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是资本家逼出了“国考热”

火烧 2013-12-0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分析国考热现象,指出资本家压榨与下岗工人困境是主因,公务员稳定待遇成年轻人选择,对比社会竞争压力,揭示国考热背后的社会现实。

  提起“国考热”,媒体便把矛头指向腐败和特权,并将其作为年轻人不求上进的表现,甚至将中国的“国考热”与美国对比,以印证特色官员的腐败和美国官员的清廉。但媒体没有告诉读者,即便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每逢经济危机或不景气时,也同样会出现公务员热,因为即便政府此时“减薪”和“裁员”,但多数公务员都不会失业。

  “国考热”没什么不好,那么多青年才俊参与其中,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提高公务员素质。至于媒体挂在嘴边的腐败和特权问题,其实谁都清楚,能享受腐败和特权的官员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只能靠工资吃饭,即便有些灰色收入,也只能偶尔为之,因为几乎所有单位的人财物大权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一把手”手中,许多人也只有“流口水”的份。至于媒体炒作的公务员待遇比群众高,其实也是胡说八道,因为不是公务员待遇太高,而是群众待遇太低了。

  为什么会出现“国考热”?毛泽东时代有吗?上世纪80年代有吗?都没有!我听说上世纪80年代,许多人对厂矿企业趋之若鹜,因为那里工资高、待遇好,不信大家可以打听一下。

  而小平“南巡”后,随着有“经济沙皇”之称的朱镕基上台,中国便掀起了中小国企改制热潮,仅仅几年间,几万家国企被瓜分贱卖,4000万工人被推向社会,中国进入所谓的改革“阵痛期”,公务员岗位这才逐渐香起来。为什么会吃香呢?因为工作稳定,而且每隔几年还能长点工资,这跟那些朝不保夕的下岗工人相比,当然充满诱惑力。而那些80年代曾停薪留职、下海经商的公务员,也有好多重新返回公务员队伍,为什么要返回呢?因为随着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因此“呛水”,重新返回便是必然选择。

  2003年3月,朱镕基在完成中小国企改制任务,留下几千万下岗工人后,心安理得的养老去了,但工人的悲惨命运却刚刚开始。由于有充足的后备人力资源,资本家为榨取剩余价值,便拼命压低工资,大幅提高劳动强度和工作量。就这样,资本家肥了,工人也更累了,却依然徘徊在温饱边缘。最典型的例子是广东,据说许多地方的工资10年间未涨一分钱,可即便如此,仍有许多资本家昧着良心,拖欠和克扣工资。虽然温总理2003年起就着手解决工资拖欠问题,但时至今日依然如故。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做什么“中国梦”,许多人累得连做梦的气力都没有。相比之下,公务员旱涝保收的优势更加明显,加上媒体对公务员岗位含金量的渲染,使许多年轻人趋之若鹜。

  当然,也有部分人跻身私营或外企,收入较高,但他们却面临岗位竞争激烈、淘汰率高、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如我的一个朋友是北大博士,曾在天津某著名跨国企业打工,工资确实很高,但仅过5年,就因为压力太大而辞职,按他的说法“这几年最起码少活10岁”。还有个朋友,毕业后到深圳某著名私企打工,当年月薪即接近1万,让我们羡慕不已,但仅仅过了几年,就因为适应不了过高的工作压力而返回内地,并对当初没参加“国考”后悔不已。当然,肯定有人获得成功,但这样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芸芸众生其实都很难适从,只好参加“国考”碰碰运气。可见,正因为资本家残酷盘剥,中国才出现了近二十年的“公务员热”和“国考热”。

  也许有人很疑惑,同样是市场经济,同样是面临资本家盘剥,为什么西方没有“国考热”?原因很简单,西方资本家把对本国工人的盘剥,转嫁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身上,因此,才有了“贵族化”的工人和悠然自得的平民生活,加上西方在技术研发、市场规则、金融霸权等方面拥有绝对优势,使得他们在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中游刃有余,并获得巨额超级利润。而我们中国却没这些条件,因此,中国资本家对本国工人的盘剥远超西方。我们在声讨资本家的残酷和罪恶时,绝不能忘掉西方垄断资本家,他们对全体中国人的压榨和盘剥,加剧了中国工人的苦难,而在这些人中,当然包括被国内媒体神化的比尔·盖茨、索罗斯、乔布斯等人。(2013-12-5)

相关文章

  • 西方世界的民主“乱象”
  • 郑彪:《世界变局与中国前沿》连载(之三)
  • 黄卫东:美元真的比人民币可兑换?洋奴精英们就会颠倒黑白
  • 韩毓海:马克思也最懂得富强之道
  • 包容性资本主义难担治本重任
  • 黄卫东:少数金融高官用谎言欺骗国家,将货币主权交给西方
  • 余永定:“优汇通”问题涉及资本项目自由化
  • 皮克提:马克思《资本论》我觉得很难读
  • 周新城:驳国企“与民争利”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