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太原法院的“大局”究竟是个什么“局”?

火烧 2016-11-2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揭露太原法院‘为大局服务’标语背后隐藏的真相,指出其与土地财政、招商引资及人民利益之间的矛盾,引发对司法公正与政府行为的深思。

  太原法院的“大局”究竟是个什么“局”?

  有网友给我们爆料:审理周秀云案的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西厅墙上有一条醒目的红色标语——“为大局服务”,有意思的是,这个“为大局服务”就是将“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换成了“大局”,依然是毛体。“人民”为啥要改成“大局”?“人民”和“大局”到底是啥关系?人民法院何以如此不待见“人民”?

  很显然。这里的“大局”肯定已经不是“人民利益”。如果在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眼里,人民利益还是“大局”的话,那他们是不会脱裤子放屁,把“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替换成“大局”的。这里的“大局”一定是另有所指。

  假如容许我们做点推敲的话,我想,这个“大局”无非是“卖地财政吃饭财政”的大局,或者是“官场利益”的大局。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强调,中国经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步入危机。当局错误地采取所谓的“投资性拉动经济”的策略,大搞各种基本建设。这种不顾产出的恶性投资并没有搀扶中国经济走出陷阱,由此,为了弥补经济实际崩溃的巨大漏洞,政府不得不连续出台向百姓转嫁经济负担的所谓“改革政策”,诸如各类加税政策,使税收增幅每年竟达20%以上。即使这样,仍不能维持庞大的政府运转,所以,又开始陆续将本来应该在税收中支出的国民教育成本、医疗成本、养老成本、住房成本全面推卸给社会,由百姓自己承担。几乎每项“改革政策”,都是为前面的政策失误买单,到上世纪末,实在运转不过来了,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将手伸向养老保障金,万般无奈之下,中央政府只好默许地方政府卖地度日。一时间,土地转让盛行。为了使掠夺来的土地卖上好价钱,地方政府协助开发商通过“政策”哄抬房价,“城市化城镇化”便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出来的怪胎!为了继续维持土地财政,只有尽可能多地剥夺农民市民的生存资源,各级地方政府的恶招损招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随便翻翻各地报纸,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县市,在年初市委和市政府的工作会议上,招商引资都已成为所部门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每个局、委、办都领受了当年的招商指标,市长、书记更成为招商的“领头羊”。只要强征来的地能换成钱,哪还能顾得了什么国法天理?为了抢地换钱,个别地区明里暗里已经出现征地中的侵犯民众利益的“黑社会行为”。对征地过程中出现的冤案,一些地区居然规定“公安不立案,法院不受理,上访不接待。”与此类似的周秀云案,正是在这样的征地招商背景下发生的。当地法院判出如此荒诞的葫芦案,更是这种“大局意识”的具体体现。因为当地政府人浮于事负债累累,他们为了确保“吃饭财政”,早已把人民利益抛到脑后。

  党要管党,要管好各级干部,让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政府呢?则是要管好社会,管好法制,管好公平,要为人民提供安全幸福的生存、生活环境。但这些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就是党政“齐抓共管”搞经济,搞招商引资,“市场化”几十年了,居然发展经济这个最应该交给市场的事情全部由党和政府担在肩上,居然是书记不管党、市长不理政,而是由他们亲自带队去“亲商”,去与资本家“勾肩搭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居然成为所有党政部门的中心工作,变着法子去招商挣钱成为党政管理的核心工作,于是,资源滥采,环境污染,假冒伪劣,道德沦丧便再也无人问津,土地局成为卖国土的,环保局成为保污染的,渔政局成为批电捕船的,药监局成为搞药品投机倒把的,都是“经济中心论”下的蛋,而塑化剂和45天速成鸡,“毒胶囊”、“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毒生姜”则是这些恶蛋孵化出的副产品。

  据东方早报2014年3月20日报道,沈培平主政思茅市期间,在市委常委会上指示公检法办案时说:“举报人抓了,给他们判刑,抓错的也要抓,判错的也要判。”话语中所透出的寒意,让人脊背发凉。可以说,太原王文军拗断周秀云脖子的背后,也少不了有“沈培平”式官员的背后策划和“鼎力支持”,而“焦点访谈”和当地法院颠倒黑白把一个农民母亲栽赃成为一个“泼妇”的背后,同样是“吃饭财政”的逼迫和无奈。

  我不止一次地说过,卖地财政,断子绝孙,违宪违法,民不聊生!这项恶政已经透支了政府所有的信誉,成为社会动荡的万恶之源,该立即刹车了!我真的很担心,共产党还有多少执政信誉可供如此挥霍、糟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