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在哪里? 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在哪里?

火烧 2016-02-1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GDP下滑、生产过剩等,分析改革阻力与转型难点,提出供给侧与需求侧双轮驱动策略,强调城市化与体制转型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在哪里?

——人类历史的探讨(77)

  2015年12月28日吴敬琏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改革面临四大阻力》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例如GDP下滑,生产过剩等问题发表了高见,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里我向吴先生请教,并谈谈我的看法,望吴先生批评指正。

  吴先生认为,中国经济下滑的原因是“三期叠加”即“经济增长换档期” “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2008年底到2009年,用强刺激的政策扩需求保增长。增长率保住了,但是负作用很大。负债率迅速提高,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各种矛盾,各种隐患,各种挑战。

  吴先生为解决经济下滑的问题,从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从“需求侧因素”分析。“三驾马车”需求侧是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萎靡不振,解决的办法就是重振“三驾马车”。总需求则是由消费、投资、进出口、财政赤字所构成。由此得出的对策,就是靠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提振需求和保持增长。这个对策来自于凯恩斯主义认为需求决定供给,但是,吴先生认为凯恩斯主义适用于短期,从长期来说,凯恩斯主义的处方不能用。第二,是从“供给侧因素”分析,供给侧分析认为经济衰退不是需求薄弱,而是因为驱动力量或动力不足。这种分析认为推动供给的基本上是三个因素,第一个是劳动力,第二个是投资,第三个是索洛余值,即技术进步。

  吴先生认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新的体制、机制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第一,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从粗放型转到集约型,它的核心是提高效率。第二,第二个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这个转型三十多年过去至今未转型成功。“九五”期间改革大潮,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到了“十五”期间,转型却停顿了下来。吴先生认为,在转型期间好的方面,就是城市化加速。城市化是推动现代化、工业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但是我们城市化过程所依据的体制使得城市化增长的方式恶化了。原因是,大多数国家的城市化是从“市”发展而来的。而中国的城市化是从“城”来的。城市的级别与城市规模有关,规模越大,级别越高。级别越高,掌握支配资源的能力更强。我国的土地制度也给主导城市化进程的政府增加了一个巨量的资源来源。这就更加刺激了这种摊大饼的城市发展方式。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由于经济下滑,生产过剩,两极分化严重,股市房市银行面临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吴先生提出控制和化解风险的办法,有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堵塞漏洞、化解风险。要妥善处理各级政府的债务。要停止风险的积累,不要再做回报过低甚至完成没有回报的投资。要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输血。动用国有资本偿还政府的或有债务。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或重整,释放风险。停止“刚性兑付”。有些企业已经出现了危机,应该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分担风险。另一方面是辅之以适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健的方针,是由于当资产负债表发生问题,杠杆负债率过高,就会出现普遍的偿债困难,人们都会捂紧“钱袋子”,保持足够流动性在手里,而不愿借债来进行长期投资。

  吴先生清楚地知道,如果主要用货币政策采取刺激需求,多发“票子”,扩大信用,人们拿到钱以后更愿意投在股市而非流动性低、不易抽身的实业上。如果过度使用货币政策,股市也容易出现泡沫膨胀并在泡沫最终爆破时导致严重危机。在货币政策的执行上,还要注意把提供必要的流动性和去杠杆结合起来。所以两个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主要是要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所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说白了就是增加赤字。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增加支出,一个是减少收入。

  吴先生最后说,改革面临的四大阻力, 一是意识形态障碍。有些人依然可以打着这个旗帜来反对改革。 二是既得利益阻力。三是不利的经济环境。四是很高的技术难度。我们要建立一个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这在技术上、专业上的要求非常高。

  面对四大阻力吴敬琏说,第一,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所谓发展质量就是说主要不是靠增加资本投入,而主要靠提高效率,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第二,要加快建设能够激励创新和创业的体制机制。

  以上就是吴先生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寻找经济下滑的原因,另一部分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所谓“三期叠加”就是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经济刺激出了问题。首先,经济增长就是GDP增长,GDP就是劳动者一年创造的总价值。总价值是由人民币计算的,人民币是脱离金本位的纸币,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2014年的M1是1990年的M1的348056.4/6950.7=50倍。按照马克思的纸币规律,2014年的物价就是1990年物价的50倍!物价的上涨决定了企业的成本价格的上涨,从而决定了产品价格的上涨。由于物价的上涨自然就造成了GDP的增长。因为,物价的上涨造成了成本价格的上涨,因而造成了企业的资金断裂,从而造成企业的停滞或者破产,这既是许多中小企业破产的根源,也是GDP下降的根源,企业的利润收不回来,统计企业利润的GDP也就下降。所以,经济增长或下跌是由纸币的规律造成的!其次,经济结构就是企业赚钱的方式,以能否赚钱作为经济结构的标准,所谓结构调整就是把不赚钱的企业调整为赚钱的企业。改革初期有句名言:船小好掉头!意思是小企业结构好调整,大中型企业不好调整结构。因此,经济结构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能不能赚钱的问题。最后,经济刺激就是当企业或者国家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利用增发人民币以解燃眉之困。而增发人民币的结果就是纸币规律发生作用,由此产生了负债率的提高!由此可见,吴先生的“三期叠加”的原因实质上就是超发纸币的必然结果!

  吴先生的需求侧分析,就是“三驾马车”的分析,投资需要的是人民币,消费需要的是人民币,出口需要的是人民币,投资主要是生产企业的投资,消费主要是生产资料的消费,出口主要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出口。当纸币规律在中国的经济中发生作用以后,随着纸币的发行量成倍成十倍的增加的时候,纸币的交换价值成倍成十倍的贬值,物价则成倍成十倍的上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三驾马车”在高速增长后才萎靡不振!吴先生的对策是,靠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提振需求和保持增长。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显然还是用人民币来调整解决问题。不过吴先生承认,解决短期问题可行,解决长期问题是行不通的。

  吴先生在需求侧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提出一个新名词,就是供给侧。所谓供给侧就是,第一个是劳动力,第二个是投资,第三个是索洛余值,即技术进步。什么是劳动力呢?吴先生没有解释,我的理解不是指劳动者的生存状态,而是指劳动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因为目的是为了GDP的增长!因此,劳动者要适应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改变劳动者的生存状态。技术进步,就是要采用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入。新增资本(投资)要和劳动力的提高相适应,否则,必然造成投资报酬递减的结果。显而易见,吴先生是在纸币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下提出供给侧的方案的!这个方案不仅不能解决GDP的增长的问题,而且反而促进GDP的不断下降!

  吴先生提出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其目的也是为了GDP的增长,因此,第一,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从粗放型转到集约型,它的核心是提高效率。第二,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这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这里的问题是:中国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都提出中国发展的经济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的是农业机械,工业的机器,而绝对不需要农业机械和机器的价值!因此,说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第一,不是提高效率(增加利润的效率)而是增加物质产品的数量。第二,要增加产品的数量,特别是工业产品的数量,在社会化生产的条件下,需要的是有计划的生产,而不需要把工业产品作为商品来生产,因而不需要市场经济!所以,吴先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

  吴先生认为,在转型期间好的方面,就是城市化加速。马克思说过城市迟早要消灭的!我们却背道而驰在不断地扩大城市!撇开城市病不说,把全国人民都集中到城市,而且现在的大城市都是消费的城市而不是物质生产的城市,对于十三亿人来说有什么好处呢?历史上的传染病、自然灾害(地震)、现在的原子弹战争,毁灭的就是城市,怎么能说城市化加速是好的方面呢?中国人民几千年来都生活在自然村中,互相帮助,幸福生活,这是历史的传统,只要每个自然村都实现机械化,有谁还跑到城市,靠服务行业来生存呢?所以中国人民不需要城市化!需要回答自然村过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

  吴先生提出的化解风险的措施,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输血。动用国有资本偿还政府的或有债务。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或重整,释放风险。停止“刚性兑付”。这是一种什么措施呢?这是把社会问题转嫁到企业的一种措施!皮之不存毛将附焉!企业都不存在了国家怎会存在!所以吴先生这个措施是错误的!

  至于四大阻力, 一是意识形态障碍。有些人依然可以打着这个旗帜来反对改革。 二是既得利益阻力。三是不利的经济环境。四是很高的技术难度。所谓意识形态的障碍,就是,人们要坚持计划经济,因为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实现四个现代化 就需要根据十三亿人的生活需要,根据每个村社的机械需要,根据每个工业企业的需要,生产产品,所以,就需要计划生产,不需要无政府状态的生产,需要物质的生产不需要价值的生产! 既得利益主要是官僚阶层的既得利益,他们靠的就是市场经济发财致富,他们靠的就是利用权力从企业家身上揩油!从老百姓身上揩油!不利的经济环境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经济靠三大纲领或者规律,来剥削全世界的人民!这需要的是消灭帝国主义!所谓很高的技术难度!这根本就不是问题,也不是阻力!因为中国的学生们本来都可以自由地学些科学技术知识,但是在一切为资本培养奴才的高考制度下,坑害了全国的年轻人!

  劳动者 2016年2月18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