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兴风作浪说明什么
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兴风作浪说明什么
小市民聪明劲在日常生活是最大的腐蚀性根源。而涉及社会大局,更是恶果严重。斯大林喜欢赫鲁晓夫
安德罗波夫喜欢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喜欢叶利钦、雅科夫列夫,这样的事件、这样的现象不能用偶然来解释,这是有深厚的生活环境土壤,社会基础,历史不是哪一个英雄或混蛋能够创造的。
赵括,聪明劲,完了赵国。赵括也有些本事,但存在聪明劲。
王熙凤完了大观园。
赵高完了秦朝。
赫鲁晓夫搞垮了二十世纪共产主义运动。
戈尔巴乔夫完了苏联。
这些都是聪明劲,特别受赏识的。最终却证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真正的智慧没有,却十足胡闹胡搞,特别严重的是品质恶劣。
聪明劲,最终真面目暴露出大量邪劲,没有真正的大智大慧大才,越聪明劲,越受到赏识的破坏性越大,甚至是毁灭性的。
这里就暴露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们受到赏识。赏识它们的人,有没有严重的误区,自己是不是也存在问题,以为聪明劲是好样的,没有聪明劲的不行。
为什么没有知人善任?
为什么没有真正的人才?
为什么没有忠义才智兼备的人才?
反而欣赏这些聪明劲,这些都必须彻底思考。
人类文明到目前为止,市民城市的问题是十分严重的,对人类社会十分危害的大问题。现在,不仅仅是要完成葛兰西的探索,而且这是人类的一个大问题,人文文明的大问题。既得利益阶级社会大肆鼓捣各种花言巧语骗人。好人都被愚弄成无才无能无智。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彻底的人文革命,真正的文明革命。
人文革命,绝不是鼓捣道德道义的空谈。而是彻底真与实科学性,彻底清除假与伪反科学,人类完全按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合理的认识和行为。这样才是真正的文明,才能实现真正的文明。
人文没有彻底革命,就不可能是无产阶级,就无法建立建设新型社会。就还是既得利益阶级社会的思想品质,三观还是既得利益阶级社会的。
社会不好,不是单纯昏君和几个奸臣的责任,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狡佞泛滥成灾,小人狡佞泛滥成灾。不行的也行,行的也不行。逆淘汰,劣币驱逐良币。现在更需要警惕,现在正是需要警惕这个问题出现毁灭性。
应该设立人文研究,研究城市市民,这才是正经。鼓捣孔家店儒术是行不通的,是适得其反的。
笔者从小就自发的感到这是个大问题,笔者对小聪明聪明劲为什么反感,现实中就太有体会。
陶行知先生说:“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能救中华!”
鲁迅先生指出:这个世界是傻子的世界,由傻子去支配,由傻子去推动,由傻子去创造,最后还是属于傻子的。
中国社会如果不进行彻底改造,比鲁迅先生时期的人们更重视国民性愚劣,是绝对不行的。
小市民低级、愚劣、狡佞、虚伪,并不是真正的聪明才智,必然会越来越胡闹乱来,蠢蛋加混蛋。小市民是一切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切实用主义、机械论、形而上学、浅薄,一切荒诞谬误的载体、信奉者。不入流的见识,不入流的是非善恶,却自以为是,理所当然,物以类聚的聚到一起说。与真正的道理真正的是非对错格格不入。总觉得自己的聪明了不得,自己的小聪明高明高级,就像赵括读了兵法真以为自己了不得。
普通人小市民,难有高人格人品,难有高见识意志。“聪明劲儿”倒是有不少,却容易滑向歪门邪道,荒诞乱来,邪劲,各方面人格意志脆弱。
小农是封建社会最大的基础,小市民是资本主义最大的基础。小市民的缺点,市民人文的缺点,城市人文的缺点,必须研究了。事实上,自从既得利益阶级社会出现,城市是一切坏人坏事的最大最多发源地。这样,怎么可能推翻资本主义,特别是怎么可能推翻既得利益阶级社会,怎么可能建立建设新社会。反而是维持既得利益阶级社会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的障碍。
兵法就像心眼子,秦国、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哪里有什么兵法?劣根性心眼子,环境内能起作用,环境外是无济于事的,只能甘拜下风。环境内可以闪转腾挪似的,环境外只能认栽。历来劣根性对内,对外只能屈膝。
清楚根本利益,自然会明白最终目标是什么,不会歪门邪道,急功近利。
只有知道根本利益,根本保证,才能主动去成为明白人,做明白事。才会真正的意识到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方法方向符合自己,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做人做事才会立意高。
现在发达国家的人们的高素质,是半自觉半自发的。一方面是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原因,一方面仅仅是认识到歪门邪道得不偿失,坏处更大。
当代青年还是几千年既得利益阶级社会的人一样,受到毒害愚昧,越受到毒害的越聪明自负,它们会在以后同样起到保守阻碍恶劣反动的作用,它们必将受到未来青年猛烈的斗争批判。
小聪明劣根性付出的隐形成本更大,还祸延将来,是真正的得不偿失。正路才有出路,再难也有出路。歪门邪道最终不行,再有利也不行。
以柔克刚也是客观认识,和孔家店编造花言巧语不同。但在既得利益阶级社会,成了性情压抑,容易出现人格异化人格分裂。
惯性思维要不得。
小市民有时候盲目认为天下太平,遇到国际矛盾又托大浮躁。真知灼见的思考是没有的。这个问题需要注意。
战术上蔑视敌人的,必然出现失败,接着会在战略上乱了方寸。
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就像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的作用。美国日本这样的敌人,必须重视,而不是托大。这样的敌人,需要付出代价时间,必须充分认识,充分思想准备。小市民,无知托大,品格脆弱愚劣,必须注意这个问题。托大恰恰不是勇敢,实事求是恰恰不是懦弱。毛泽东当年受到王明路线排挤,就证明了这个道理。
那些国家安全工作的,政法的,国家人员之类,如果也有中国式的愚劣小聪明,只不过是安全工。只是有一些专业知识能力,是不行的。为什么政府和安全机构做不到掌握社会状况?特别是颜色革命发生的地方。人文严重愚劣,反而认为很正常,甚至认为笔者这样的人不好。
国家舆情人员,安全机关人员,对国民性愚劣麻木不仁,根本没有概念,甚至自己就愚劣,这样的机关和人员就是不称职,存在层次低下的隐患。误党误国误后代。如果安全工们不从劣根性中认识到社会危险危机,甚至自己都劣根性小聪明,那就无可救药了。如果发现不了劣根性,反而认为笔者不好,搞不明白老太太为什么都丧尽天良没人敢扶,将来人与人的憎恶会更严重。现在都在说具体的人的不好,而不是指出客观普遍存在的劣根性。
要注意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小市民格调。小市民的精神本质在戈尔巴乔夫身上很有体现,戈尔巴乔夫是精致利己主义青年大学生的典型。戈尔巴乔夫很受赏识。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仕途来看,可谓是一帆风顺。除了在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的位子上呆的时间稍长一点以外,几乎是每隔两三年就是一个新起点。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在基层工作的实际经验,不能了解底层民众的生活以及其他部门的工作。小市民品格与社会主义是格格不入的。小市民轻浮鄙俗愚蠢,自作聪明,自以为是。但没有出头之前却装模作样。
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生于苏联南部边疆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俄罗斯族。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斯塔夫罗波尔农学院毕业。1955年任斯塔夫罗波尔市团市委第一书记,共青团边疆区区委某部部长,第二书记,第一书记,1962年起任斯塔夫罗波尔地区农庄农场生产管理局党的负责人。1966年9月当选为斯塔夫罗波尔市党委第一书记,1968年起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委第一书记,1971年起为苏共中央委员。苏共“二十二大”、“二十四大”、“二十五大”、“二十六大”代表。1978年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1979年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80年10月被选为政治局委员。1985年3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从其简历上看,戈尔巴乔夫的仕途是比较顺利的,从一个市委书记到苏共中央总书记,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到权力顶峰他只用了30年。
新闻记者照了戈的后脑勺,令其大动肝火。在外出访问前,他十分关心自己的包装,会根据出访国的地理位置订做西服,颜色视活动安排而定。也许是内心的一种绅士情节,他经常穿在伦敦去韦斯——霍克斯时装店定做的衣服。他会亲自挑选皮鞋、领带、衬衣。他的讲演也很有特色,继承了赫鲁晓夫那一套,有点庸俗,他十分爱惜面子,自尊心很强,这些本应该成为其向上的动力;但这位领导人却不注意把握一个度,当面子成为虚伪,自尊变为自负的时候,必然给他以及这个国家带来阴影。戈喜欢夸夸其谈,尽管他不懂,但这些并不防碍他在会议上打断其他领导人的讲话。当别人提到一个好意见时,他喜欢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不用别人提示;有的时候还喜欢借题发挥,尽管他对这个题目根本不了解。日后的政治对手叶利钦在一次会议上曾严厉的批评道:戈尔巴乔夫,请别打断别人的讲话,应该让人家把话说完。他亦有老爷作风,看不起下属,把自己的秘书当作仆人、私有财产。在其执政的六年内,鲜有主动召集下属谈工作问题的,即便谈,也只是一些严厉的呵斥,他喜欢把错误推到下属身上。他认为自己没有错,只是下面的执行者办事不利,他很少有时间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更没有时间思考这个国家应该走向何处,他把时间都花在了个人生活上面,这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戈有一个很要强的妻子——赖莎。她漂亮、优雅,获得过博士学位,并在莫斯科大学任哲学讲师多年。这位第一夫人,为那一时代全苏联妇女所仰慕。她穿着华丽人时,珠光宝气,是当时全世界曝光频率最高的女人,远比她背后的英国皇室更为世人所熟悉。
走上总书记的位子后,他“立即迫不及待地搬进了党中央办公大楼主楼第五层被称为6号的办公室,一点儿时间也没耽搁。就如同过去俄国沙皇迷恋王位王权和王冠一样,这个新办公室也一直吸引着他,几乎在一夜之间勤务人员就把一切都收拾好了,把楼梯上的长地毯也换了,把地板也磨光了。会客室里还有一些事没做完,但戈尔巴乔夫已经等不及了,开始在他的新办公室里接待来访者。”
上任伊始,戈还视察了作假的医院、工人新村。医院的病员是安全部的人,对自己得了什么病都说不清楚;丰盛的菜肴是从食品特供车间弄来的。戈默认并欣赏这种作法,权力对他的诱惑太大了。
戈尔巴乔夫与全苏联大多数人一样,他也看到了国家的弊端所在,但他却同样像一个不成熟的年轻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迫不及待的要把他的想法在这本书的标题上明显地表达出来。
为了表达他思想的开放性,作为苏联这样的大国领导人,他竟把这本书交给了一家美国出版商去出版。也就是说在那个冷战正酣的世界上,作为一个大国的领导人,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治国设计、战略思想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这种行为是何等的幼稚!
可是他与其他任何猛烈抨击自己的国家和苏共,根本不懂政治却又醉心于权力的人一样,以一种苏联普通平民的心态和很不成熟的知识分子的语言,把苏联原有的政治体制称为“官僚专制制度”和“极权主义制度”。他在各种公开的场合猛烈抨击苏联的政治体制,使得苏共和苏联国家在人民心目中的政治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他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与公开性的推行,造成苏联社会的极度混乱,不能给苏联一个凝聚人心的新的意识形态,不能给国家的改革开出符合实际的建立新体制的药方。他放手把意识形态的重建交给形形色色的宗教和极端思潮。
这位前苏联领导人曾说:我生活的目的就是消灭对人民实行无法忍受的**统治的共产主义。
叶利钦很受赏识,特别是小市民格调的戈尔巴乔夫赏识。叶利钦和小市民中好勇斗狠的类似。
叶利钦:1931年生于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克区的农村,俄罗斯族。1955年毕业于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乌拉尔重工业管道建筑公司工作。1959年任总工程师。1961年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建设局长。1968年起叶利钦先后担任州建设部长和州委书记。1976年,44岁的叶利钦经苏共中央的直接任命,成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并成为苏共中央委员。他是当时苏联最年轻的地方领导之一。
叶利钦的所作所为与戈尔巴乔夫一样赢得了苏联幼稚人群的喝彩。
一个在政治上很不成熟的热血青年的形象在叶利钦的身上跃然而出。叶利钦觉得时机已经成熟,经过精心但同时又很愚蠢的策划,他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三人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逼迫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无奈地宣布辞职,叶利钦顺理成章地入主戈尔巴乔夫的办公室,成为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叶利钦终于在这一场混乱的改革闹剧之中获得了自己丰厚的利益,但他很像一个点燃了草垛子取暖的农人,得到了火热和辉煌,而没有想到同时也将引燃后面的草垛子以及整个大宅院。
斯大林喜欢赫鲁晓夫,安德罗波夫喜欢戈尔巴乔夫,蒋经国喜欢李登辉,贾母喜欢王熙凤,秦始皇喜欢赵高,天地自有严惩。现在欣赏的聪明劲,必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越搞越糟。历史会给报应的。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