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理工思维”说“国学”

火烧 2010-06-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以理工思维探讨国学的定义与现实意义,分析国学与理工思维的差异,批判当前国学热的现象,强调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引发对文化与科学关系的思考。

“理工思维”说“国学”


  
  一位网名为“天下第一贱”的秋海棠之主在原创文学栏目发了个题为《国学乃国之根本》,想必是篇长篇大论,打开一看主帖出题目外,是个空帖。空帖为何发在原创栏目内呢?看来“天下第一贱”是名不虚传。
  
  一位网名为“wangzhi”的漂泊居士有些感慨:“我愿抛弃所有,只愿做个宋朝一个一边行医,一边育人的乡村教书郎。这种价值的认同感,文化上的归属感离我们太远了,想抓好像怎么都抓不回来了,为之流泪为之梦呓。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无头的苍蝇漂浮在一片死尸的沼泽里……其实我觉得中国人大多就是行尸走肉的低等动物,无非就为了吃饭能吃的香一点,穿衣穿的美一点,票子赚的多一点,活的轻松一点……永远没时间去考虑灵魂可否自由一点自主一点,这就是真正的人和半兽人的区别。”
  
  我以为在“尚理沪江”谈“国学”很有必要的。早年“沪江大学”是美国的教会学校,解放后是一所工科学校,有中等教育发展为高等教育,虽然学科有很大发展,但仍然是以工科为主的。“百年上理”对于“国学”还真的是条“短腿”呢。
  
  不过,用“理工思维”来说“国学”,可能也有趣。本人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里,“高小毕业”就文化大革命了,几年后也就“上山下乡”、“屯垦戍边”了。“国学”的概念是在“批林批孔”的时候装进脑袋的,不就是属于中华民族“文史哲”的总汇叫“国学”吗?后来上大学与留校任教,都与“理工”打交道,与“国学”没大关系。所以,“理工思维”说“国学”那才是“无知才能无畏”!
  
  何谓“国学”?就是国家“立国”、“治国”和“兴国”之“学问”。所以将“国学”理解为中华民族的“文史哲”总汇,是不准确的,因为“国学”不仅仅是过去。三十多年前翻过一本书叫《论衡》(东汉 王充著),还有点记忆,反谶纬神学、驳天人感应、破迷信忌讳、绌专经章句等等。现在上网的签名档“铨真伪之言,立轻重之平”就是来自《论衡》。本人做了近20年的“电子衡器”,当年印个名片,还忘不了《论衡》,名片上还印有“立轻重之平,守信用之言”。
  
  台湾衡器的“世铨”公司的老总看到“唐衡”非要来讨教、讨教,宴席摆在“青松城”。我说,“铨就是衡,衡也是铨”!搞衡器的就是计量,工作就是“斤斤计较”。凡斤斤计较者都在一个度量基准下探讨“不确定度量”的问题。作为衡器的发展方向是“动态计量”与“在线测控”。无非也要“立轻重之平”,好在国内第一台的“动态轻轨衡”与“公路超载动态检测系统”是我做的。
  
  然而,两个“立轻重之平”含义不同,后者是“理工”意义上的,前者是“国学”意义上的。大半辈子“理工思维”的人怎样看待两个“立轻重之平”呢?“理工思维”说衡器的“立轻重之平”,首先是标准的传递问题,其次是与传递标准的不确定度问题。上海计量设计院的砝码比较器(类似的电子天平)就是我参与研制的,动态计量也有物理的守恒定律涵盖着。所以“理工”意义上“立轻重之平”的精度越来越高。
  
  那么,“国学”意义上的“立轻重之平”,首先没有标准可以传递,其次没有“不确定度”的度量。“数学”是我的本行了,传递性与传递函数时有接触,但“人文”传递性,美国的数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罗就断言这类“传递性”不存在!标准没有,那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再说了,史书是墨写的,历史却是血写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能成为学科?马克思一针见血——“阶级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而且还要回归到递属的历史进程中去,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是至理名言。毛泽东进而说,“几千年来总是说:压迫有理,剥削有理,造反无理。自从马克思主义出来,就把这个旧案翻过来了。这是一个大功劳。这个道理是无产阶级从斗争中得来的,而马克思作了总结。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
  
  近年来,“颂宋”势头不减,“宋理学”被追捧,上个世纪末的“国学热”与本世纪初的“读经热”,就是对“宋理学”的追捧。身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要,没有马列,没有毛泽东思想,嘴边挂着“宋理学”,怪哉!朱熹(宋)的国学就是:“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孟子》有感激兴发人之处。”(黎靖德辑《朱子语类·卷十四》)但问题是,“宋”又是如何“送终”的?
  
  我对“宋”不感兴趣,虽然经济发展遥遥领先与世界各国,中产阶级比较活跃,但起不到主要作用,底层草根仍然民不聊生,两极极度分化。“文人”很“飘香”,“国学”是“巅峰”。我有时说,宋朝“博士后流动站”,不在“书院”在“妓院”。从“半部《论语》治天下”,到“整套《理学》败天下”,“国学”是个啥?在两极极度分化国度里,“国学”是个啥?
  
  现在所说的“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八十年xx始“寻根”,九十年xx始“升温”至今。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奥运节目中三千儒生摇头晃脑,把国学推向高潮!
  
  “理工思维”的就觉得,怪哉?十九世纪末的“百日维新”与二十世纪初的“国学兴起”,恰恰都是在国家之不幸所发生的,挽救中华民族的不是“维新”,更不是“国学”!而是“人民革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解放革命”推翻半封建、半殖民旧中国体制,建立了新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才是刻骨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才是历史的深刻写照!
  
  按照“理工思维”者,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属于全人类。那么“文人思维”者,国学是分国家的,美国、英国的国学是个啥样的?“理工思维”也想学习学习呢?比如,美国的“国学”英文怎么说?美国的“国学”教材有哪些?哈哈,还不是那些“文、史、哲”加“神学”,有“国学”吗?哈哈,那么中国的文人究竟想干啥?
  
  鼓吹“国学”者,在“理工思维”者看来,怎么看怎么像国家的窃贼!像国家的骗子!无非想说明“有学问”,弄个一官半职的,宋朝的秦桧就是典型的窃贼!不是吗?这回“国学热”,一个跪着的秦桧站起来了,那就意味着无数的草民跪下去,国之窃贼!在这些人眼里,让无数草民跪下去的学问,就是“国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