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RCEP意义重大
11月15日,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计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消息刷屏了。这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环球时报》的报道说RCEP覆盖22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0%,BBC说是36亿和50%;15个成员国2019年GDP规模25.6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3%;区域内贸易额10.4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7.4%。
RCEP是由东盟十国在2012年发起的。RCEP协议涵盖了货物贸易、争端解决、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数字贸易、金融、电信等内容。

这个协议在2012年启动,原本计划在2015年底结束谈判。从2012年到2016年进展较为顺利,但是2016年后就停缓了。2019年11月4日,印度以“保护国内劳工和农民”为理由,决定暂不加入RCEP;其余15国则均表示同意RCEP现有条款。又过了一年,15国正式签署协议。
该协议具体的文本还没有看到。根据有关报道,“RCEP货物贸易的开放水平将达到90%以上,各成员之间关税减让以立即降至零关税、十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自贸区有望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重大阶段性建设成果。而中国和日本则首次达成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此外,据说首次互相开放市场的中国与日本将互相撤销86%的产品关税,日本与韩国间也将互相撤销81%至83%的产品关税。在服务业与投资方面,RCEP将以“负面清单”方式开放服务业与投资,并将针对金融、电信、专业服务等开放数十个次领域的外资持股限制或营业项目限制等。另外,RCEP亦首次规范各国对RCEP区域自然人移动的政策与措施应透明化,及应依法律核准入境许可、居留之申请、费用等,预计将改善RCEP国家间企业与人才之自由移动,更加深化区域合作。
中国经济发展曾在90年代遭受重创。在21世纪初,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中国实现了经济腾飞。但是在21世纪,世贸组织的市场开放程度与新的自贸谈判相比,就显得水平相对较低了。在特朗普上台之前,围绕着自贸协议的谈判,有着非常激烈的斗争。美国力图把中国从新的自贸协议谈判中排挤出去。
在特朗普上台之前,美国同时推动着两大自贸谈判。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或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TPP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发起倡议的,美国在2008年加入后主导了谈判。美国较为强调的内容包括推动清洁能源等新兴行业的发展,促进其制造业、农业以及服务业的商品与服务出口,关注中小企业,并强化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虽然谈判艰难,但是TPP曾经设想在2025年实现成员国之间的零关税。TPP一旦谈判成功,将把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各经济体,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贸易体。TPP还可能整合亚太的二大经济区域合作组织,亦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东盟重叠的主要成员国,成为亚太区域内的小型世界贸易组织。
可是这么重要的自由贸易谈判,在美国的授意下,把中国排除在外。中国只好参与亚洲太平洋自由贸易区(FTAAP)谈判,但是这个谈判的进度和取得的实质进展非常缓慢和有限。同时,美国还在进行跨大西洋贸易及投资伙伴协议(TTIP),即欧盟与美国的自贸谈判。这个谈判有望诞生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自贸区。显而易见,TPP和TTIP的谈判一旦成功,美国将把中国排除在新的世界贸易规则和体系之外。中国的利益和诉求得不到保障,中国若想要融入到新的世界贸易体系中来,必须接受那些在没有中国参与的情况下达成的各项原则和条款。这对中国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如果刻意围堵和孤立中国,使中国迟迟不能加入到新的国际贸易体系中来,势必对中国的发展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
不过,由于美国的强势和贪婪,TPP与TTIP的谈判一直不顺利。即使如此,特朗普仍然认为美国让步太多,因此在上台后退出了TPP的谈判。在美国退出后,剩下的各谈判国于2018年3月签署了TPP协议,包括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文莱、墨西哥、智利及秘鲁11个国家。显然,成员国缩水之后的TPP的价值也大大缩水了。而且TPP协议冻结了22条由美国主张但他国多反对的条文。
至于TTIP的谈判已经在2016年结束。谈判没有达成任何结论。2019年欧盟的官方文件已经正式宣布废止TTIP的谈判。
由此可见,美国在制定新的国际贸易体系方面的努力遭受了空前的失败。围堵中国的目的没有实现,反倒是自己陷入了经济衰退和疫情失控的危机之中。而尽管FTAAP的谈判没有什么进展,但是有中国参与的RCEP取得了成功。中国参与的RCEP不但成为了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自贸协议,而且是包含中国在内的第一个多边自由贸易协议。在国际贸易谈判的较量中,美国不但没有实现把中国排除在外的目的,反而让中国占得了先机。这就是为什么说RCEP协议的签署具有意义重大的根本原因。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