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币结算美元占大头 人民币自主结算长路漫漫
3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证实,中国与巴西拟于近期签署规模为1900亿元人民币(合600亿巴西雷亚尔)的双边本币互换机制协议。
据报道,巴西工业贸易发展部部长费尔南多·皮门特尔21日表示,下周巴西和中国有望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期间签署规模至多为300亿美元的本币互换协议。皮门特尔称,巴西和中国去年已经就本币互换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下周两国或将签署正式协议,今年下半年可以开始本币互换。
外交部22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据报道,21日,巴西工业贸易部负责人称,巴希望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期间,与中方签订两国货币互换协议。中方对此持何立场?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已就建立规模为1900亿元人民币/600亿巴西雷亚尔的双边本币互换机制协议文本达成一致,拟于近期签署。建立中巴双边本币互换机制,有利于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便利两国经贸往来,共同维护金融稳定。
中国与巴西去年6月即已就这一货币互换协议达成意向。
2012年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巴西,与巴西总统罗塞夫举行会谈,双方宣布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外长级全面战略对话。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巴政府《十年合作规划》。
两国同意,将于未来签署19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协议有效期将达十年。
背景:
截止今年三月份,中国已经和19个国家建立了货币互换关系,涉及金额达16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近年来已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包括:
2008年12月,央行和韩国签订了260亿美元(按当时汇率约合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货币互换协议。
2009年1月20日,央行和香港金管局签署20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
2009年2月8日,央行和马来西亚国民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协议实施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11日,央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23日,央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在北京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175万亿印尼卢比,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29日,央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在亚麦德林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
2010年6月9日,央行和冰岛签署一项价值超过5亿美元(按当时汇率约合35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
2010年7月24日,央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北京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约300亿新加坡元,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4月19日,央行和与新西兰储备银行在北京签署了金额为25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4月19日,央行和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人民币7亿元货币互换协议,协议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5月6日,央行和蒙古国中央银行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协议金额为50亿元人民币,协议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6月13日,央行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银行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签署了金额为7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中央银行)在首尔续签中韩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扩大至3600亿元人民币/64万亿韩元,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2009年4月20日签署的原中韩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自本续签之日起失效。
2011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北京续签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2000亿元人民币/2270亿港币扩大至4000亿元人民币/4900亿港币,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2009年1月20日签署的原货币互换协议自续签之日起失效。
2011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泰国银行在曼谷签署了中泰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共同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互换规模为700亿元人民币/3200亿泰铢,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在伊斯兰堡签署了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共同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互换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1400亿卢比,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2年01月17日,中国央行与阿联酋中央银行在迪拜签署了中阿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350亿元人民币/200亿迪拉姆(约55.4亿美元)),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该互换协议旨在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共同维护地区金融稳定。
2012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续签了中马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扩大至1800亿元人民币/900亿林吉特,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2009年2月8日签署的原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自续签之日起失效。双方认为,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续签将有利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
2012年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土耳其中央银行在安卡拉签署了中土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共同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互换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30亿土耳其里拉,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2年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蒙古银行在北京签署了中蒙双边本币互换补充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50亿元人民币/1万亿图格里特扩大至100亿元人民币/2万亿图格里特。双方认为双边本币互换补充协议的签署将有利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
2012年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在北京签署了中澳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共同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互换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300亿澳大利亚元,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2年6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乌克兰国家银行在北京签署了中乌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共同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互换规模为150亿元人民币/190亿格里夫纳,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附文:《青岛早报》:外币一箩筐 美元占大头
2013年1月25日
市民最青睐的外币前三名分别为美元欧元日元 多数人对炒外汇不感冒
日元兑人民币半年贬值近20%,美国量化宽松结束美元逐渐走强,欧元近来频遭抛压……近期外汇市场风云变幻,不少投资者或逢高抛售,或抄底买入,企图在汇率涨跌中“掘金”,外汇交易再度活跃。有数字为证,今年1月末,全国外币存款余额4103亿美元,同比增长41.6%,如此大的涨幅近年鲜见。说起外币,不少市民并不陌生,但并不一定知道岛城外币存款数量几何?哪种外币最受青睐?持有外币的都是哪些人?为揭开岛城外币存款的“神秘面纱”,记者近期展开调查。
现状:
岛城外币存款增长迅速
十几年前,为出国旅游田大叔开始接触美元,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先后炒过美元、欧元、澳元,如今70岁的他仍是美元重磅持有者,去年欧元兑美元汇率涨到1.4,他精准预测欧元会走弱,全部抛售购进美元,如今美元探底回升,他准备抄底再买些。
要不是女儿去加拿大留学,市民徐女士根本不会和外币搭边。女儿去加拿大留学一年半,徐女士也成了半个加元分析师。“加元兑人民币汇率只要跌破6.2就可以买进,肯定赚钱。”近来加元兑人民币汇率节节下跌,徐女士先后在6.4、6.3购入一些,如今跌至6.15,徐女士更是抄底大幅买入,给女儿攒下学期学费。
田大叔、徐女士是岛城炒汇大军中的两个典型代表人物,一个是为炒汇赚钱,另一个是为留学女儿省学费。像他们这样的炒汇人不断增持外币,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岛城外币存款数额节节攀高。被业内称为“外汇银行”的中行2012年年末外币存款余额11.88亿美元,其中个人外币存款3.82亿美元,公司外币存款8.06亿美元,比去年年初增长10%以上。
其它银行在外币存款方面的表现如何呢?根据统计,岛城各大银行中,2012年年末外币存款余额在4亿美元以上的还有4家银行,分别为农行5.8亿美元,兴业银行5.37亿美元,交行4.35亿美元,建行4.17亿美元。据悉,青岛去年年末外币存款余额达47亿美元。进入1月份,各项经济数据向好,岛城外币存款更是噌噌上涨。根据人行青岛市支行提供的数据,1月末青岛外币存款余额达61亿美元,比去年年末增长29.8%。
调查:
美元欧元日元位列三甲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市民外出旅游越来越多,外币和市民不再像十几年前那么陌生,而银行外币存款种类也与时俱进,如今多数银行都可存兑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等,其中中行外币存款种类最多,共有美元、欧元、日元、加元、澳元、英镑、港币、瑞士法郎和新加坡元9种。在琳琅满目的外币种类中,究竟哪些种类的外币最受岛城市民青睐呢?
“美元仍是最大,欧元和日元分居亚军、季军。”中行山东省分行理财经理杨宪鹏如是说,而说起占比情况,他计算后表示美元要占到存款总数的50%左右,欧元占13%,日元在10%左右。杨宪鹏表示,目前中国和国外企业进行外贸结算,美元还是重要的结算工具,在银行公司外币存款业务中,90%以上的外币为美元存款,这基本都是企业对外交易时的业务保证金,欧元和日元也多是企业对外生意结算使用。而在个人外币存款中,美元存款也是最多,因为赴美留学、旅游或出差的市民仍是多数。
对比各大银行外币存款种类分布,结果发现美元仍是绝对的主角。“我行外币储蓄币种主要是美元存款,占外币储蓄存款的近90%。”农行个金部相关负责人宋海涛介绍说,除了外贸经营企业多用美元交易,市民理财也偏爱美元多一点。建行个金部外币业务经理史志军表示,美元、欧元、日元位居该行外币存款“前三”。
分析:
存外币多为外贸经营者
在外汇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有外汇似乎是身份的象征。70岁的田大叔依然记得,1998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居民个人因私购汇额度仅为2000美元。田大叔那时因出国旅游,手中持有不少美元,当时在朋友面前相当有面子。据介绍,当时许多人为了去国外多买点东西,只能靠关系换到美元。外汇交易政策几经变迁,如今外汇买进卖出相当方便,极少再有市民为面子去买外币。
随着市民对孩子教育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不少家庭将孩子送出国门到海外深造,这样的家庭仍是个人外币存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逐年增加,各家银行也纷纷开设留学中心,不少家长也因为孩子而进行外汇买卖。”农行个金部相关负责人宋海涛如是说。
炒汇者也是外币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大宗存款者越来越多。记者从中行山东省分行了解到,个人存款在七八十万美元的岛城市民不在少数,而四五万美元的已很多。中行山东省分行理财经理杨宪鹏告诉记者,此前买卖外汇的市民年龄在40岁至50岁之间,时间相对清闲者居多,如今50岁至60岁的市民参与者也较多,年轻人由于工作忙精力少,买卖外汇的比较少。此外,大多数炒汇者只做自己熟悉的币种,以美元对欧元、美元对日元等种类居多。同时,外贸经营者仍是外币存款的绝对主力,从各银行个人外币存款和公司外币存款的数量对比便可发现。截至2012年年末,中行外币存款为8.06万美元,是个人外币存款的2.1倍;而工行今年1月末公司外币存款达1.9亿美元,是个人外币存款的3倍还多。
观察:
市民对炒外汇不感冒
家住山东路的刘先生一度很热爱炒外汇,不过几次“试水”失败后,他听从银行外汇理财师的建议,选择长期持有,目前他账户中有10多万美元,已有一年多没动。而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市民只是为分散资金风险而购入外汇,很多人购进外汇后基本不动,只是在大涨大跌信号明显时才调整一下。在个人外币交易者中,交易相对频繁的外汇买家多是那些留学生家庭,因在国外的孩子时常需要生活费,所以他们会关注汇率变化,在汇率下跌时更愿意抄底买入。
一家国有银行外汇理财师透露说,目前外币理财收益率并不高,渠道也比较少,大部分买家认的是美元,而最近7年来美元下跌明显,2005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高达8.26,而如今只有6.28,不少炒汇者也离开这个市场。“如今买卖外汇大都是做生意使用。”在个人客户中,资产量比较大的客户进行资产配置时会买进部分外汇,小资产客户没有这样做的必要,大客户主要是为分散风险,不是为赚钱。女儿留学加拿大的徐女士对此也是深有体会,由于外汇活期利息较低,如果孩子不是急用钱,她一般会将加元兑换成人民币。 (记者 锡复春 摄影报道)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