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 | 俺把你们哄也
昨晚陪母亲聊天,母亲好奇地问我:“西藏的人死了是不是也要请和尚念经?那里的和尚念经会不会和我们老家那些和尚一样,只是做个样子?”
我对母亲说:“西藏没有和尚这个叫法,那里一般的和尚叫古修拉,地位高的和尚就叫喇嘛。”
“和尚还分级别啊!”母亲打断我的话。
“是啊,就像官员一样,等级分明着呢。”顽石接着说,“我没有看到藏民的葬礼,不知道西藏的和尚在葬礼上是怎么念经的,但我游览了一些寺庙,在那些寺庙里倒是看到了很多古修拉和喇嘛。”
“寺庙的和尚都做些什么?”母亲没有文化,她不管什么古修拉和喇嘛,只管叫和尚。
“有认认真真诵经念佛的,有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的,也有玩手机发微信的,还有兴致勃勃唱流行歌的。”
“看来藏族和尚和我们汉族和尚也差不多嘛。”母亲笑着说,“他们念经你们能听懂吗?”
“听不懂,人家用的是藏语。”
“那他们是真的念经还是在哄你们,你们也不知道啊!”
母亲说的虽然是玩笑话,却极有见地。如果不是知道母亲没有读过书,我会以为她老人家是受了古人启发呢。
明代姚福在《清溪暇笔》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件趣事:永乐初,尝遣使往天竺迎其僧来京兆,号大宝法王,居灵谷寺,颇著灵异,谓之“神通”,教人念“唵嘛呢叭弥吽”,于是信者昼夜念之。时翰林侍读李继鼎笑曰:“若彼既有神通,当通中国语,何为待译者而后知乎?且其所谓‘唵嘛呢叭弥吽’云者,乃云’俺把你们哄也’,人之不悟耳。”(福按:《宋史》元昊擅西夏,自称“兀卒”,宋人亦有“兀卒”近“吾祖”之说。以是而论,继鼎之说,不为过也。)
看看,没有文化的母亲和古代大儒是不是有相同的见识?
在我的老家,人死了之后,只要这一家人不是家徒四壁,就都要请和尚(或道士)做法事,少则一天,多则数天。来的可不是一个和尚道士,而是一群和尚道士。每个和尚道士一天算两个工,报酬数百元。还需要一大堆帮忙的人围着他们转。和尚道士和打杂的人的工钱加上生活费,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种风气愈演愈烈,致使许多经济不甚宽裕的家庭不堪重负。谁家死了人不做法事那是会被普遍诟病的,所以家家如是。每每看到那些不孝子孙也在那里装模作样大做法事,大搞排场,虽然不是该笑的时候,但我还是会忍俊不禁。
八十多年的生活积累,使得母亲对世事人情有属于自己独到的看法,她非常反感丧事铺张浪费,尤其厌恶做法事。
昨晚,母亲又一次对我说:“我们老家做法事完全是哄人的。你看那些和尚,一次念了不到半个小时经,就赶紧去打牌赌钱了,他们自己都不会相信能够‘超度亡灵’。毛主席时代,大家都不做法事,也没见哪个死人从地里爬了出来。你外公外婆爷爷都是那个时代死的,谁都没有做,不一样过去了?我死了,你们一定不要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
我非常认同母亲的看法,也会谨记她老人家的教诲!
三界之外的哄人与五行之中相比,又岂可同日而语!那些道貌岸然搞讲座、宝相庄严作报告的,又有几个不是“俺把你们哄也”?!只是像我母亲一样明白事理的人太少,所以哄人才有广阔的市场,而哄人者才能越哄越起劲罢了。
2018.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