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邓力群梳理新疆政治情况并向党中央报告

火烧 2017-03-29 00:00:00 历史视野 1033
邓力群向党中央报告新疆政治情况,分析三区革命动态与民族分裂动向,涉及张治中、马步芳等关键人物,为中共中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邓力群梳理新疆政治情况并向党中央报告

  郭谦贵

  随着西北人民解放战争的进行,新疆三区革命的去向问题在三区内部曾引起了激烈争论,出现了三种意见:一是主张用武装力量把国民党势力从新疆赶出去,实现新疆独立;二是国民党势力主动撤走,让新疆独立;三是让人民解放军进疆,实现包括新疆在内的全国解放。当此紧要关头,中共中央联络员邓力群来到了新疆三区的首府伊宁,党中央交给他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新疆三区革命和中共中央之间起联络作用,使新疆三区革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汇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洪流之中。邓力群在伊宁期间,先后多次同阿合买提江、伊斯哈克伯克、阿巴索夫等主要领导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向他们耐心讲解党的政策、详细传达党中央的有关指示。三区领导人对毛泽东所说“你们多年来的奋斗,是我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一部分”深感欣慰,表示愿意服从中央的一切指示与决定,并通过邓力群向党中央详细报告了国民党在新疆的驻军和三区的军事情况、新疆特区情况、特区财政经济情况和特区报刊的情况等。

  一、1949年8月20日电报

  邓力群抵新后,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动向及时地报告党中央,为党中央提供重要决策依据。8月20日,他在致中央电中指出“英美帝国主义的势力自动从新疆撤退的可能性很小。”“帝国主义者正想策动一个阴谋,在马步芳与国民党的部队全部从新疆撤退后,当人民解放军向新推进时,在南疆方面由英国策动麦斯武德、艾沙伯克等民族叛徒打起民族独立的旗帜。

  1949年8月2O日的电报中,邓力群致电党中央提出:张治中在新疆“国民党军队中保有不可忽视的声望和信仰,依靠这种信仰在促成陶的起义将起很大作用。”“此间绝大多数领袖人物对张治中一直到今天还保持信任。不久前特意把张治中的声明和新华社的评论印了三千多份,到处散发。”

  正是根据这一情报,毛泽东于1949年9月8日特意约见张治中,希望他能够致电陶、包。后来,张治中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致电陶、包,对促成他俩和平起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1949年8月23日电报。

  在邓力群和罗志1949年8月22日的谈话中,罗志还谈了新疆特别是迪化的政治情况。23日,邓力群把罗志告诉他的政治情况报告了中央。

  主要内容是:屈武(时任新疆省政府委员兼迪化市市长)在和谈结束从北平返回新疆后,在迪化某学院所作的报告中赞同张治中一贯和平的主张,介绍了解放区的新气象,由此推动了迪化的青年知识分子关心时局、讨论时事的局面。包尔汉(时任国民党新疆省政府主席)、刘孟纯(时任国民党西北长官公署秘书长兼新疆省政府秘书长)和陶峙岳(时任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最近曾举行会议,准备接受和平条件,估计可能会有行动。国民党中央在新疆的官员纷纷准备离开、特务大部分转入地下。罗志还介绍了麦斯武德(1947年5月至1948年12月任新疆省政府主席)、艾沙(曾任新疆省联合政府委员,1947年5月至1948年12月任新疆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时任三青团新疆分团干事长)、伊敏(曾任新疆省联合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时任新疆省政府副主席)三人的政治历史情况以及他们反对包尔汉、反对新疆三区、反对共产党的行径;英美驻迪化领事官员的行踪及麦斯武德、艾沙与英国驻迪化领事接近的情况。

  8月23日的电报中,邓力群向党中央报告指出:“美帝在维族中活动很凶。英领事在新完全利用宗教和慈善事业形式进行活动,英领事和麦斯武德、艾沙很接近。”

  此外,罗志还介绍了其领导的迪化地下进步组织“战斗社”,对这个组织的由来、现状及其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情况作了说明。战斗社,1947年2月,迪化地下进步组织“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与新疆三区地下进步组织“人民革命党”合并,共同成立“新疆民主革命党”。省联合政府破裂后,“新疆民主革命党”领导机构撤至伊宁,1948年7月遭解散。留在迪化的成员仍坚持活动并因秘密出版《战斗》杂志,被称为“战斗社”。

  三、1949年9月2日电报。

  1949年9月2日晚,邓力群在伊宁见到苏联驻迪化副总领事叶谢也夫和驻伊宁领事阿里斯托夫时,他们告诉邓力群很多迪化的政治情况,邓力群连夜将谈话内容报告了中央。主要是:

  第一,新疆国民党的军政高层领导人陶峙岳、赵锡光、包尔汉、刘孟纯、刘泽荣、屈武同意接受我方和平条件,希望新疆不再发生任何流血和牺牲。他们保证不做任何抵抗,让我方和平接收,并正在做交接的准备(马呈祥除外,他表示要退回青海、宁夏)。他们曾分别找苏联驻中国迪化总领事萨维列夫要求向我转告他们的意见,并通过叶谢也夫副总领事与我方联络开始具体谈判。这些人中最积极的是刘孟纯,正式要求把他带到伊犁,以便与我方取得联络。

  第二,新疆国民党的军政高层领导人之间的分歧。是有一部分人不愿向新疆三区投诚,而要向人民解放军投诚。他们认为向新疆三区投诚丢面子,迪化市现在已经公开谈论和平与投诚。英、美驻中国迪化领事馆随时准备撤退。苏方希望我们抓住这个时机,立即与新疆国民党方面开始谈判。

  第三, 叶谢也夫副总领事说目前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要警惕马呈祥和叶成勾结发动军事阴谋,逮捕策动局部和平的国民党军政高层领导人;二是要特别注意大土耳其主义思想在新疆少数民族中的影响,警惕大土耳其主义者势力、宗教势力和封建主势力结合,再次发生民族之间的屠杀,使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遇到阻碍和困难。9月2日的电报中,邓力群电告党中央,“因为大土耳其主义的思想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影响很深,麦斯武德、伊敏想利用这个影响,策动‘民族独立’的阴谋。据说艾沙伯克不久前曾与马步芳商量,请求蒋介石容许他们在西北组织一个回教的‘独立团’。伊敏的老婆亦前去南疆进行这种活动,英国在南疆亦正在促进与支持这个阴谋的实现。”                                                           

  四、1949年9月3日、4日、5日的电报。

  1949年9月2日电报发出后,邓力群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了新疆国民党军政高层领导人的情况,连续三天向中央报告情况。

  1949年9月3日电报的主要内容是:

  新疆国民党的军政高层领导人酝酿和平运动已有一段时间;目前,国民党军政高层中赞成和平的力量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已处于优势地位;国民党军政当局最大的顾虑是叶成、马呈祥的动向,他们正在极力推动叶、马撤离新疆,因此要求新疆三区两周内不要出兵,以免发生意外;陶峙岳表示愿把新疆军队全部交给人民解放军,他本人希望回家当老百姓;国民党军政高层为表示和平与投诚的诚意,准备采取行动;苏联驻迪化叶谢也夫副总领事对张治中、包尔汉的看法;新疆国民党军政当局迫切要求与我方联络。

  苏联驻迪化叶谢也夫副总领事希望我方与国民党军政当局尽早取得联络,他可以负责介绍并保证我方代表安全,并表示为尽快与国民党新疆军政当局接上头,最好先由邓力群与对方接触。对于这一条,邓力群明确告诉他,必须在邓力群得到中央指示后才能奉告。邓力群在9月2日、3日与苏联驻迪化副总领事叶谢也夫和驻伊宁领事阿里斯托夫的谈话中,都只是详细提出问题,对任何问题都没有发表意见。

  1949年9月4日电报的主要内容是:比较详细地向党中央报告迪化国民党军政高层人物近期政治动向。

  1949年9月5日电报的主要内容是:涂治提供的迪化最近政治动向。9月5日涂治从迪化到伊宁,邓力群立即请他写了一份迪化最近政治动向的材料,当晚即报告党中央。涂治写的材料中有些情况邓力群已经掌握,可以和从罗志、苏联驻迪化叶谢也夫副总领事那里得到的消息相互印证。

  对于涂治报告中关于叶成、马呈祥、罗恕人(时任国民党整编179旅旅长)同意和平转变,但不愿在新疆受三区方面的改编,而要开到酒泉接受解放军改编的情况邓力群很警觉,当即问涂治,叶成、马呈祥、罗恕人等要开往酒泉,有没有表面投降实则抵抗的阴谋。涂治认为有这种可能,但酒泉给养困难,即使有阴谋也难于实现。

  涂治的报告中谈到麦斯武德、艾沙、伊敏时,认为他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在政治上已不起作用”。涂治在报告的最后说,各族工人、学生、公教人员、士兵、中下级官兵、小商人,由于吃不饱、穿不暖,都痛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欢迎解放军早日来解放他们。迪化市现在流行的一个口号就是“太阳快出来了!”

  1949年9月25日、26日,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国民党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先后率部和平起义。陶、包和平起义之所以能顺利实现,中共中央联络员邓力群发挥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党组织内部邓力群名义上是中共中央联络员,在对外方面,在新疆军政当局、新疆三区领导层和新疆进步力量看来,邓力群就是党中央的全权代表,是封疆大吏,是名副其实的钦差大臣,手握尚方宝剑,是新疆当局可以直接和平谈判的中央代表,其重要作用反映在以下方面:

  第一,邓力群及时地向党中央提供了新疆各方面情况,为党中央和平解放新疆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邓力群在抵达新疆的100天中,共发出124份电报,总字数约10余万,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三区历史、现状、政治、经济情况,主要领导人简历,民族军兵力、编制、装备和七区国民党军队的系统、番号、兵力、部署与调动,主要军政首脑的政治倾向及动向,新疆地下组织情况,各种反动势力及英美驻新疆领事馆的活动,以至新疆的历史、民族、风俗、地理、气候等各方面清况。这些重要材料都是邓力群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和整理的,情况十分准确和详细,为党中央确定和平解放新疆的方针、具体办法、步骤和采取各项军事、政治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参谋的作用。

  第二,邓力群沟通了党中央与新疆各方力量联系,使之统一协调动作,促进了新疆和平解放。新疆解放前夕存在着新疆三区革命、国民党新疆军政势力、地下革命组织等3种力量。当时,我人民解放军已攻占兰州、解放西宁,正沿着河西走廊向新疆挺进,对新疆形成了压境之势。面对此形势,陶、包倾向于新疆局部和平,但因对我党方针政策不了解而顾虑重重。而国民党中央“正采取各种办法来稳住陶、包”,蒋介石等频频来电称“据云迪化正进行局部和平运动,此事万万不能做。”并云,“现大局尚非不可为,要屈武等各方设法保全新疆,即使没有办法也应发扬国族正义。”)与此同时,掌握军队实权的骑一师师长马呈祥、七十八师师长叶成、一七九旅旅长罗恕人反对局部和平,主张进行武装割据。

  邓力群力挽狂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加速推进了新疆和平解放的历史进程。

  (湖南桂东县委党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