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拉朝鲜进入朋友圈?这是一个问题
1、上一篇文章大家评论很踊跃,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的评论数量有上限(110条),所以110条以后的读者评论无法显示,很抱歉。多谢大家的支持!
2、有一位大学生问如下的问题:
您好安大我是一名大学生但是不学无术,只考口个三本因为挂了4门已经没有学位证了我接下来该怎么做,学校给的办法是当兵考公务员考研去西部,我学习成绩很差也学不进去背不下来每天就刷知乎
我的建议是,先把刷知乎的时间用来刷英语或者刷编程。过几天,我会写一下关于就业的建议,具体谈。
3、下一步可能尝试与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开展商务合作。商品可能包括手机、电子产品、居家用品、首饰。信用卡中心的承诺是商品价格不高于京东和天猫,我并没对比过。我提供平台,但不代表我为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背书。
************************************************
朝鲜的战略地位远远高于越南,是东北亚的锁匙地区。
第一,从中朝边境的丹东到达本溪、鞍山、营口、沈阳的距离,都在300公里以内,到达大连的距离,也不过304公里。
相比之下,从友谊关到佛山、衡阳、泸州的距离,则在750公里至1200公里之间。
第二,从丹东到本溪、鞍山、营口,有多条通路,很容易迂回。
相比之下,从友谊关到佛山、衡阳、泸州,都必须经过南宁,很难迂回。大兵团难以展开。
第三,越南的重要港口和城市全部在南海一侧,毫无屏障。从海南岛到金兰湾的空中直线距离只有660公里,到胡志明市也不过880公里,到河内距离更近。因为绝大部分航程都是海面,距离近,完全可以采用“低——低——低”任务剖面。
相比之下,朝鲜地形复杂,境内崇山峻岭是诸多城市等重要目标的屏障。从日本海进入的航空兵很难偷袭朝鲜半岛西侧的平壤、新义州。反之,从黄海进入的航空兵也很难威胁清津。
第四,朝鲜的罗津市距离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距离不过160公里。
符拉迪沃斯托克对俄罗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古以来,朝鲜与中国的关系,就是唇齿的关系。所谓唇亡齿寒。鸦片战争以后,海军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拱卫北京,朝鲜是第一道防线,烟大是第二道防线,其后才是大沽口。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向东北亚扩张。朝鲜一失,东北难守,东北沦陷,华北危急。
对中国来说,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绝不能允许其他列强的势力插手朝鲜。
从另一个角度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决定了朝鲜必然是大国角力的竞技场。为了争夺朝鲜半岛的控制权,中日、日俄、中美,都曾激烈冲突。
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让中、美、苏三方的力量在朝鲜半岛实现了微妙的平衡。如果美国势力北上,那么中、苏无疑会联手再次上演抗美援朝。考虑到这样的风险,美国自然知难而退。
当时的朝鲜进入和平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苏联的支持下,其工业化程度一度领先于韩国。
这种平衡在苏联解体后被打破。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力大幅下降,无力再继续为朝鲜提供可靠的保障。其他国家,或者因为地缘政治的考虑,或者为了发展与韩国、美国的关系,有意无意在外交上与朝鲜保持距离。
因为人口和资源有限,朝鲜无法完成独立的工业化循环,其工业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防水平全部陷入停滞。这一点从朝鲜阅兵的主要装备上,就很容易看出来——时至今日,朝鲜阅兵的主要装备,仍然是苏联解体末期的产品及其改装衍生品。
对朝鲜领导人来说,当务之急是如何摆脱困境。以朝鲜有限的人口和资源,希望实现独立的经济循环,摆脱困境并不现实。如果希望摆脱困境,朝鲜必须与其他大国展开与类似当年苏朝合作的全面合作。
朝鲜领导人手中现有的资源,一是关键的地理位置,二是初步的工业化基础。朝鲜领导人希望的交易条件,一是其领导地位的稳固,二是经济、军事全面合作。
此外,由于具有初步工业化基础,经过不懈努力,朝鲜很可能已经拥有了热核武器。这无疑增加了朝鲜与其他大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从全球战略来看,苏联解体后,美国在全球扩展势力范围。在欧洲,美国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前东欧华约国家和乌克兰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纷纷加入(或申请加入)北约。在中亚,美国借海湾战争和反恐战争,在中东和阿富汗长期驻军,大有对中、俄等潜在竞争对手形成军事包围之势。
前东欧国家和前去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的原因,绝不是为了主动挑战俄罗斯,测试俄罗斯的底线,而是为了成为美国的盟友,加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经济圈,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在今天的时代,工业化分工日益细密,对资源和人口有限的小国来说,拥有完整的经济循环,成为独立的一级并不现实。对前东欧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来说,不是投入美国的经济循环,就是投入俄罗斯的经济循环。美强俄弱,俄罗斯自身问题重重,自顾不暇,这些国家会如何选择,自然不言而喻。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些国家加入美国经济圈,获得来自美国的经济好处,就要成为美国的仆从国,这些国家支付的代价,就是成为俄美对峙的军事前沿,与俄罗斯关系高度紧张。对这些国家来说,无论是为了自保,还是为了表示对美国的忠诚,都有必要积极加入北约。
类似的事情暂时没有发生在东北亚。
这未必是因为类似国家的领导人不想采取“军事同盟换面包”的交易,与美国开展全面合作,更可能是因为双方的价码没有谈拢。
一方面,与前华约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不同,东北亚类似国家并没有发生政权更迭。另一方面,东北亚类似国家有更强的军事实力。
为了加强控制,美国积极插手前华约国家和前苏联共和国等仆从国的政治,具体形式一是在这些国家积极推动西式民主政治,二是在这些国家驻军,保留随时推翻当地领导人,另外扶植一个听话的傀儡的权利。这是东北亚某国领导人坚决不能接受的。
除了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与美国处于同盟地位的英、法,美国严禁其他军事同盟国家拥有核武器,尤其是热核武器。要加入美国的朋友圈,必须主动弃核,放弃核打击(核反击)的自主权。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则承诺为其撑起核保护伞。
毫无疑问,在当地推动金钱为基础的西式民主政治的交换条件,尤其不能被东北亚某国领导人接受——这是用支票簿制造政变的权利。
对东北某国的领导人来说,热核武器既是讨价还价的筹码,也是保证国家和自身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险,绝不会轻易放弃。如果要弃核,必须要得到可信的保证。考虑到美国既往屡屡入侵其他无核国家的不良记录,这种保证绝不是可以随时食言的口头承诺,或可以变成一纸空文的纸面协议,必须是一种稳固的互相威胁的利益构架。
有史以来,对充满敌意的双方来说,和平来自武力均衡,其他自己主动解除武装以后,确保对方不对自己发动打击的手段并不存在。因此,截至目前,弱者主动放弃武装之后,确保强者不会危害自己的利益构架,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先例。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东北亚某国领导人没有与美国合作的诚意。
如果要合作,实现美国势力在东北的扩张,如何让东北亚领导人安心,这是美国需要考虑的事情。
事实上,美国并不是没有与热核国家结盟,并允许对方保留热核武器的传统。抛开传统列强英、法不说,冷战高峰时期,尼克松为了与中国结盟,联手对抗苏联,曾主动访华。毛泽东亲切接见尼克松,中美由此开始了经济、军事合作。
美国是很实际的,只要来自中、俄的压力足够大,东北亚国家的实力足够强,完全可以给对方一个盟友的位置,同时允许对方保留热核武器。
问题是,来自中、俄的压力到这一步了吗?东北亚某国的实力到这一步了吗?
如果没到这一步,美国不妨好整以暇,耐心等待对方国内经济、政治压力不断积累,然后在对方国内出现危机的时候,顺势把势力范围推到中、俄边境。在此之前,美国完全可能对东北亚某国长期打压,这个过程与美国长期封锁敌视新中国大同小异。
一个漫天要价,一个就地还钱,一个好整以暇,一个不会牺牲长远利益,双方暂时谈不拢。
但是,对中、俄来说,并不能因为双方暂时谈不拢而高枕无忧。
无论是东北某国经济崩溃,还是双方谈拢了,都可能导致美国势力乘势北上。那是北约东扩的东北亚版,是中、俄双方均极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美国陈兵东北亚,与中俄直接接壤的地区,有可能改变中、俄两国,尤其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路径。
对中、俄来说,有必要加强与朝鲜的经济、军事合作。即使不能让把朝鲜拉进自己的朋友圈,至少增加美国拉拢朝鲜的成本。否则,一旦朝鲜经济崩溃,或者与美国结盟,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有必要调整对朝政策。新的对朝政策应有条件地为朝鲜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并推动其经济重建,这是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根本途径。
具体条件应应努力推动朝鲜立即停止核武器研发,并在中国监督下销毁所有现有核武器研发设施、器材及其它成果。
如朝鲜接受中国的建议,并在中国的监督下主动销毁核武器,作为交换,中国将推出的具体对朝军事、经济政策包括:
首先,中国应旗帜鲜明地承诺对朝鲜的军事保护,反对任何国家为本国利益插手朝鲜内政,谋求政权更迭。因为中国态度暧昧,不愿公开声明为朝鲜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和经济支持,所以朝鲜自然缺乏安全感。在朝鲜半岛军事力量对比失衡、经济陷入困境后,必然试图通过发展核武器维护本国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增加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其次,中国应采用特高压技术从陆路向朝鲜输电,弥补朝鲜能源缺口。向朝鲜输出化肥,缓解朝鲜粮食紧张。在朝鲜发电量下降时期,中国有富裕的产能,朝鲜有能源的缺口,向朝鲜输出能源和化肥,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
再次,中国应允许朝鲜有条件地从中国以优惠价格购买现代化武器装备,替换其日益老旧的武器装备。比如:枭龙战斗机、出口型歼10战斗机、武直19、红旗系列低端防空导弹、96式主战坦克、远程火箭炮、雷达、电子战设备及相应武器弹药,购买条件应包括并不限于:朝鲜应立即无条件停止研发弹道导弹及其它可以用于发展弹道导弹技术的各类火箭,在中国监督下销毁所有现役弹道导弹、火箭研发设施、器材及其它成果。未经中国同意,不得向其它国家输出中国为其提供的武器装备。
最后,中国应积极推动朝鲜经济重建,鼓励朝鲜裁军,使朝鲜有能力支付中国为其提供的能源、化肥、粮食和现代化武器装备。具体内容应包括:鼓励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矿山开采企业、消费品生产企业、高污染企业,向朝鲜转移投资。同时,严格限制能源、化肥、装备制造企业向朝鲜投资。鼓励中国劳务公司在朝鲜征集男性青壮年劳动力,组织自愿报名的朝鲜青壮年劳动力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从事非熟练工作。
此外,特殊情况下,中国有必要考虑有条件地为朝鲜提供核保护伞。条件至少应包括并不限于:未经中国许可,朝鲜不得主动与第三国发生冲突,尤其不能主动进攻韩国。如果美国放弃对韩国的核保护伞承诺,中国也将对等放弃对朝鲜的核保护伞承诺。
中国加强对朝鲜的支持和控制,不应过多顾忌美、韩的态度。
和平只能来自军事力量的均衡,而不是单方面的善意。苏联解体后,和平与发展并没有成为世界主流,美国积极扩张势力范围,无时不刻不在对中、俄两大潜在竞争对手进行封堵、瓦解。尽管中国一再声明不希望中、美两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但是美国对中国仍然采取步步紧逼的政策。对此,中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在中美冲突日益加剧,中国加紧南海建设的时刻,有必要巩固中美势力范围分界线最北端的起点,实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国际博弈中,善意不如实力重要。中国坐视朝鲜长期处于困境未必能获得美国的好感,相反,中国对朝军售,却可以像美国对台军售一样,成为讨价还价的筹码。
中国不必担心加强、改善中朝关系,影响现有的中韩关系。韩国应该认识到,对韩国来说,由与韩国友好且相对稳重的中国控制的、放弃核武器的、经济相对发达的朝鲜,相比不受中国控制的、拥有核武器的、经济极度困难的朝鲜,对其威胁更小、更安全。此外,与朝鲜关系紧密,与韩国关系友好的中国,可以成为韩、朝冲突的仲裁人,这自然使中国有机会获得极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