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卢瑟经济学修订版(1.3) 卢瑟经济学(1.3)——开始的话(魔教的来历):(经济学的历史传承)

火烧 2019-01-24 00:00:00 经济视点 1038
本文围绕卢瑟经济学修订版展开,解析魔教来历与经济学传承,探讨劳动价值论与资本主义批判,揭示资本剥削与经济危机根源,强调马克思理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

卢瑟经济学(1.3)——开始的话(魔教的来历):(经济学的历史传承)

  “法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夺得了政权。从那时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它敲响了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丧钟。现在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违背警章还是不违背警章。不偏不倚的研究让位于豢养的文丐的争斗,公正无私的科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1]——马克思

  亚当·斯密的理论,包含两个基本假设,第一是劳动价值论,第二是市场有效说。简单地说,就是劳动创造价值,市场自动调节生产。到李嘉图的时代,不断出现经济危机,于是李嘉图的理论承认劳动价值论,不承认市场有效说,认为市场可能出现暂时的混乱。到马克思的时代,封建地主阶级已经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权,社会主要矛盾集中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于是,马克思写出了《资本论》,资本家剥削工人,工人和资本家彼此是敌人。

  对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来说,事情则很尴尬。如果承认劳动价值论,无疑最终能推导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结论。如果不承认劳动价值论,则无法确定价值。没有价值的概念,如同物理中没有力的概念一样,整个经济学将失去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立足点。这时就需要一种新价值说,代替劳动价值论,这就是边际效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些经济学家,是庸俗经济学家。

  马克思承认劳动价值论,不承认市场有效,提出了资本主义最终崩溃说。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我们可以得出:第一、原始资本的来源是抢劫、盗窃、贩毒、诈骗、贩奴、官商勾结、侵吞公款,绝不是勤俭积攒。第二、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对劳动力存在严酷的剥削,这种剥削最终造成严重的贫富分化,劳动者成为资本的奴隶;除了劳动者,大批小资产阶级最终也将破产;社会顶端控制惊人的财富的极少数稳拿,最终成为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第三、多数劳动者既是被剥削者,也是主要的消费者,劳动者被剥削,对应消费能力不足,导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无法顺利完成,必将定期发生经济危机,大批工人失业,大批产品没有销路,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无以为继。《资本论》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这三点。

  庸俗经济学家不承认劳动价值论,承认市场有效说,提出一切供需都可以完美自动调节。换句话说,资本主义加自由市场的制度是永远健康、万寿无疆的。按照他们的观点,社会不存在非自愿失业,一切失业都是工人不愿意接受更合理(更低)的工资造成的。社会不存在生产力过剩,一切产品没有销路都是生产者没有获得充分信息的结果。稳拿成为社会顶层的原因不是控制了资本具有更强的分配权,可以趋利避害,而是稳拿聪明、勇敢、智力过人、善于冒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做出别人不敢做的决策。因为否认了资本的力量,所以相信庸俗经济学得永生——每一个奴隶都有机会成为将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是源于斯密的理论,是一棵藤上的两朵花:承认劳动价值论,不承认市场有效说的一脉,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承认市场有效说,不承认劳动价值论的一脉,逐渐发展成为西方经济学。

  两派经济学的价值论,分别是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应价值论。

  两种理论的阶级性非常明显:劳动价值论的落脚点是劳动创造价值,其他任何事物都不能创造价值,价值来自劳动者的劳动。边际效用论的落脚点则是物本身就能创造价值,比如土地、厂房、机器、牲畜、货币都能创造价值。

  一般来说,统治阶级倾向于“物”能创造价值的理论,比如土地是财富之母,比如金钱能生钱,比如生产要素创造价值之类。这是因为他们垄断土地、金钱和生产工具,往往不从事或者很少从事生产劳动。与之类似,投机者也会提出交易创造价值的理论——因为他们的利润来自投机交易。相比之下,而被统治阶级都喜欢劳动价值论——劳动者创造了社会总产品,这些总产品在各个阶级之间分配,垄断核心资源的人获得最大的分配份额。

  两类价值理论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对分配合法性的解释。如果按照“物”能产生价值的理论,那么垄断核心资源的人提供了稀缺的资源,自然有资格获得最大的份额。如果按照劳动价值论,那么垄断了核心资源的人游手好闲,并不参与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或者做出的贡献有限,但是因为他们垄断了核心资源,所以可以分到大部分的产品。因此,显然会推导出他们是寄生虫的结论。

  提出水和钻石价值对比理论[2]的约翰·劳,本人是职业赌徒,很长一段时间靠赌博的收入过日子,他自然不会承认自己是游惰阶级。反过来,被统治阶级日夜劳作,胼手胝足,勉强糊口,在贫困线上挣扎,自然愿意接受统治阶级都是寄生虫的结论。

  价值理论激烈争论是表象,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则是本质。两派关于价值理论的辩论,最终的目的就是证明稳拿获得绝大多数产品份额是否合理,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最终命运如何。

  如果按照劳动价值论,那么资本家剥削就是无法回避的。尽管资本家也有劳动参与社会生产过程,但是他们获得的报酬与他们的劳动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管理100人的工厂和管理10000人的工厂之间的收入也许相差百倍,但是投入的精力却是类似的。事实上,小工厂由于受制于各种条件,管理者投入的精力往往更多。

  如果按照边际效用价值论,则是任何生产要素都可以从市场买到,资本家投入各种要素,组织生产,必然有权获得所有的收益。按照稳拿的看法,每样东西都能产生价值。这些东西属于我,我是产权所有者,我就有资格要求产品中的一份,而且往往是关键性的一份。

  按照卢瑟的看法,劳动创造价值,然后按照所有权分配。这就是初次分配。农民种地,地主收租子。地主不用种地,但是农民种地主的地,就要给地主缴租子。农民丰收了,地主的租子也涨了。总收成固定的情况下,农民生活的处境,完全看地主地租的高低,也就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情况。所以,所有权不是创造价值的因素,而是剥削的依据。

  所有权是生产过程中价值产生的依据,还是分配要求的依据,是两派价值论对立的根本。如果按照劳动价值论,则这些人依靠所有权,强行占有工人和生产组织者生产出的劳动产品。如果按照边际效用论,土地所有者、高利贷者、产业资本家,都是生产要素的提供者。需要注意,绝大多数资本家身兼两种角色,既是生产参与者,也是剥削者。随着他们拥有的资本额增长,第一种身份逐渐消失,第二种身份不断强化。小资本家往往要亲自参与劳动,大资本家则养尊处优。

  引申一下,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土地所有者和高利贷者,究竟是社会生产者,还是寄生虫?亚当·斯密的理论中,这两类人很显然是寄生阶级。但是到了庸俗经济学时代,这些人就都成为对社会生产有益的人了。

  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初期,土地垄断在大地主或封建贵族手中,货币集中在高利贷者手中,资本家的经济力量很弱小。这个时候如果承认边际效用论,即“物”能创造价值,那么大地主和高利贷者无疑是对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也是最有资格获得最大份额的人。那样一来,大家都炒地皮、开当铺、放高利贷,资本主义就没有发展前途了。与此类似的还有僧侣、祭司和官僚的劳动究竟有没有价值。如果承认他们的劳动有价值,那么教会或官场就会成为经济的主宰,资本家的绝大部分成果都要供养他们。所以,这个时候要强调劳动价值论,而且是对社会有益的生产劳动,大地主、高利贷者、僧侣、祭司、官僚等等一干人等,都不创造价值,都是社会的累赘。资本家直接组织并参与劳动,是对社会贡献最大的阶级。这时,大地主说土地创造价值,高利贷者说放贷货币创造价值,僧侣、祭司说祈祷创造价值,官僚说官办经济创造价值。对资本家来说,都是岂有此理。

  到了资本家坐稳了江山以后,资本家与地主、高利贷者的矛盾已经弱化,这些人已经丧失了社会的主导权,官僚和僧侣、祭司也转而为资本家服务。相比之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从组织上都空前强大,成为资本家直接的对手。这个时候就需要边际效用论,告诉全世界,资本家获得最大的份额是天经地义的。这时,地主、高利贷者靠地租和利息获益也是可以容忍的,僧侣、祭司和官僚的活动也成了对全社会有益的劳动了。

  资产阶级无论是最早坚持劳动价值论,还是后来坚持边际效用价值论,最终的目的都是本阶级利益最大化。社会是在改变的,本阶级的利益是不变的,价值理论是可以根据本阶级的利益不断调整的,符合本阶级的利益就是价值的根本依据。(多说一句,关于两种价值论的争论还可以再引申一下,炒地皮、放高利贷能否创造价值,开赌场、妓院能不能富国富民?在两种价值论中有完全不同的解释。比较滑稽的例子,就是两个经济学者吃狗屎的笑话。[3])

  两派最终争论的焦点落脚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简单地说,就是资本主义稳,还是不稳。

  本文不打算深入探讨劳动价值论。实际上深入探讨、争论、辨析两种价值论也没有什么意义。——彼此对立的两个阶级,在涉及创造价值,进而涉及利益分配的问题上,怎么可能彼此说服?这样的争论,争来争去,只能是鸡对鸭讲。正如本文在前面提到的,能够确定的,只有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在各个阶级之间分配,至于怎么分配,以及这样分配是否合理,各个阶级解释不同。

  本文尝试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分析资本主义为什么会不稳,以及这种不稳会带来什么后果。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在分析的过程中,并不大量使用价值分析,而是更多分析交易双方的力量对比,以及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内在的联系。

  读者只需记住除了社会必要劳动什么都不创造价值就可以了:其他任何东西都不创造价值,最多是把价值转移到产品中。比如棉花的价值转移到棉纱中,棉纱的价值转移到棉布,最终转移到衣服中。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后面就不要看了,越看越糊涂。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版跋

  [2]水有很大用处,价值却很小,因为水的数量远远大于对它的需求。钻石的用处很小,价值却很大,因为对钻石的需求远远大于钻石的数量。

  [3]有两个非常聪明的经济学天才青年,他们经常为一些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争辩不休。一天饭后去散步,为了某个数学模型的证明两位杰出青年又争了起来,正在难分高下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堆狗屎。甲就对乙说,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愿意出五千万。五千万的诱惑可真不小,吃还是不吃呢?乙掏出纸笔,进行了精确的数学计算,很快得出了经济学上的最优解:吃!于是甲损失了五千万,当然,乙的这顿加餐吃的也并不轻松。两个人继续散步,突然又发现一堆狗屎,这时候乙开始剧烈的反胃,而甲也有点心疼刚才花掉的五千万了。于是乙说,你把它吃下去,我也给你五千万。于是,不同的计算方法,相同的计算结果——吃!甲心满意足地收回了五千万,而乙似乎也找到了一点心理平衡。可突然,天才们同时嚎啕大哭:闹了半天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却白白吃了两堆狗屎!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只好去请他们的导师,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泰斗给出解释。听了两位高足的故事,没想到泰斗也嚎啕大哭起来。好容易等情绪稳定了一点,只见泰斗颤巍巍地举起一根手指头,无比激动地说:“1个亿啊!1个亿啊!我亲爱的同学,我代表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你们仅仅吃了两堆狗屎,就为国家贡献了1个亿的GDP!”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