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碰谁死 美国版“狂飙”
前两天,古墓派公知孙*英前脚在推特上夸完西方的“言论自由”,后脚账号就被推特给锁定了,以至于气急败坏的悲叹“这也不让人讲话?”说起来,孙*英还是幸运的,至少他没被安排大卡车,更没被安排花式“意外死亡”,所以,奉劝孙*英不要不知好歹,做人要知足,在美国,活着就是对你最大的恩赐。

我这可不是没有依据的瞎说,俄亥俄州氯乙烯泄漏事故快过去一个月了,但事故的调查依然没有任何进展,美国媒体也好,民众也好,也基本“情绪稳定”。这一点都不奇怪,先是前往俄亥俄州调查的5名环境顾问空难死亡,后是组织参与调查事故的年仅46岁的俄亥俄州州议员突发“意外”死亡,我就问你谁还敢调查吧。公知凡事都要“真相”,但在美国真相的代价就是谁碰谁死,想想是不是头皮发麻?

据说美国是个“民主国家”,但从现实来看,更像“狂飙”里的黑社会,虽说靠着“我们欺骗、我们撒谎、我们偷窃”成了超级大国,可惜根子是黑色的,无论“民主”“自由”的口号喊得多响亮,无论有多少人洗地、洗地的人有多么卖力,终究改变不了底色是黑色的事实。
俄亥俄的系列离奇的“意外死亡”让我想起了肯尼迪遇刺案,在肯尼迪案件特别委员会调查的3年中,先后有18位相关人员相继死亡,这18人中,其中6人被暗杀、3人死于“车祸”、2人“自杀”、1人被割喉,1人被拧断了脖子,还有5人则是“自然死亡”,以至于美国民间流传着“肯尼迪诅咒”的说法,不出意外的话,以后大概要加上“俄亥俄诅咒”了。
在美国,真相的代价是难以想象的。以肯尼迪案为例,一个女记者声称第二天要发布一个关于肯尼迪死因真相的惊天大新闻,她直言其有可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新闻,然而,第二天,她还没来得及公布真相就一命呜呼了,而那个她口中的“20世纪最重要的新闻”也只能随着她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这就是美国的“言论自由”,所以,看明白了吧,无论是北溪-2的真相还是俄亥俄的真相,你都别指望了。
美国的历史很短,但愣是靠着“我们欺骗、我们撒谎、我们偷窃”迅速崛起成为了超级强国,现在更是仗着军事实力坏事做尽,这点与《狂飙》中的高启强很是相似。与美国一样,高启强的崛起同样离不开欺骗和暴力。在成为“黑老大”后,高启强在京海为非作歹多年,美国同样为非作歹了两百多年,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高启强最终去了他早就该去的地方,而美国的结局只怕不会比高启强好多少。
现实是最好的老师。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认清了美式“民主”的真相,但这不妨碍公知继续捧美国的臭脚,如此,公知的用心就非常可疑了。前些年,公知曾不遗余力的推销美式“民主”,哪怕是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乌克兰等国家血淋淋的悲剧面前,他们依然没有收敛,所以,不要说公知是被我们“污名化”的,把公知两个字弄得臭不可闻的恰恰是公知自己。

有人今天能说我“把公知污名化”,明天大概就能说我“把美国污名化”,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只对真相负责,你爱扣帽子是你的事。还是那句话,你可以说我水平低,但你要反驳我,挺难的。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