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纪委新任副书记刘金国河北往事

火烧 2014-10-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中纪委新任副书记刘金国曾是河北公仆,以清廉为民、创建平安大道闻名,获多项荣誉,百姓称其为丰碑。

 

刘金国在中纪委十八届四次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副书记的消息传来,在燕赵大地引起热烈反响。河北的父老乡亲对他太熟悉了,他是普通农民的儿子,他从基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早在90年代,他就以清廉为民备受百姓称颂,并引起媒体关注,曾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河北省优秀人民公仆、优秀共产党员、廉政公仆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国务院记个人一等功。当选“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称其:“贼有未成今我负,事无不可对人言,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杨眉出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百姓心中的丰碑》是河北日报记者采写的刘金国当年的先进事迹,发表在2000年6月27日《河北日报》上,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这位政法战线优秀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风采——





 

百姓心中的丰碑

——记优秀共产党员、省公安厅副厅长刘金国



1998年刘金国在张北地震灾区。

   

确切地说,认识和采访刘金国是从7年前开始的。

   

那是1993年,记者从一封群众来信中初次看到刘金国这个名字。信是昌黎县刘上庄村一村民写来的,这位村民怀着难以抑制的感激之情,讲述了时任秦皇岛市副市长兼公安局长的刘金国冒着风险,亲自带船出海,在危急时刻从浮冰上抢救2名遇险渔民的事迹。

   

从那时起,刘金国就成了我们关注的对象。无论是在张北地震中组织民警保护救灾运输线,还是徒步考察京秦、京九铁路的桥梁、隧洞;无论是与腐败分子的顽强较量,还是创建“平安大道”中日行千里的奔波;无论是他调到省城带来的半卡车家产,还是……他的那些令人难以理解又受人敬重的言行,始终被我们关注着。

   

采访刘金国的事迹,探索刘金国的内心世界,使我们的双眼一次次噙满泪水,灵魂一次次受到震撼,内心一次次得到净化。今天,我们可以发自内心地说,刘金国是一面旗帜,昭示着为理想九死不悔的坚定信念;刘金国是一面让人自省的明镜,让那些为一己私利蝇营狗苟的人感到羞愧;刘金国像一座丰碑,耸立在老百姓的心间。

   

工作对他来说就是最高的享受,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个样儿来。人们说,刘金国这些年来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今年“五一”休长假,45岁的刘金国有4天时间勘查在北京至秦皇岛250公里的铁路线上。他用脚板量过了沿线所有的桥梁、涵洞。为了暑期铁路运输的安全,他已经这样走了好几年。京秦、京九铁路河北境内600多公里路段上,2000多个大小的桥梁、涵洞,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为了最大限度地掌握第一手材料,刘金国每年有一多半时间在基层度过。这是他多年形成的作风和习惯。

   

机关内部管理协调工作难做,刘金国在担任秦皇岛市委秘书长时,却能将市委大院管理得井井有条,大院内十多个市直部门曾联合为他请功。历史遗留问题不容易扯清,刘金国担任秦皇岛市副市长兼公安局长期间,通过实地考察、研究协调,实打实地处理了15个军地之间遗留的历史问题,妥善解决了当地驻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两用人才培养等难题,为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立下了头功。城市交通管理是最容易引起社会议论的窗口单位,刘金国到河北省公安厅分管交管工作后,带领民警们奋战3年,硬是使全省11个市交警支队和高速公路支队全部跨入精神文明标兵行列,有5个支队被公安部荣记一等功。创建“平安大道”事关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危,刘金国带领工作组深入102、107国道我省700多公里路段,一段一段地察看、一个县一个县地现场办公,终于达到了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受到公安部、中央政法委和中央文明委的充分肯定,使河北省成了受公安部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数量最多的省份……

   

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刘金国更是冲在前面,甚至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1996年8月,一场罕见的暴风雨席卷了河北省的中南部地区,滹沱河、滏阳河、漳河爆发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沧州、廊坊等地多处交通、通讯、电力中断,群众被困,大片农田和部分村镇被淹,滔滔洪水还严重威胁着京津安全。暴雨初降,刘金国即冒雨驱车前往高速公路巡视,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桥梁、道路被洪水冲毁的严峻局面,刘金国沉着指挥,他乘坐的越野车成了河北省交警抗洪抢险的流动前方指挥部。从1996年8月3日到11日,在洪水肆虐燕赵大地的9天时间里,刘金国和战友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他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果断决策、精心指挥,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交通畅通,未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抗洪救灾先进集体”。

   

1998年1月10日中午,河北省张北、尚义发生强烈地震,顷刻间房倒屋塌,受灾群众流离失所。灾情就是命令,当天刘金国驱车600余公里赶到灾区。他组织成立了抗震救灾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度警力,对现场救护秩序、交通保卫方案和治安控制措施等都进行了周密安排。此后的十几天,他冒着余震的危险,带领民警们顶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抢救群众,安置灾民,维护治安,确保了灾区社会稳定和救灾物资运输的安全畅通。这一期间,震区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近万台次救灾车辆在张家口境内未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1998年4月,河北省委派刘金国和另一名领导坐镇邯郸,查处“百老汇”娱乐城大肆经营赌博、容留妇女卖淫活动背后的“保护网”。刘金国知道,只有抓获“百老汇”的经营者宋新忠,才能彻底揭出“保护网”;刘金国更知道,“保护网”盘根错节,执法机关内部很可能有人参与,抓宋新忠绝非易事。他毅然向下属宣布,“不抓住宋新忠我就不吃饭、不睡觉!”当时记者正在邯郸采访,亲眼见到发着高烧的刘金国吊着输液瓶子督战的场面。3天后,宋新忠被抓获,接着邯郸市执法机关内部的一些败类也被绳之以法。刘金国以敢于碰硬的精神和自己的血肉之躯,与司法腐败进行了一场较量,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有人劝他,当了领导干部,提点原则要求,工作上宏观指导一下就行了。可刘金国不这么认为,他总是说,了解基层是决策的基础,不到基层,不掌握第一手材料,怎能抓到点子上。也有人劝他,官居要职,何苦事必躬亲。刘金国却认准一条理儿,群众看我们领导干部,不光听你怎么说,更要看你怎么做,领导的行为是最有力的示范。

   

只有了解了刘金国的内心世界,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给他起了“拼命三郎”、“工作狂”的绰号。

   

刘金国参加工作20多年,工作多次变化,职务逐步升迁,不管在什么岗位、分管什么工作,样样干得优秀。调到河北省公安厅3年,他连续被厅机关评为优秀公务员,1998年被评为省直机关厅级干部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在公安厅“三讲”教育民主测评中,他的群众满意率达98.8%。

   

刘金国职务不断升迁,可他的亲属们却说,刘家白出了这么个“官”,我们可从没沾过他一点儿光

 

 

在人民大会堂的休息室里,记者娄珍须、骆继荣采访刘金国事迹专场报告会时合影


曾在刘金国身边工作过的秦皇岛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刘静鸿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93年,刘金国的妻子在离秦皇岛市10多公里外的山海关啤酒厂当工人。一天下着大雨,刘金国外出办事返回,路过啤酒厂门前的公共汽车站。司机小王一眼看见刘市长的妻子正打着雨伞挤在人群中等公共汽车,就减速想捎上嫂子一同回家。刘金国在车里看到了自己的妻子,也看出小王的意思,但他却把手一摆,示意小王继续行驶。小王从后视镜里看看雨中站立的嫂子,难过得什么话也没说。刘金国对小王说,“小王你看,那么多人都在风雨里等车,咱们专门停下来接你嫂子,影响多不好。大伙不一定知道我,可是人家看得出咱这是市委的车,他们不满意只能骂共产党呀。再说,那么多人都在等车,你嫂子咋就不能等?咱捎得上她,能捎得上所有的人吗?”

   

近日的一天晚上,刘金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小的时候家里特别穷,为了供他念书,当时只有15岁的姐姐刘金凤只好辍学,跟着大人到县城的建筑工地靠砸石子儿挣钱。此刻他哽咽了,红着眼圈说,他永远忘不了姐姐。

   

同是这天晚上,刘金凤却告诉记者,20多年里,她只找弟弟办过两件事,却都被金国顶了回去。

   

头一件是1988年,刘金国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当区长。那年昌黎县有上万亩白菜卖不出去。金凤家俩孩子上学,日子过得艰难,两口子看着自家1万多公斤白菜在地里冻着、烂着,急得屋里屋外团团转。实在没法儿了,金凤才逼着丈夫去找金国。到了区政府,还没打听到刘金国的办公室,就碰上了金国的一位同事。听了金国姐夫的来意,这位干部热心帮助他联系了蔬菜公司。姐夫中午到金国家吃饭时,千恩万谢地把这个事告诉了金国,没想到金国竟拨通了办公室的电话,硬是把办成的好事给挡下了。姐夫气得直跺脚,金国耐心解释说:“今年白菜丰收,几亿斤菜都等着政府找出路,我这个当区长的咋能还没把大家的事办好,倒先让政府把自个儿家的菜收了呢!”姐夫一气之下不辞而别,只留下个纸条,非要跟金国断绝亲戚关系。事后,刘金国主动抽时间去看望他们,还用自己省下的工资接济姐姐一家。

   

第二次是金凤为儿子上警校的事儿。那年,姐姐唯一的儿子报考警校只差几分,姐姐想让金国帮忙说句话,哪怕自费上学也行啊。几次打长途电话,金国始终没答应。后来姐姐径直找到石家庄,刘金国热情接待,但是说起外甥上学的事,仍是不松口。一天,金国就要出门,憋了好几天的姐姐真的急了,索性扑通一下跪在弟弟的面前,央求他看在姐弟的情分上,好歹把这事办了。没想到金国还是不给面子。姐姐万没想到从小看大的弟弟竟然如此无情,既伤心又失望,哭着离开了省城。金国知道自己气走了姐姐,心里好不是滋味。事后,他紧紧攥着姐姐来石家庄路上吃剩下的干烙饼,关在屋里独自掉泪。第二年,刘金国听说外甥凭着自己的条件当了兵,高兴地给外甥写了封长信,告诉他怎么当兵、怎样做人。刘金国事后还跟姐姐解释说:“孩子成长要靠自己的本事,有的事儿看似爱护他们,有时可能对他们的成长不利。咱家是农民出身,有了点儿权力咋能办让老百姓看不上眼的事?以后你们权当我是和你们一样在家种地的!”

   

二十多年来,刘金国虽然职务不断升迁,但从来没让家人沾过光。

   

———刘金国担任领导职务十几年,经他手安排、调动人员无数,而他的妻子至今仍是个临时工;

   

———刘金国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是自己的38个亲属,却无一跳出“农门”;

   

———1995年老父亲重病不起,住在离秦皇岛市委机关最近的一个医院里,时任秦皇岛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兼公安局长的刘金国,经常在工作之余骑着自行车,为父亲跑前跑后,扶着老人检查治疗。

   

就在那年6月27日夜11时,刘金国的父亲因肺癌去世。当晚,刘金国正在北戴河负责重要警卫任务。听到老人去世的消息,他悲痛欲绝,忙完工作连夜冒雨往回赶。途中,刘金国换乘了一辆租来的面包车,回到家已凌晨4时。天放亮了,雨越下越大,伏尸痛哭的刘金国站起来,张罗着给父亲出殡。农村死了人,在家停放三五日是有讲究的,哪见过尸骨未寒就要冒雨出殡的!姐弟们都急了,刘金国的小妹跳着脚跟他闹。最后还是母亲帮着刘金国说了话,她理解儿子,知道金国工作忙,也知道金国着急张罗出殡,是为了不给基层干部添事。最后,大伙还是依了金国。哪成想灵车刚上路,真碰上了县里赶来吊唁的干部,刘金国赶紧上前把人家劝了回去。隔天,刘金国又抽空回了趟家,他坐在母亲身边,安慰着妈妈,数落着自己的不是,当说到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时,刘金国伤心地大哭一场。

   

如果说刘金国对待亲属“不近人情”,那么他对自己可称得上苛刻了。

   

1997年8月,记者到三河市采访,听到刘金国在交警大队“抢饭吃”的故事。当时正是暑期警卫工作最紧张的时候,民警们一律在食堂就餐。一天下午1时许,民警们吃过饭,食堂的两个大师傅看还有些饼,打算凑合一顿。刚端起饭碗,就听到院子里来了车。有人招呼“刘厅长来了”,话音没落,刘金国和司机等3人已经进了食堂。大师傅赶紧回厨房捅炉子,想给领导下碗面条吃。水还没有烧开,回头看到刘金国一行已经把剩菜剩饼吃罢出了门。大师傅手里掂着挂面,望着远去的刘金国直叨咕,“这是咋的,大热天的厅长只‘抢’了我们的一口剩饭吃!”

   

认识刘金国的人都知道,刘金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没有所谓的“业余爱好”;刘金国常年工作在外,吃饭除了在机关食堂就是路边小饭铺;刘金国经常出席重要场合,却没有一件名牌衣服;刘金国配有工作用车,但办私事从来骑自行车……

   

刘金国现在每个月的工资收入1400多元,做临时工的妻子每月工资500元。13岁的孩子正在上学,80岁的岳母随他居住。在昌黎农村老家,刘金国还有姐妹、弟弟和年迈的母亲。作为长子,他经常用工资资助家用,个人几乎没有积蓄。1995年刘金国调到河北省公安厅,搬家时他的全部家当只有半卡车旧家具和一台黑白电视机。厅里分给他一套住房,需要交4.6万元的集资款,可刘金国硬是拿不出这笔钱,最后还是从银行贷款交的。

   

不认识刘金国的人也许会揣测,这是不是故作姿态?但熟悉刘金国的人都清楚,请客、送礼、收点“外快”的事,与刘金国的秉性格格不入。刘金国是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清醒者,他是在用自己的行动与腐败现象抗争。

   

时时处处把老百姓的事当事儿办,身为公仆的刘金国要求自己不仅永远不做对不起老百姓的事,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多做对老百姓有用的事。昌黎县两位普通的渔民不会忘记,1993年2月,他们被浮冰带入深海,漂流一天之后,巨大的浮冰已经被海水融化得几乎无法容身,在刺骨的寒风中,他们快要冻僵了,绝望之际,用绳索把身体紧紧地绑在一起,希望亲属在搜寻时容易找到他们的尸体。就在他们即将沉没的危急时刻,时任秦皇岛市副市长兼公安局长的刘金国,带领海警们顶着风浪驾艇出海。在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冒着危险在风浪中搜索了4个小时,终于救出了他们。

   

曾在刘金国身边工作过的刘静鸿告诉记者,家住贫困山区的一个退伍老军人儿子病故、儿媳改嫁,他打算给孙子申请农转非,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申请了几年,一直批不下来。1994年,老退伍军人找到了秦皇岛市政府,刘金国副市长热情接待了他,看到了他那10多枚军功章。刘金国当即写了封信交给他:“就冲这军功章,我给您把事办了。您拿着这信去找县公安局长吧!”老人将信将疑地问:“我来一趟市里不容易,连饭都没舍得吃,你一封信就把我打发了?”刘金国说:“县公安局长一定给您办,不行您再来,费用我负责。”说着还从兜里掏出100元钱递过去,又让工作人员把老人送上了汽车。不久,孩子的农转非办妥了。提起这事,老人至今仍念叨着,还是咱共产党好。

   

河北省冀凯有限公司的梅涛,提起今年2月1日发生的那起交通事故,一直对刘金国心存感激。那天他们全家三口乘一辆面包车回家过春节,在高速公路上不慎撞上隔离护栏,梅涛的妻子从车上甩出,头部受重伤,生命垂危,梅涛和孩子也受了轻伤。拦车呼救,没人停车。危难之际,一辆牌号为“冀0-0007”的汽车戛然停下。下来的人跑前跑后,和随后赶来的民警把重伤员抬上了救护车,还用自己的汽车把梅涛和孩子也送进医院,直到梅涛的妻子脱离危险才离开。事后梅涛才知道,那个救了他们全家的人,是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刘金国。

   

刘金国帮助群众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河北省一些地区有生产烟花爆竹的传统,违法生产,导致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刘金国经反复调查研究认为,公安机关作为主管部门,不能简单一堵了之,而应体察百姓疾苦,帮群众致富,保群众安全。他提出发展规模生产、规范经营管理的思路,加大对非法生产、销售活动查禁取缔力度,鼓励和扶持正规生产、合法经营,并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建立供销社专营的销售体制,不仅减少了爆炸事故,也使一些地方和群众增加了经济收入。

   

凡是与刘金国打过交道的人,无不为他那一心一意为群众,把老百姓的事当事儿办的行为所感动。

   

“不求索取、只讲奉献,你的终极目的为了什么?”近日记者对刘金国直面追问。刘金国坦然道来:“我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党和人民一步一步培养了我,给予我的太多了,多得让我诚惶诚恐,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群众是通过每一个党员的言行来认识党的,因此,我们每一个党员都是‘党代表’。”

   

记者多年来接触过各式各样的新闻人物,采访过许许多多的新闻事件。职业习惯让我们素以冷静甚至挑剔的眼光审视纷繁的大千世界。经过对刘金国的多年追踪探访,我们发自内心的感受是:刘金国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如日月昭天!

   

群众敬仰刘金国,因为他廉洁奉公,真办实事;民警们尊重刘金国,因为他一身正气,以身作则;

   

老干部们器重刘金国,因为他谦虚谨慎,堪当重任;

   

同级干部们钦佩刘金国,因为他光明磊落,甘挑重担;

   

……

   

即使一些对刘金国近乎“苦行僧”的行为不理解的人,对刘金国的品质也是心服口服。

   

采访中,我们面对民间广为流传的有关刘金国的“奇闻轶事”最深的感悟是,群众对刘金国发自内心的推崇和拥戴,蕴含着人们对党风、政风好转的强烈呼唤。

   

刘金国的所作所为,已经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发表于2000年6月27日《河北日报》一版)

   

新闻背后的新闻:

对一个人民公仆历时8年的采访

   

我第一次见到刘金国是1993年冬季,当时由省内几家新闻单位组成的消防千里行采访组正在秦皇岛活动。那几天秦皇岛非常寒冷,一天工作下来大家又累又乏,草草吃过晚饭正准备休息,突然招待所里来了两个人,走在前面的就是时任秦皇岛市副市长兼公安局长的刘金国。因为年初曾接到过群众的一封感谢信,对曾亲自带船出海抢救渔民的刘市长有些好奇,就多聊了几句。结果发现这个还不到40岁的人,有着与他那个年龄领导相比少有的朴实、持重和细心。特别是对待我们这群省里来的记者,并不像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领导那样,有所许诺、有所要求,却总是千方百计阻挠采访当地“负面”的东西。他只是问了我们带的衣服够不够、采访有没有困难,然后嘱咐当地有关部门一定要配合我们完成任务,说有困难尽可以找他。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从那以后,刘金国就正式进入我们的视线,我们先后从各种途径得知了他的出身、成长经历和种种奇闻逸事。

   

刘金国调到河北省公安厅后,由于工作上接触的多了,知道他的“故事”也越来越多,听到众多群众和老干部对他的赞誉,并亲眼所见刘金国许多不同凡响的事迹,对他的人品非常敬佩。其间,也有人说,“你整天写这写那,怎么不写写刘金国,现在像他那样的干部不多了!”但我一直没敢动笔。因为我知道,像刘金国那个级别的典型,不是轻易就能宣传的,时机不对,不但产生不了良好效果,还会因此把他累死!那时作为一个记者所能做的,只有积累和等待。

   

机会终于来了。1999年底到2000年初,中央的反腐力度加大,相继从党内清除了腐败分子胡长清和成克杰,在全国乃至世界引起了强烈震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妄言:不反腐败亡国,反腐败亡党!正是在这种气候下,公安部和河北省委决定推出刘金国,让刘金国作为党员干部的一面旗帜,在广大群众心目中树立起一个优秀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河北日报接到采写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刘金国事迹的通知,离召开刘金国优秀共产党员命名表彰大会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倚仗着近8年来对刘金国追踪的积累,抓紧联系采访对象、认真核实新闻事实。尽管原先对刘金国的事迹早有了解,但采访中我们还是一次次流下了热泪。蕴藏了8年的感动,像喷涌的山洪,瞬间爆发,经过3个昼夜的苦干,我们终于完成了6000字的长篇通讯———《百姓心中的丰碑》。

   

转眼多少年过去,如今的刘金国已是公安部副部长,据说至今在他的工作日记中,还夹着那张他刚调省城不久我们寄给他的春节贺卡,贺卡的正面,是一个草书的“山”字,贺卡上写道:“把我们仅有的尊敬,寄给最值得收获尊敬的人,愿你永远像高山一样,使人们能找到生的坐标!”当时刘累病了正住在医院里。

   

刘金国说,他把那张贺卡,看作社会和广大群众对他的肯定与鼓励,征途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看到这张泛黄的卡片,他就有勇气顽强地坚持下去!(骆继荣)


 

 燕赵都市报长篇报道《刘金国的故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