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罕见披露救市分歧值得关注
众所周知,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同样的消息,即便一字不改,采用不同标题就能达到不同的宣传效果,“标题党”就是利用篡改标题的卑鄙伎俩吸引眼球、误导民意的。在上述标题中,第一个标题让民众关注的是国务院强力救市的决心,第二个标题让民主关注的是国务院关于救市的重大分歧。目前,股市低迷、人心惶惶,急需各方团结一心、共渡难关,在此紧要关头披露分歧,会影响股民信心,让相关部委的救市措施大打折扣。
我虽对股市不太了解,但反对政府救市,因为此举是在用全国人民的钱补贴股民,而多数股民都是不缺钱的主儿,如此“劫贫济富”,必将扩大贫富差距。不过,由于股市与经济形势紧密相连,股市大幅下跌必然打击中国经济,因此,为了整体和全局利益,政府必须救市。
关键是如何救市,在股灾一触即发的形势下,拘泥于西方教科书中“自由化市场化”教条,采取添油式、挤牙膏式的措施不仅会错失良机,而且将恶化局势,因此,我支持李克强总理的强力救市表态。
问题在于,既然总理已经定调,为何有人强烈反对,为何《财经》在披露消息时要刻意突出分歧?《财经》发布的消息说:“国务院高层倾向果断强力救市,但也有核心部委建议,可以逐步采取措施救市”,并在末尾加了点负面评论:“这一力度超出市场预期,而这一做法也引来争议,被认为是对市场化的一种严重倒退”,《财经》对政府救市的态度可见一斑。
坊间还盛传总理开会时大怒:“你们回去挤奶去,我要暴力救市”,总理发火,一方面说明阻力虽然很大,但政府强力救市的态度坚决,也说明有些人不仅反对此举,且有相当能量,披露该消息的《财经》据说就很有来头。
总之,我们应关注救市背后的博弈,既要观察股市动向,又要看媒体导向,在分析媒体导向时,必须注意媒体的政治立场和一贯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看清这场博弈的实质和对国家的影响。
为方便大家了解情况,现将《财经》发布的独角消息奉上:
国务院召集救市会议决策层倾向果断强力救市
《财经》记者王晓璐
《财经》记者独家获悉,7月4日下午,国务院召集一行三会、财政部、国资委及主要央企负责人开会,商讨金融市场应对之策。
在会上对于救市并无太多分歧,但如何救分歧不小。国务院高层倾向果断强力救市,但也有核心部委建议,可以逐步采取措施救市。
有市场机构人士称,目前市场信心不足,社保基金,汇金公司,国有企业可果断入市,央行提供流动性才能有效阻止市场下跌趋势,避免金融系统动荡。
另据《财经》记者获悉,国务院已经决定暂停新股发行,而已经在上周五申购的十家公司,则全部接到通知,下周在
这一力度超出市场预期,而这一做法也引来争议,被认为是对市场化的一种严重倒退。(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