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蜗牛:我与西南新左翼文艺群
(回顾-3)
老蜗牛:我与西南新左翼文艺群
西南新左翼文艺是川、渝两地红色网友发起成立的一个非专业文艺团队,从诞生到现在已经三年了,若按成长周期计算,它已经从婴儿哺乳期跨入了幼年成长期,未来的道路还相当的漫长。
我是半路入门,并未参加该团队的筹备和成立,因此算不上元老。记得大约是在两年前一次本地网友聚会上,柳老师向俺介绍了一位网友,该网友干过记者、编辑,当时他们正搞起一个文艺群。经过我跟这个网友交流,得知我们都对自“特色”以来,一切以钱为纲,意识形态混乱,精神文明倒退,文艺领域被一些低俗、媚俗、庸俗、让人精神颓废的污泥浊水所占领,国人普遍信仰缺失,金钱、物欲、享受成为人们追求的主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被严重扭曲的情况不认同,因为如果长此下去,国家堪忧,民族堪忧。出于大家的良知,这个网友便与川、渝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建了西南新左翼文艺群,目的在于从文艺领域发出一点微薄的呐喊,注入些许力所能及的正能量,并希望借此星星之火,逐渐燎原。此举颇类似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由鲁迅、柔石等人创建的“语丝”,而且也颇如当年《语丝》第一期发刊词所言:我们几个人发起这个周刊,并没有什么野心和奢望……。我们所想做的只是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我们的力量弱小,或者不能有什么着实的表现,但我们总是向着这一方面努力……。
了解大致情况以后,俺虽自知才疏识浅、力不从心,但想到一句名言:“最重要的是参与”,做得好否是水平问题,态度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义不容辞地答应加入其中。先贤先哲云:“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打算先做过河卒子,后再拼命向前,能力可以慢慢培养煅炼,重要的是要有所行动,这大概也算是俺的一种人生的态度吧。
届时,西南新左翼文艺群已经出了第一期电子刊物,内容是群员们写的电视连续剧《井冈山》观后感。我非常认真地阅读了各位群友的文章,并专门从头到尾地观看了《井冈山》全剧,感觉群员们个个都非常优秀,为人正直,审美鉴赏能力很强,且思想活跃,思维缜密,文字功底颇具一定水准,字行里间充满了热爱新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开国领袖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道路,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信仰共产主义的正能量,感觉若能参与其中,定能向他们学到很多东西,对充实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写作水平大有裨益,于是毅然投身其中。
通过两年多“磨针”,俺感觉水平似乎有了一些提高,同时,也从一些文艺作品中汲取了不少有益的精神营养。我特别欣赏重庆网友渝儿石同志创作的短篇小说,比如为我们群刊写的《最后的心语》等。渝儿石网友与俺一样,工人出身,他的小说均以工厂和工人为对象,多以反映改革开放后工厂和工人中发生的故事,其内容触底见真,情节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大概因为经历相似的原故,读渝儿石同志的作品,能给俺一种曾似相识、尚未远去的感觉,小说中所发生的故事似乎就在昨天,就在眼前。说实话,写小说是我的“短板”,因此我的文章多以杂文为主。渝儿石同志可以说是我们工人群体中能以小说形式进行写作的佼佼者。在此,俺特向渝儿石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他再接再厉,写出更多反映下岗职工和工厂题材的优秀作品。因为自“特色”以来,随着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地位的全面失落,反映工厂和工人题材的作品已如凤毛麟角,实在是太少了。弱势群体更需要精神食粮的滋养。
除此之外,西南新左翼文艺群每月还要召开一次群员座谈会,商量下一步的选题及写作计划。但因各种原因,能如约参加座谈的群员并不多,久而久之,便似乎名存实亡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QQ群上进行交流。
记得我交出的第一篇作文是《新中国第一大案的启示》,题材是围绕八十年代初的电影故事片《新中国第一大案》写观后感。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写了《文艺乱相与中情局陷阱》、《媚俗文化无爷们》、《冰冷的钢,炽热的琴》、《不倒的旗帜,不朽的诗篇》、《青春、理想与当代青年的思考》、《关于劳动者的歌》、《重温鲁迅先生在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电影遗忘星球观后感》、《你们要远离物质主义的毒害》、《最后的心语之心语》等,其中也有一些杂文,基本每月一篇。
为了扩大西南新左翼文艺群的影响面,群主和管理员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将文章不断发往全国各地网站,此举获得了部分国内有识之士的好评,纷纷加入其间,拓展了群员范围,壮大了群员队伍,使得西南新左翼文艺群超越了地域界限。此举,群主和管理员们精神可嘉,功不可没。
但任何事物的成长过程都不会一帆风顺,其间也发生过一些坎坷和曲折。由于一些群员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认识不一致,也引起一些分歧和矛盾。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只要能在群规则的原则下“求大同、存小异”,兼容并包一些不同的观点,也未必不是好事。但往往事与愿违,不知大家是否在处理此类问题的方式方法上缺乏经验,或缺少必要的、足够的面对面沟通,造成部分群员分道扬镳,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当年毛泽东主席向“好读书,但不求甚解”的某人指出,所谓政治,就是要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样才能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可谓至理名言。前事之辙,后事之师,希望今后在处理这类事件时,能充分吸取教训,将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尽量多做面对面的交流,以防患于未然,因为很多事情在网络上是难以沟通的,这也是我从不愿意在网络上与人交流讨论的原因。幸好还有其他各地新群员不断加入,队伍尚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稳定,未能影响西南新左翼文艺的正常发展。
当然,俺以上的看法也不一定全对,有的处理可能是正确的、必要的,但有的处理则可能矫枉过正。以上评述若有失公允,还望各位当事人包容海涵。
总而言之,我衷心地希望西南新左翼文艺群这颗弱小的幼苗能够顺利成长,在未来的道路上,经受住风风雨雨的考验,经受起坎坎坷坷的磨难,经受起曲曲折折的反复,俺也会一如既往地为这颗茁壮成长的幼苗浇水施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虽然“我们的力量弱小,或者不能有什么着实的表现,但我们总是向着这一方面努力……”。最后,向所有长期为西南新左翼文艺群默默耕耘的同志们表示敬意,向新上任的群主表示祝贺,愿西南新左翼文艺群如日中天,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2014年11月 都江堰)
群号:22517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