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天:e租宝出事,为何是意料中的?
诸位应该有印象,2014年底我在公共微信(wulaws)上推送过我的原创文章《2015年最大的风险》,指出2015年民间借贷危机将大面积爆发,尤其以P2P为代表。一语成谶,这一年里大量的民间借贷案件、非法集资案件和P2P平台跑路事件蜂拥而至,把很多人的财富洗劫一空。比如,最近的e租宝事件,就是一个典型。
实际上我上个月下旬才接触到e租宝。很偶然的机会,我当时想把股市退出的一笔资金存在理财里,一位微信圈朋友推荐我下载e租宝,而且她本人是e租宝的员工。因为她的朋友是我律所的前同事,基于起码的信任,我下载了e租宝的App并进行了实名注册。反正几分钟的事情嘛。但在验证身份证时,遇到了一个小麻烦,我的身份证号码被人占用了,完成不了最后的开通账户功能。我确定以前没有用身份证在e租宝验证过,所以肯定他们系统出了差错。这位朋友联系了业务经理,要求我填写一张申请表,并提供手持身份证的照片,才能通过验证。我嫌繁琐,更不想泄露隐私,拒绝了这个请求。
我浏览了一下e租宝的线上项目,基本上都是1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高的13%,低的也有9%。其中9%的产品是可以随时取出的,这比很多固定期限的理财项目便利多了。我研究过很多P2P,有收益比这高的,但没有随时可取的,随时可取的余额宝只有4%左右的收益。高收益和高流动性是不能兼得的,e租宝为什么可以做到呢?我的第一个猜想是它有自己的资金池,或者是自融,而这是违规的。假设,客户挤兑,那再多的自有资金也承受不了。
抱着好奇,我跟这位朋友做了沟通,提出了我的一些疑问。但她用一些公开的报道回应了我的问题,让我知道了e租宝背后神秘的钰诚集团,一家安徽的财大气粗的企业,据说有800亿资产,敢于投放几个亿做广告。你懂的,像央视那种无节操的媒体,只要给得钱多,别说黄金时段给你广告位,你要冠名裤衩大楼都不是没可能。我看不懂这家企业是做什么的,怎么起家的,怎么运营的,好像名下一堆P2P项目,都是集资的。
我跟她在微信上就e租宝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小辩论。最终的结果是,我没能让她相信公司会垮,她也没有说服我存钱。接着就发生了12月3日深圳e租宝代理公司员工被带走调查的新闻,她解释说是这是竞争对手在搞鬼,e租宝运营一切正常。我提醒她,风险已经来了,这会给客户一个信号,就算没问题,如果因负面信息发生集体挤兑,公司垮掉也是分分钟的事情。理论上说,挤兑是集体不理性的行为,但对个人而言,发现风险提前赎回是最理智的。
现在想来,12月3日深圳e租宝的新闻是一个让你逃跑的信号,可是我的这位朋友很执着地认为这是谣言,并且义正言辞地在朋友圈发表了为公司辩护的言论。她自己也存了几万元在里面,她以实际行动力挺公司。我劝说不过,就说了一句“迟早会垮,拭目以待吧”。
12月6日,媒体报道了e租宝的几大谜团,最让我震惊的是,e租宝上的借款公司95%在借款之前变更过注册资本,变更前,这些企业的注册资本平均是154万,变更后平均2714万!在借款公司中,借款之前变更过法定代表人的,更是高达98!这是多么恐怖的数字。如果没有e租宝的配合,这些公司不可能获得巨额借款!如果我在e租宝存款了,那么看到这么触目惊心的数字,我的第一反应是:逃!
我没想到预言实现得这么快!12月8日晚,有朋友说e租宝App突然无法打开,然后网上就传出e租宝就公司经营合规问题接受调查的公告,业务暂停。我意识到,事情并不是公告描述的那么轻描淡写,这一定是出了大问题。700多亿的摊子,几十万客户,要么不出问题,要出问题就是大问题啊!这样的公告,实际上意味着我最担心的风险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果然,12月9日,新闻就报道了e租宝负责人被抓、总部关闭的消息。当很多人意识到溃坝的时候,已经晚了。
据悉,被警方带走的公司负责人丁宁已经回到公司,正在召集大家开会,安抚客户情绪。根据他本人说法,警方只是调查一下资金去向,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可是,据媒体报道,e租宝公司账上资金只有十几个亿。我已经隐隐感觉到,大势已去,e租宝不会再开放赎回了。我不知道他们以什么样的底气,把这出戏继续演下去。我当时错过了这笔投资,也许是因祸得福。不过,种种迹象表明,这样的风险,本来就是可以预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