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看《文成公主》有感(外二篇)
顽石今天只说点无聊的旅游见闻。
看《文成公主》有感
参观完布达拉宫的那天晚上,我和同伴观看了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该剧以星空为幕,山川为景,气势恢宏,溢彩流光,将一个为了国家利益而甘愿牺牲个人幸福的识大体顾大局的伟大女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将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所历经的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等种种艰辛展现得精妙绝伦,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彼此的深深渴慕与无尽思念演绎得荡气回肠,带给了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与强烈的心灵震撼!我放佛穿越到了一千三百多年前,见证了那段缔结民族团结与改写中华历史的唐蕃联姻。
剧情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见面后就戛然而止,不能不说是该剧的一大败笔。作为一部史诗剧,对文成公主进藏后在传播先进汉文化与促进民族融合方面做出的艰巨努力和卓越贡献表现得还远远不够。
一千多年过去,文成公主在藏民心中依然是圣母形象。西藏有一种柳树,相传为文成公主所种,藏民为纪念这位造福西藏的圣母,就叫这种柳树为“公主柳”。我由此联想到从甘肃至新疆沿途的“左公柳”。左宗棠不仅率军收复新疆,同样也造福新疆,他的大军在茫茫戈壁上种下的那一行行柳树就是历史的见证,那里的人民将柳树以左公名之就是对这位民族英雄最好的纪念。
由此可见,那些能被后人永远铭记、缅怀和景仰的历史人物不是因为他们曾经的地位与权势,也不是因为他们拥有的美貌和财富,而是因为他们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做出的不朽的贡献。时间是最好的裁判!
法不责众
佛家“五戒”,第一戒就是“不杀生”。可在西藏,我发现佛教信众并不禁止杀生,也不忌讳吃荤。实际上,在西藏很多地方要完全不吃肉食,生存都会很困难。可见佛法不像不能动摇的改开,是可以变通的,弘扬的时候是需要适应水土的。
藏民吃荤不忌讳,但还是有讲究。鱼可以吃人(水葬),可人不能吃鱼,因为鱼是藏民心中的圣物。他们一般不吃小动物,但猪牛羊尽管吃。带着好奇,我询问了藏族兄弟,他们告诉我,一只小动物可能一个人就吃完了,一条生命被一个人吞噬,罪孽太重;而大动物是许多人分而食之,每个人的罪孽就大大减轻了。换句话讲,一个人犯罪容易追究,如果是集团犯罪,那就连菩萨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看来法不责众不只是俗世常态,连号称净土的佛国也是如此啊!
钱都去哪儿了
团队游客在布达拉宫广场东门排队进入参观,除了检验门票、身份证,还要接受严格的安检,这些工作都由警察负责。
顽石排队的时候,看见有人拿着大叠的散钞在长长的队伍中穿来绕去,游客纷纷用一百一百的整钞与之兑换。我开始还以为他是做善事,是给那些要给菩萨捐钱而又不够豪阔的人以方便。有的游客担心换成假钞,以致亵渎了菩萨,便询问导游,得到的答复是:钱是真的,但一百只能兑换八十。我才恍然大悟。这是公然诈骗,警察居然视而不见,这得有多大的来头啊!佛门净土、旅游胜地、警察眼前尚且如此,其余地方又当如何?顽石对同伴说,这活让我干个十天半月,我肯定就不用为养老发愁了。心生贪念了,阿弥陀佛!
进入到布达拉宫,许多游客纷纷在诸菩萨、灵塔之前捐钱,少的一块两块,多的一百两百,有的塞进功德箱,没有功德箱的地方就直接往菩萨怀里塞。这种景象当然不只在布达拉宫能看到,各地寺庙没有哪个不是这样。“经忏可赎罪,难道阎王怕和尚?捐财能超生,岂有菩萨是贪官!”还有,这些钱去了哪里?作何用途?佛门净地需要监管吗?那些开豪车傍美女的和尚用的是不是无数信众三跪九叩之后捐出的香火钱?知乎哉?不知也!
2018.08.01
早几天,重庆的荷蕊女士写了一首词发给我看,辞采意境都相当不错,顽石不忍独享,特贴到这里和大家分享。
陇头泉
荷蕊
暮云收,疏星遥挂东池。
草荫浓、参差吐润,翠烟十里萦回。
却丛间、流萤弄翅,应无趣,百卉凋时。
细水嗟嗟,蜿蜒引止,两三碑立著纤词。
惹凝意、忍思今古,似洞雨翻飞。
风云復,摧折平楚,无妄朝夕!
自徘徊、凌波步冷,更处萧瑟凄迷。
奈何夫、对残景晚,凭坐久,风损单衣。
但启微屏,五音泛滥,欲掬愁泪问谁滴!
漏声远、窗人尽梦,渐曙色迟迟。
将长路、取丹心照,天下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