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太多,中纪委忙不过来!
文章围绕中纪委反腐策略展开,讨论其设区划线的无奈与选择性反腐的合理性,分析贪官查处重点及反腐成效,强调结果导向的重要性。
读完《中纪委突然为反腐“设区划线”让人不解》一文后,很为中纪委鸣不平。该文源自中纪委副书记杨晓渡的一席话: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重点查处十八大后还不收敛不收手的、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干部,形成有力震慑,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而作者认为“反腐无特区”、“应一视同仁”,因此,颇感忧虑。
其实,中纪委“设区划线”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贪官太多,如果每案必查,肯定忙不过来。某反贪局长的话或许能说明中纪委的困境,他曾直言:“如果反贪,1年收到的举报线索5年都查不完,因为案子太多,而反贪局的人太少,因此,只能查大案要案和领导交办的案件。不过,收到的举报材料一般也不会销毁,而是归类存档,以备不时之需。”中纪委也许已遇到类似难题,因此,只能集中火力,搞选择性反腐,以“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之所以选择“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贪官,源于他们在高压之下,仍然胆大妄为、顶风作案,影响极坏,不抓就很难遏制贪腐的蔓延势头;之所以选择“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的贪官,源于案件事实清楚,容易查处;之所以选择“群众反映强烈”的贪官,是想平息民愤,让民众看到希望;之所以选择“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贪官,是想断绝贪官的升迁之路,避免“大贪提小贪”、“大贪护小贪”的局面。
可见,中纪委的反腐策略符合实情、值得期许,即便中纪委不说,事实上也是这么干的。当然,看广告不如看疗效,无论中纪委说什么,关键看结果,因为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选择性反腐很可能沦为庇护贪官的借口,这是我最担心的。(2014-5-30)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