一种强人工智能控制下的世界。世界的主宰是AI,人类不过是生活在梦境中的低级生物。

  每个人都如同箱中之脑,个人认知的一切,都来自AI,个人的生活受AI控制。

  类似的作品其实还有很多,比如《美丽新世界》,比如《1984》。

  《1984》和《美丽新世界》中描述的世界,都是极少数人控制绝大多数人的世界。不过,《美丽新世界》之中少数人使用的是胡萝卜,《1984》之中少数人使用的是大棒。

  《美丽新世界》创作于1931年,毒品在当时是流行的东西。所以,绝大多数人被一种毒品——索玛控制。

  《1984》写于1948年,出版于1949年,当时正是冷战初期。小说中使用的主要手段是监听、举报和广播。那时,现代意义的计算机刚刚诞生,图灵的论文《机器能思考吗》还没有发表,AI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所以,《1984》之中,使用的技术还停留在很原始的阶段。

  科幻作品,其实都是用幻想技术写社会问题。设想一下,如果今天有人写《2084》,会写成什么样呢?

  《1984》的技术显得落伍,《黑客帝国》的技术显得超前,过渡阶段的技术如何?

  比如,要求所有人随身戴手环。手环随时记录体征、位置、交易信息和语音,随时上传。

  超级计算机随时显示所有人都在哪里、资金流向,随时进行语音分析,永久保存。

  超级数据库,比个人日记还全。每一个人,每一分钱,每一句话,都有迹可循。

  全部货币数字化,纸币只能去银行兑换成数字化货币。

  一切交易刷手环。

  手环离开身体一段时间,银行账户自动锁死。

  谁敢把手环戴在宠物猫狗身上,有他好看。

  一男一女位置信息高度重合,心跳同步加快,可能是在一起看恐怖电影,更大的可能是……双方关系立即升级为亲友关系。当然,两个同性也可能有类似行为。那样的上另个一名单。

  手环的功能不仅仅是确定谁和谁是情人关系,主要还是社会管理。

  比如,美国大选的投票率一贯偏低低,欧洲经常出现 70-80% 的投票率,美国最好也不到 60%。每到选举年,美国政府和各党派都要使用一切手段动员选民去投票。即使这样,投票率也不高——特朗普也好,拜登也好,都是资本的代理人,谁上来都一个鸟样,有必要去投票吗?。

  有了手环,投票率一下子就可以上来。因为手环是实名制的,投票可以在手环上进行。投票的选民,直接获得购物优惠券,甚至直接增加银行账户的现金。选特朗普还是拜登,5分钟的时间,50美元进账。大多数人都会收下这50美元的。

  有些人不为这50美元而动,那也没关系。给他们最后通牒,除非处于昏迷急救状态,否则限于投票日当天投票,否则后果自负。既然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直接锁死他们的银行账户。

  手环不仅仅可以用在投票上。比如,谁的体温上升,心跳加快,有疑似新冠的症状,买过什么药,接触过什么人,一目了然。谁与他们有过密接,也是一目了然。疑似者和密接者,他们都在哪里,还是一目了然。

图片

  谁打过疫苗一目了然,谁没打也是一目了然,大数据实时监控,实时统计数据,想要什么什么口径的数据,有什么口径的数据。可以用胡萝卜鼓励打疫苗,比如谁打疫苗,账户直接增加一笔现金;也可以用大棒刺激打疫苗,不打疫苗,银行账户24小时内锁死。可以不打疫苗,但是银行账户休想打开。

  欧美国家的民众不是抗议防疫措施吗?参加抗议暴乱的,银行账户不但锁死,并扣除由其造成的损失的费用。

  想了解每一个人的想法,直接大数据行为分析。针对每个人的行为,对潜在危险分子,或者加强信息灌输,或者加强监控。

  建立个人行为记录系统,各种违规行为直接扣分。在公共场合吸烟,扣分。禁止燃烧煤炭的地区,一旦发现有购买煤炭的迹象,扣分。在公共平台发布不当言论,扣分。发现某人有贩卖违禁品的历史,立即搜索所有交易记录,凡是与他有过交易的人的交易数据,全部大数据分析,倒查若干年,扣分。

  扣满12分,银行账户立即锁死。主动接受劳动改造,才能重启账户。

  受处分者的亲友的食品消费量突然增加,他的银行账户立即锁死。

图片

  万物采用物联网。

  扣分到一定幅度但是还没到12分的人的住宅,惩戒性停水停电停气停暖,以示警告。自来水的用量增加,肯定家里来了外人。

  不戴手环,就是犯罪。

  没有手环的人,可以进入建筑物,但是无法离开。建筑物所有出口自动锁死,等待有关人员或无人机和无人驾驶汽车到来。进入汽车,汽车锁死,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驶往规定地点。

  摄像头发现有不戴手环的人,立即人脸识别。带有杀人蜂的中型无人机立即起飞,进一步人脸识别。无法识别的,由无人驾驶汽车带回,做DNA检验。可以识别,由无人驾驶汽车带回,监禁,等候处理。

  敢逃逸的,摄像头持续跟踪,中型无人机使用装有炸药的无人机杀人蜂,当场定向爆破摧毁颅脑,直接拿下。

图片

  戴手环的人,如果有不良行为,进入建筑物也会被扣留。

  这时手环会响起:"根据您的体征和定位显示,您刚才在公共区域抽烟了。现在您有三个选择:1、在本房间反省1小时;2、大声说,‘我再也不在公共区域吸烟’100次;3、个人行为记录扣除2分。请您在听到滴声后,说出您的选择……请不要试图破坏门窗,破坏禁闭空间的门窗将被扣除12分……好的,您选择了大声说‘我再也不在公共区域吸烟’100次。友情提示,请您在说话时注意音量和吐字清晰程度,低于80分贝或吐字无法被识别讲不被计算次数……下面请开始说……"

  在交通工具之中也可以看扣留。

  比如,某人的汽车突然失去控制,自动驶向路边停靠,车门被锁死。然后,手环响起,“根据定位,您刚才在限速50英里的路上,以70英里的时速行驶。现在您有两个选择:1、在路边车内反省60分钟;2、个人行为记录扣除2分……”

  每一个人在进入建筑物的时候,每一部交通工具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下一刻还能不能顺利出来。如果不想随时失去自由,就要每日三省吾身,时时戒惧,不要越雷池一步……

  前面提到的疑似新冠感染者、密接者,进入建筑物也会直接被扣留。

  这时手环会响起:“根据您的体征和行程显示,您有感染新冠的病毒的特征,相关人员将在10分钟内到达,请您耐心等待有关人员的到来。请不要担心,由此产生的一切医疗和住宿费将用由政府财政承担。请不要试图破坏门窗,破坏禁闭空间的门窗将被扣除12分……”

  如果当事人破坏门窗逃逸,手环会响起:“由于您破坏门窗逃逸,已被扣除12分……中型无人机将在1分钟内到达,请您待在原地不动,请不要试图破坏手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甚至可以画地为牢。

  比如,手环响起:“您刚才在通过路口时没有走人行横道,现在请您待在原地30分钟,请勿踏出半径2米的范围,否则将扣除12分……”

  如果希特勒或蒋介石这样的人复活,一定会高呼:这就是我想要的!

图片

  这时手环会增加其他一些功能,比如灌输纳粹思想。

  不用像《1984》那样,使用室内播音器没完没了的播音,想宣传什么,直接发到手环上。虽然没到思想钢印的地步,但是垄断信息来源是不难的。

  比如,手机、电脑和一切电子产品突然黑屏,然后手环响起:“根据您的体征显示,昨晚您在阅读“人民观察者网”首页新闻时在打瞌睡,醒来后心不在焉,迅速划到页底。现在您有两种选择:1、在本房间内重新阅读“人民观察者网”相关新闻三遍,并需要通过与新闻内容相关的测试,预计耗时90分钟;2、个人行为记录扣除3分。请您在听到滴声后,说出您的选择……好的,您选择了重新阅读新闻三遍,并参加测试。友情提示,请您在阅读过程中请保持清醒,如出现打瞌睡的行为,将增加阅读次数,您的测试成绩须高于60分,否则将连续参加测试……下面,请开始阅读……”

  当然,人民观察者报,是纳粹的机关报。在科幻情节中,在德国看“人民观察者网”打瞌睡受处罚,在美国登陆“人民观察者网”一样可能受到处罚。此外,在美国受到处罚的原因,还可能是收看CNN关于拜登的新闻的时候打瞌睡。

图片

  手环还能开发出什么功能?读者可以大开脑洞,充分幻想。

  对于美国统治阶级来说,以目前的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这些手段都不难做到。

  只要采用这些手段,美国政府的社会控制能力能迅速增长。那时,零元购、各种示威游行,都可以被扼杀在萌芽状态。谁参与了骚乱,一目了然。谁胆敢参与骚乱,从个人行为记录扣分到银行账户直接锁死、被建筑物拘捕到杀人蜂上场,各种选择应有尽有。只要上了这套系统,即使没有基层组织,美国政府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也能立即爆表。

  美国的统治阶级没有这么做的原因,大约无非是截至目前,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还没有完全成型,还没有出现AI武士,美军主要来自社会中下层,担心底层造反,美军倒戈而已。

图片

  ************************************************

图片

  最近在翻一本书,《道咸宦海见闻录》,清朝道光九年己丑科二甲进士张集馨(1800年-1878年)所作之自叙年谱。

  张集馨担任地方官30多年,深谙官场规则。

  当时,地方官到任首先要考虑的一件事情,是当地的亏空。

  一个县的亏空,少则几千两,多则几万两。按照今天的货币标准,大约在几十万至几百万之间。

  问题是,农业社会的生产力也不高。都是农业县,而且是前工业化时代没有化肥的农业县,一个县的GDP估计也就几千万的样子。

  每一个县官上任都会接收前任的亏空,每一个县官离任都会弄出弄出新的亏空。

  那时的货币是银两和铜钱,还不能像后来民国时代一样印钞,或者,至少没有恢复元代、明代的宝钞。

  所以,地方官解决亏空的方案只能是加税。GDP几千万的地区,要解决几千万的债务,只能把债务分摊到若干年。比如,亏空几万两,每年多收一千两的税,几十年时间,慢慢把亏空补上。

  因为要摊派到未来若干年,所以学名“流摊”。

  但是,旧亏空还没有填上,新亏空往往又产生了。所以,虽然税收不断增长,但是亏空依然不断增长。

  出现亏空的原因很多,比如粮食歉收但是地方政府仍然要运转,比如地方要对中央大员迎来送往,比如地方官员要孝敬中央官员冰炭敬之类。

  当然,地方官员的贪墨也是重要原因。找一堆理由,买一堆破烂,或者,干一些修河治水之类的工程,库里留下一堆破烂,河边留下一片豆腐渣,地方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买破烂和修豆腐渣的钱,自然就成了亏空。

  银子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债务也一样。有债务人,就必然有债权人。

  清代地方官都是流官,避免了地方割据,更避免了世袭。

  但是,任期届满,拍拍屁股走人,自然也不关心地方长远利益。地方官任期届满,带着银子离任,留下债权人和债务人。债务人名义上是未来的继任者,实际上,是全县的老百姓。

  钱,地方官已近替当地的老百姓花了,一部分直接进了老爷的腰包,一部分变成了“百万漕工的衣食”,变成“衣食”的部分,兜兜转转,最终迟早汇聚到京城或者扬州、苏杭。

  后面的事情,只能是当地老百姓承担了。增收节支是跑不了的,加税、削减必要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社会福利水平。

  为了增加收入,地方官在正税之外,想出了各种奇葩的摊派。火耗归公以后,又有了各种其他的额外附加税。

  当时,不流行印钞,所以当时的老百姓还不用面对通货膨胀。

  另外,当时不流行包税人。

  如果有包税人的话,包税人先向钱庄(票号)借钱,垫付县官的一部分支出,然后再向民间收税,就可以转嫁一部分县财政的风险给包税人。

  包税人收不上税,就还不上钱庄的钱。

  钱庄吃了倒账,后面自然就是存钱的老百姓取不出钱。

  不论怎么样,吃亏的大概率还是老百姓。

  银子早就通过地方官、冰炭敬、漕工衣食等渠道,兜兜转转去了烟花繁华之地,只留下债权人和债务……

  流走的银子是不可能用来填窟窿的,那能用来填窟窿的自然只有当地老百姓……

  如果没有这些亏空,县衙门怎么维持运转是一方面,百万漕工的衣食又是一方面……

  书中诸位地方官的追求,只是亏空别暴露在自己手里。

  书中的满清王朝处处透露一股腐败的气息。

  官员贪婪、颟顸,个别相对清廉、精明的官员,也不敢和大潮流对着干。

  对抗北伐的太平军,满清的官员无兵可用。于是,便召集了一群流民、无赖、烟鬼、地痞,对外称为“勇”。这些“勇”临阵溃逃,胆小如鼠,他们当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骗饷,不是为了对满清的热爱。上司克扣军饷,他们收到的饷银不足,就选择成群结队劫掠民众,得到钱财就去烟馆、赌场、妓院挥霍一空——当然,饷银充足,他们也会如此。

  满清将领很清楚自己手下是什么人。不过,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不在乎。他们只在乎钱,向朝廷要军饷,狮子大开口,招兵尽量选烂人,克扣军饷,吃空额赚一笔。行军劫掠,再赚一笔。临敌溃败,能脱身就行。大清的疆域宽广得很,一时半会儿,太平军不会全占领,他们总能带着克扣的军饷和抢劫的财物,找到安乐窝。

  所幸对面的太平军,也大致如此。于是,双方菜鸡互啄。

  一个农业国,因为科技停滞、人口增长、马太效应和外来资本进入,导致土地兼并,经济凋敝,财政透支,赋税沉重,流民遍地,有人出一点小钱,就能聚拢一大群流民。甚至不用出钱,只要能拥有抢劫的权力,就能聚敛一大群流民。今天是流民,明天就能是太平军,后天就可能是毛勇,大后天被裁撤以后,可能落草为寇,或者重新去当太平军。

  当时能看清形势的聪明人并不多,琦善是其中之一。没到广东以前,目空一切,要痛剿英夷。到了广东,迅速认清形势,知道打不过,迅速求和——立即停战,再打下去输得更惨,赔得更多。

  有人可能会问,琦善既然能认清形势,为什么不向道光进言呢?为什么不建议发展工业和现代科技呢?

  冷静下来想一想,他能说什么呢?

  皇上,咱们大清国比英夷差得远,打不过?皇上,武举没用,需要裁撤旧军队,采购洋枪洋炮,招募新兵,按照西洋的方式练兵?皇上,科举没用,培养出来的儒生,在现代社会一点用也没有?

  他能说这些话吗?

  这些话,道光真没意识到,他死定了。道光意识到了,但是考虑到既得利益集团的人事逻辑,他还是死定了。道光意识到了,也想采取行动,文武百官谁会支持道光吗?考虑到50多年后戊戌变法的结果,就知道琦善当时如果提出变法,只会比六君子死得还惨。

  所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只能说一些吉祥话。比如,皇上,英夷不堪一击,只是这次咱们犯不上和蛮夷较真,息事宁人吧。

  实际上,张集馨也是如此。

  虽然他看出种种弊端,但是因为历史环境,他也只能适者生存。

  虽然他对胜保多有腹诽,但是咸丰当面询问的时候,他除了在个别几个细节之外,总体上也是替胜保遮掩。

  否则,如果咸丰心中钟意胜保,可能会觉得张集馨诬陷好人。如果咸丰对胜保不满,可能会问,既然胜保是个颟顸、贪墨的草包,那么你张集馨为什么不和他斗争,你干了什么?

  对张集馨来说,不论咸丰是觉得他诬陷胜保也好,还是觉得他斗争精神不足也罢,都不如觉得他是个糊涂人,没有咸丰自己对胜保认识准确好。

  反过来,他对胜保的评价,很快就会兜兜转转传到胜保耳朵里。如果是负面评价,只要胜保不倒霉,他张集馨就要倒霉。

  看穿了胜保是个酒囊饭袋、刚愎自用的小人,但是却不在咸丰面前点穿。这就是张集馨能存活的原因。

  这本书中,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满清官员素质的下降。

  早期的督抚、藩臬,虽然未必是正人君子,但是基本还是比较有才干和能力之人。中后期的胜保、桂良、乐斌、叶名琛,全部能力平庸。不仅如此,大多数人品也有问题。这些人能脱颖而出的原因,也符合团队路线的人事逻辑。

  张集馨分别两次出任甘肃和福建的藩臬,初次出任甘肃和福建的藩臬的时候,官员素质尚可,再次出任甘肃藩台的时候,甘肃官员的素质,已经极其堪忧,至于福建的官员的素质,按照他的说法已经是人才辈出了——里长、差役、伙计、无赖,各种杂七杂八的人都升任了父母官,有些甚至是道员(按照今天的标准,大约相当于副省级)。当时的说法是,在福州城里找不到一个读完《四书》的官员。

  但是,咸丰问他现在官员素质如何的时候,他也只是按照咸丰的思路,说现在的官员能力不如以前,操守比以前好。他为什么这么回答,前面已经分析过了。

  相比道光,咸丰的能力也是不足。当然,这可以理解为咸丰尚且年轻,也可以理解为咸丰确实就是一个庸人。

  张集馨本来有望进入督抚的行列,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也只能不上不下,在藩臬的位置上止步不前了。

  ***************************************************************

  曾经有一位领导人,向全国干部推荐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大革命最初的努力摧毁了君主制度这个庞大的体制;但它于1800年重新恢复。人们常说,这是在国家行政问题上的1789年那些原则在当时以及后来的胜利,其实恰恰相反,取胜的是旧制度的那些原则,它们当时全都恢复实施,而且固定下来。

  旧制度原形毕露:条规强硬严峻,实行起来软弱松怠;这是它的特点。

  谁若想通过法律汇编来判断那个时代的政府,谁就会陷入最可笑的谬误之中。我找到国王于1757年颁布的一个宣言,宣称凡编写或印刷书刊违反宗教或现行制度者,将一律被判死刑。出售这类书籍的书店,贩卖这类书籍的商人,均应受此刑罚。那么我们岂不又回到了圣多米尼克的时代了吗?不,这个时代恰恰是伏尔泰威临文坛的时代。

  看到中央集权制在本世纪初如此轻而易举地在法国重建起来,我们丝毫不必感到惊异。1789年的勇士们曾推翻这座建筑,但是它的基础却留在这些摧毁者的心灵中,在这基础上,它才能突然间重新崛起,而且比以往更为坚固。

  18世纪末,法国陷入财政危机。

  长期以来,相比英国向海外大量输出工业品,法国的资本主义则靠皇家和贵族消费维持,可以认为是一种“皇家凯恩斯主义”。”皇家和贵族虽然富有四海,但是也架不住坐吃山空。

  皇帝召开三级会议,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商量加税的事情,结果炸营了。

  几方面的想法,完全谈不拢。

  皇帝要维护君主制,吉伦特派要建立大资产阶级专政(君主制或议会制均可),雅科宾派要建立小资产阶级专政。

  热月政变、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

  君主制已经维持不下去。

  大资产阶级专政无法缓和社会矛盾。

  小资产阶级专政缺乏稳定的避免财富兼并的手段,没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就谈不上稳定的上层建筑,只能不断血洗,让全国所有人都陷入恐怖之中。

  最终,拿破仑建立大资产阶级专政并向外输出矛盾。

  抛开拿破仑战争给法国带来的巨大伤亡和最终失败不说,拿破仑时代确实对外转嫁了危机。

  尽管旧制度的统计文献常常不足为信,可是我认为,人们可以有把握地说,法国革命前60年间,巴黎工人数字已增长两倍;而在同时期,巴黎总人口仅增长三分之一。

  巴黎的工厂、制造业、高炉在大革命前夕大量增长,终于使政府警觉起来。看到工业的发展,政府充满若干臆想的恐惧。我们在文件中发现1782年御前会议的判决,它说道:“鉴于制造业的飞跃发展导致木材的消耗,损及城市的供应,国王禁止今后在城市方圆15里之内建造这类工厂。”至于这种人口聚集会产生的真正危险,当时并无人察觉。

  这样,巴黎变成了法兰西的主人,并且已经汇集起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将成为巴黎的主人。

  革命前后,法国的经济基础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巴黎为中心,财富高度汇聚,大封建主退出历史舞台,大资产阶级控制经济命脉。

  看来,今天人们已相当一致地认为,行政上的中央集权制和巴黎的至高无上权力,是40年来在我们眼前不断更迭的所有政府垮台的重要原因。我无需费力便将使大家看到,旧君主制突然之间猛烈毁灭,很大一部分原因即在于此;它也是孕育所有其他革命的第一场革命的主因之一。

  上层建筑也颇有相似之处,都是来自统治阶级的精英担任国家管理者,施行的都是旧时代的原则。

  说到底,大革命前后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颇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是由大资本家和军功爵集团支持的拿破仑的独裁专政,取代了封建贵族支持的波旁王朝的摇摇欲坠的统治,并巩固了原有的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优势而已。

  那么法皇有没有可能直接成为拿破仑?直接宣布君主立宪,然后指挥法军横扫欧洲,输出矛盾?为什么一定要经过血流成河的历程?

  说到底,法皇的团队和拿破仑的团队虽然出身接近,但是由于近亲繁殖,法皇团队已经无法选出团队内部的精英,更不可能从民间选拔优秀分子加入统治阶级。

  拿破仑的团队相对年轻,经历过自然选择,处于上升期,由统治阶级内部和民间的优秀分子组成,在早期可以接纳各个阶级的优秀分子。

  大致上,法国就是换了一个团队,一群人上,一群人下,代价就是血流成河。

  就是执行反动的路线,比如对外扩张转嫁国内矛盾,也需要强有力的精英团队,或者说一群能干的人。

  那些带着假发、讲究礼仪、擅长跳舞和赌博、娘娘腔、酒囊饭袋的封建贵族,显然无法承担这样的任务。由于团队的人事惯性,法皇的团队又无法把拿破仑团队的精英筛选、提拔出来。

  所以,法国陷入危机无法自拔,只能通过血流成河的方式完成统治阶级的新陈代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