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浅析三层历史周期律与治国理政

火烧 2022-10-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历史周期律,分析最大与最小周期律,强调和平时期易生奢靡与危机,结合四大文明古国兴衰,揭示治国理政需警惕和平隐患。

  提起历史周期律,人们自然会想到黄炎培老先生的历史周期律,但是这个历史周期律只是一个中级的历史周期律。但是我们总结人类历史,就会发现更大的周期律,她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同时也忽略了我们身边的小历史周期律。黄炎培老先生的中级历史周期律不在阐述,下面我们共同分析最大和最小的周期律。

  最大的历史周期律

  在人类历史上,我们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国,他们是人类历史最早的辉煌,但是目前仅存中国文明延续至今,还在1840年--1949年被多过蹂躏,直到朝鲜战争的胜利,才改变了在世界各国心目中的东亚病夫形象。

  四大文明古国,作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最先进的技术,最终走向消亡,而不是延续她们的强大和辉煌。这就是历史规律、最大的历史周期律,谁也不会改变这种命运。

  我们翻阅历史,就会发现这些国家在当时是最强的国家,周边没有一个国家或政权对其构成为威胁,因此其发展方向发生了改变,由重视科技、军事,逐步转变为了享乐,变着法的享乐,不信你可以看看这些国家遗留下的文物,足以得到印证。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古话,没有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

  这些规律,在动物界也有证据。周边没有狼的羊群会生病死亡。没有天敌、没有危机感,原来的运动能力逐渐下降,养尊处优。与四大文明古国不一样吗?

  中华文明为什么延续至今?因为中国北部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当发展的一定时期的时候,生活极其奢靡,就会被北方民族驱赶、杀戮,让那些奢靡之风改变。不信从春秋战国到两汉,北方民族对中原王朝有威胁吗?没有。但是到了三国两晋时期,特别是两晋时期,社会出现了极端奢靡,造成了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奢靡之风没了。隋唐宋时期国家稳定,再次出现繁荣景象、奢靡之风,没有彪悍的军队,再次被辽、金袭扰,被元朝灭国。明朝后期各个王爷的享受生活、奢靡之风再现,再次被清朝灭国。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当处于和平时期,人们往往忽视了国家安全,不在重视科技、军事,不在尊敬军人;当处于和平时期,人们往往开始变着法子享乐,就会出现提笼架鸟、逗狗遛猫,甚至出现变态享受;当处于和平时期,没有了外地,内斗就开始了;当处于和平时期,拍马溜须的奴才得到了重用,而那些有棱有角、铮铮铁骨的汉子被遗忘到了角落;当处于和平时期,奉献精神没有了,聚财开始了,最后全部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当处于和平时期,纸上谈兵代替了真才实干,那些能把缺点总结成优点的人得到提升,而敢于说实话、真话的人被压在社会底层;当处于和平时期,把原来解决问题做法,转变成为解决提出问题人的做法,这样领导看不到问题,心不烦了,气顺了,可是危机埋下了。

  最小的历史周期律

  就是:富不过三代,穷不过十年。在富裕生活出生长大的人,不会体会到创业的艰难,没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正如人们说的一句话,想要找到真正的朋友,你穷一回试试。有的时候,这样试验会终结很多朋友。没有这样成长环境,你的孙子辈有你人生经历吗?你让他怎样像你一样,有非常好的作为。

  最小历史周期律与最大的历史周期律、黄炎培老先生说的中级历史周期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创业者一样的经历,就不会有创业者一样的人生,享乐、无忧、难以识别真正的忠臣,是阻止他走向成功的最大因素,是让他走向灭亡的最大因素。

  这就是历史规律,世人都无法改变。

  我们学习历史,就是不在重复历史的灾难和悲剧,但是我们发现了历史周期律,而又重他们的结局,是可悲的。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世界的长久和平,就是不断在历史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灵活运用到现实。

  作者简介:

  男,现年49岁,中共党员。

  理想信念:共产主义,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而努力奋斗(1992年是信念的开始)。

  格言:读历史,正确认识历史,学习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观现实,正确认识现实社会矛盾,分析产生矛盾根本内因;谋发展,发动人民,集思广益,找到中国发展之路,改革之路。

  写有:《我为什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全面认识美国政治,共同寻找世界和平之路》、《再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学”的倡议》《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给中国人民树立一个信仰》、《中国改革的总体思路》、《全面解读毛泽东思想》、《公务员喊穷,为啥没人愿意辞职?》、《改革的阻力在哪里?还要阻挡改革吗?》、《中国“精英”的劣根性》、《中国正在被文化汉奸洗劫》、《人民子弟兵为什么如此英雄?》、《毛泽东靠什么压制帝国主义生存空间?》、《是什么让新中国科学家有如此伟大成就?》《论中国最大的危机》、《反腐三部曲(不想、不能、不敢)》、《论思想转基因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北京为什么堵,解决方案是什么?》、《祭奠甲午战争,分析军队作战能力》、《论改革的目的和方向》、《南京大屠杀的根源》等一百多篇文章。

  毛泽东同志站在全球的宽度,站在五千年历史经验教训的高度,考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心理和信仰的纵深,结合现实中的具体情况,去思考、去探索、去总结、去制定适合人类发展治国理念、治国思想、社会制度,实现人类的永久和平,这是毛泽东思想实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