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顽石:羡慕他们的生活吗?

火烧 2018-09-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刘庄集体化发展成就,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强调共同富裕与集体化道路的优势,回顾史来贺带领村民实现幸福生活的历程。

  顽石此次河南之行,还参观考察了走集体化道路的刘庄村和南街村。由于在安阳参观殷墟博物院耽误了行程,我们赶到新乡刘庄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只能浮光掠影地粗略感知夜幕下的美丽乡村,而有关刘庄的情况,更多的是熟知刘庄的江丰大哥告诉我的。

夜探刘庄

  吮吸着路旁花草树木散发的芬芳,徜徉在反射着柔和灯光的清水池畔,穿过一排排漂亮而又整齐的居民宿舍楼,仰望着高耸的刘庄展览馆史来贺纪念馆……尽管只有一个多小时的幽会,但静谧的街道、秀美的村庄、幽雅的园林,确实令我心动神摇。

  刘庄是当代中国走集体化道路的光辉典范!是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毛主席时代,刘庄就已经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1976年,书记史来贺带领村民自筹资金盖起了第一批独门独户的二层小楼,统一分配给住房相对困难的村民优先居住,到80年代初,全部村民都搬进了新的楼房,史来贺是最后搬进新楼的。

  在分田单干的大潮中,刘庄顶着巨大的压力保住了集体基业,成立了农工商联合社,下属制药、机械、造纸、淀粉、农业、商业及、车队等产业,实行“综合经营、专业生产、分级管理、奖惩联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工业现代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主导产业中的新乡华星药厂属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到九十年代就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肌苷和抗生素、维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出口总量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在村党委的带领下,到上个世纪末,刘庄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管理民主化。

  现在的刘庄村民已经住上更高级的别墅,人均120平方,每户建筑面积近500个平方,八室四厅三卫两厨一库。全体村民享受免费医疗、12年免费教育等十多项福利待遇,成为了驰名中外的富裕村庄。

  在激烈的争议声中,刘庄人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走集体化道路的无比正确,证明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和南街村、华西村一样,刘庄的发展也离不开一个好的带头人,这个带头人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史来贺。从50年代开始,史来贺就担任刘庄大队的支部书记。51年间,他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一步一个脚印,带领贫困落后的刘庄在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道路上不断发展,实现了全体村民的共同富裕。史来贺先后受到毛主席九次接见,成了那个时代的楷模。幸运的是,他没有像陈永贵、杨贵、张钦礼一样担任那么高的领导职务,避免了78后被清算的悲惨命运。

  史来贺也和陈永贵一样留下了许多闪光的格言:“共产主义不是空想,咱们要靠两只手,把它变成现实。”“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党走;共同富,走的才是社会主义路。”“共产党员的称号是奉献,而不是索取。”“既要把群众带到富路上,又要把群众带到正路上。”…从这些格言中,我感受到的是信仰的力量,是真正的“初心”,是党员的使命,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对事业的忠贞!

  因为逗留的时间短暂,我对刘庄的了解的确太少,更谈不上深刻,暂时只能写这么多。期望以后有机会能更仔细更深入更全面了解刘庄,到那时,再给朋友们写出相对有深度一些的有关刘庄的文章。

再访南街

  顽石已经是第二次探访南街村,这次还在那里住了一个晚上。

  和我上次看到的情景基本相同,红色依然是南街村的主色调,南街人仍旧有和外面世界的芸芸众生不一样的精神风貌。网上有很多关于南街村的负面新闻,据我观察,南街还是那个朝气蓬勃的村庄,仍然走在正确发展的道路上。

  我将六年前参观时写下的《走进南街村》附在后面,那些文字仍旧是我再访南街的感受。

  宾馆服务员早上上班前一起歌唱《社会主义好》《南街村村歌》

  这里,我说说南街村稍微有些变化的地方。

  以前东方红广场毛主席汉白玉雕像前有两个民兵持枪站岗,这次没有了。打听之下,原来南街村的民兵营已经撤销了。问南街人民兵营撤销的原因,大都说不知道,有一个村民说:“应该是上面的意思吧。”没有探出究竟,顽石不便妄加揣测。

  宣传上也在与时俱进,比如班长王宏斌对南街村的介绍(看电子屏),以前他基本只讲毛泽东思想的作用,现在也讲邓理论、习思想。宣传标语也有一定的变化,增加了“学习十九大精神,实践毛泽东思想”这样的内容。对着这条标语,我更深刻地领会了南街村“外圆内方”管理原则的含义。

  清晨,我到东方红广场,和一个保安聊天。他告诉我,因为身体原因,他被照顾做保安,行动比较自由。我问他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他和我说,几年前在郑州做脊椎手术,花费了40万,医药费和生活费全由村里负担,村里还请了两个人照顾他。王宏斌介绍南街的时候说现任领导到南街视察都只看只听不说,退休的老领导来南街都赞不绝口。这位保安告诉我,其实现任领导也有说的,曾经的zhu副总在南街就说了这样的话:“中国再不能出第二个南街村!”相信智慧的读者应该可以品出这句话的含义。

  听江丰大哥告诉我,由于南街村和刘庄村的带动作用,河南出现了较多的搞集体化的村庄,这些村庄也都或先或后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铁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集体化才有农村的繁荣和农民的共同富裕!

  设想一下,倘若没有当年的分田单干,现在中国的农村会不会到处都是南街村、刘庄村?历史的轨迹在一个节点上拐了弯,恐怕很难再回到原来的路上了,为中国的农村和农民一叹!

  刘庄人和南街人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如果了解了真相,会不会羡慕幸福的刘庄人和南街人,会不会后悔曾经分田单干时的兴高采烈?

  2018.09.08

  

走进南街村

  这曾经是个久远的梦,但这里的人们却耕耘了一个时代的骄傲;这里的人共同富裕安居乐业人人平等,但他们走的却是一条和外部世界完全不同的道路;这里实践着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理想追求,但它却被主流社会摒弃在门外;这里仍然以村来命名,但它却有着无尽的都市情韵;这里不过是中原腹地的一个小村庄,但它却鹤立鸡群举世闻名。它就是南街村。

  多年前,我就计划要去看看那个传说中的完全不同于中国其他农村的小村庄,可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十多天前,我终于寻到了机会,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走进了梦牵魂绕的南街村。我在那里虽然只呆了一个下午,但它让我感觉到了无比的惊奇与刺激,它给予了我巨大的震撼与鼓舞,它让我看到了沉沦已久的中国农村浴火重生的希望。

  如果要我用最概括的语言来描述南街村,那就是六个字——红色乡村都市。

  在临颍下了车,我问同伴,这是县城吗?这么陈旧破烂。可当坐了十来分钟出租车来到南街村的时候,我瞠目结舌了。这是农村吗?街道宽敞洁净,汽车穿梭往来,道旁绿树成荫,楼宇鳞次栉比。更令我讶异的是,村口第一条标语横跨马路,上面醒目的写着“在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前进,前进”整个南街村的办公楼、工厂、学校的墙上到处悬挂或者镌刻着宣传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道路、共产主义理想的标语,“毛泽东不是神,毛泽东思想胜过神”,“努力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向雷锋同志学习”一类的标语随处可见。一家家公司的门口、办公室、陈列室、村民家里都张贴着毛主席画像,或者安放着毛主席塑像。村子正中央上万平方米的东方红广场上,神采奕奕的汉白玉毛泽东雕像在苍松翠柏的烘托下巍然屹立在正中,雕像底座上镌刻着南街人奉行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马恩列斯的巨幅画像分列毛泽东雕像的后面。毛泽东雕像前有两名民兵轮流站岗,24小时不间断。广场左侧矗立着巨大的毛主席语录牌,右侧矗立的宣传牌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主题介绍。不仅如此,南街村还斥巨资建造了革命历史教育园区。进入这个园区,可以看到毛泽东故居、毛泽东求学之路、黄洋界、遵义会议会址、延安宝塔、枣园窑洞、西柏坡等仿建景观,更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毛泽东选集“四卷楼”。南街人(包括外来游客)在这里可以追寻伟人足迹,感受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陶冶心灵,净化思想,接受中国革命历史传统教育。

  可以说,红色,是南街村最鲜明的印记。但红色决不仅仅体现在这些外物上。红色的信仰,红色的追求,才是南街村真正区别于当今中国其他农村的地方。正是南街人在以王宏斌为首的一班真正的共产党人的领导和组织下,高举毛泽东思想的大旗,坚持走发展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道路,南街村才成了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小岗村的带动下,中国农村掀起了包干到户的单干狂潮,并由此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南街村也不例外。在分田单干的两年里,王宏斌发现,集体经济崩溃了,贫富差距出现了,道德滑坡了,共产主义信仰丢失了。这个只读了6年书的基层书记敏感的认识到,这样的发展路子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不符合毛泽东思想,不能使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在王宏斌和一些党员的带动下,南街村将分到户的土地逐步收归集体所有,共同经营。南街人从此走上了依靠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南街村依靠当地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发展粮食深加工,逐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从而实现了层层增值和良性循环,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现在,南街村集团下属企业有28个(其中5家中外合资企业),产业涉及食品、饮料、酒类、印刷、包装、医药、工艺品雕刻、旅游等,产品有15大类,近200个品种,除了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售蒙古、朝鲜、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南非等国。

  南街村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分配方法。他们实行“低工资+高福利”的分配制度,村民们免费享受水、电、气、面粉、节假日食品、购物券、住房、上学(从幼儿园到大学)、医疗等20余项福利待遇。全体村民居住在30多栋花园式的现代化楼房里,装修、家具、家用电器、煤气灶具等都由村里统一配给。可以说,南街人基本过上了我们曾经无限憧憬的按需分配的生活。人人安居乐业,家家生活无忧,就是今日南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南街村一面发展集体经济,一面大办公益事业,尤其注重精神追求。先后成立了艺术团、军乐队、盘鼓队、门球队,建起了文化园、图书馆、档案馆、医院、康寿乐园等,投巨资建起了现代化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还开办了报社、广播站和电视台。南街人充分享受了都市的现代文明,而都市人却享受不到南街人的福利待遇。

  我看到的南街人和外面世界的那些男男女女有着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他们面带微笑,步履轻松,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南街人对陌生人毫无戒心,这和特色社会倡导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情形简直是天差地别。无论是问路还是询问别的事情,不管男女老幼,他们都极有耐心的告诉我;进车间和那些员工交流,也非常轻松惬意。听说南街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2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这是真的吗?很多人告诉我是真的,而我只在南街村逗留了半天,无法确切的回答这个问题。但从我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看,南街村有着良好的社会风气的确是毋庸置疑的。南街村有30多栋居民楼,居住着回汉两族3000多村民,但这里没有围墙,没有保安,没有一家安装了防盗网。我们可以自由进入村民家里访问,随便观看,任意拍照,只要有人在家,他们都会客气的请我们进屋。坐电瓶车参观的时候,我们故意将携带的包放在车上(当然钱包、身份证带在身上),观光车停就随意停在街上,司机兼导游带着我们到各处游览,放在车上的包安然无恙。这在别的地方大概是不太可思议的是事情。我所在的国家文明城市,相当多的人都有被抢过包的恐怖经历,更不要说随意乱放在无人看管的地方的包了。

  南街村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以雷锋精神鼓舞人,以革命歌曲激励人,明确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奋斗目标,强化村民的集体主义精神,营造了浓厚的昂扬向上的集体主义氛围。全村党员干部、职工村民发扬“二百五”的“傻子”精神,坚持“外圆内方”的治村方略,人人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南街现象”。南街村的影响在日益扩大,十多年来,平均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先后有包括政治局常委在内的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200多位将军到南街村视察。国内媒体关于南街村的报道,正面的少,负面的多。然而墙内开花墙外香,美国之音、华盛顿邮报、法新社、朝日新闻等20多个国家的许多重量级新闻媒体都到过南街村实地采访,作了大量报道,大多数的报道还算客观公正。一个小小的村庄,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据王宏斌介绍(我没看到王宏斌本人,是在南街村影视厅看录像得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众多的中外游客来了南街村之后,都赞不绝口,而现任领导来到南街村都只看只听不表态。多么有意思的现象啊!现任领导为什么不表态?王宏斌没说(当然是不方便说)。否定嘛,眼前铁的事实不容抹杀;肯定嘛,南街的共富之路和他们实行的少数人先富的特色之路南辕北辙,叫他们如何表态?当然,不表态实际上也是一种表态,就是不认同,不赞成,不推广。南街村人高举旗帜,坚定信仰,走集体化道路,实现了共同富裕,却不能获得现任领导首肯,由此不难推测,那些口口声声为人民服务的人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南街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就在于它有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的带头人,就在于它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就在于它始终高扬着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南街村的发展历程证明,用毛泽东武装起来的人,坚持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可以实现几千年来一辈又一辈中国人共同富裕(或曰大同世界)的理想的。那个率先分田单干的典型小岗村,在经历了30年的私有化发展后,在政府不断的人力物力扶持下,在大中小学政治教材依然把它作为改革开放标志的今天,那里的村民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绝佳的黑色幽默。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听说,小岗村已经将土地收归集体,重新走回了集体经营的道路。从南街村和小岗村这两个完全相反的典型的对比中,集体化经济和分田单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共同富裕和少数人富裕,毛泽东思想和某理论,孰优孰劣,谁先进谁落后,哪个科学哪个野蛮,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南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们走过弯路,经历过挫折,但南街人靠毛泽东思想指引,靠共产主义信念,最终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走上了健康的科学的发展之路。我有理由相信,南街人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因为在分田单干和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对比中,南街人尝足了甜头;在走集体化的发展之路和其他农村走私有化发展之路的对比中,南街人感觉到了巨大的优势。南街的学子在外面读完大学,不留恋繁华的都市,不选择去国外生活,大多自愿回到南街村,做一个自豪的南街人。这说明年轻一辈对现在的南街模式有着高度的认同。由此不难判断,更有文化、更富活力的年轻一辈不仅可以接过王宏斌他们的班,还应该能让南街有更好更快的发展。而我忧虑的是,真正威胁到南街村发展前景的是来自外部的因素。南街模式和特色农村发展模式形成了尖锐的冲突,从现任领导到南街都不表态就可以感受到南街人承受的巨大压力,那些代表官方的主流经济学家和没有人民立场的媒体人,一直对南街发展模式横加指责,百般刁难,肆意抹黑。他们会不会在某一天联合起来就把南街模式给剿灭了,就像剿灭CQ模式一样?好在南街只是一个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再轰轰烈烈,带头人王宏斌也不可能威胁到某些人的位子,如果是一个省,一个直辖市,那王宏斌也恐怕早就被发配去反思了。

  从南街村出来,我没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因为我在那里停留的时间太过短暂,而在特色社会生活的时间又太过漫长。我羡慕快乐幸福的南街人,我渴望在中国大地上出现更多这样的红色乡村都市,我期盼那些有着共产党员称号的都能像王宏斌那样,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心中永远装着人民大众。

  2012.7.15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