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军: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成为末代皇帝?
历史有很多末代皇帝,有些皇帝的命运完全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或者说自己控制不住形势的发展,最终造成国破家亡,成为历史的罪人,被后人所耻笑。
如清朝的光绪帝(虽然不是末代皇帝,但是清王朝的灭亡是他在位期间造成的)、明朝的万历皇帝、汉朝的汉献帝、秦朝的秦二世等等。
这些皇帝在位期间的形势都有一些共同点:
首先是不能控制朝政。这些人虽然表面上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但是他不能控制朝廷的形势。皇帝拥有生杀大权,但是大权已经旁落,他想处置这些朝廷重臣时,不得不慎重考虑。如果考虑不周,甚至有自己的生命危险。如汉献帝对曹操,秦二世对赵高,光绪帝对慈禧等。
其次是找不到既忠又智的臣僚。在朝代末年,经过层层过滤,把那些既忠又智的人排除在朝廷之外(这些人不会趋炎附势,不会阿谀奉承,不会一些潜规则,不会结党营私,不会违反原则,都是有棱有角),围在皇帝周围的人,大多是都是一些私心较重、没有棱角的人。皇帝无论换谁都是一样,无非是换了一个人罢了。
第三是朝臣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一个朝代建立之初,大多是经历苦难的人,能为一个理想或者说目标奋斗的人,都为这个国家(或者政权)拾柴添火,使这个国家(或者政权)蒸蒸日上,而在政权末年,大多是朝臣都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来,大多是对这个政权拆台。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第四是这时政权已经腐败透顶。基本上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的局面。这时的政府官员已经不为人民做主,只有盘剥,只有压迫,只为有钱人服务,广大人民已经对政权失去信心。如同干柴,遇火即燃。你看这些朝代的末年,为什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第五是听不到真是声音。没有人向皇帝汇报真是情况,都是只报喜,不报忧,有的更是报假消息。假如明朝不是因为屈杀袁崇焕,也许明朝的命运会被改写。
第六是皇帝能力有限。这些皇帝大多数时间是在皇宫长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了解广大人民的疾苦。对中国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不足,没有办法扭转这种局势,只能任其发展,直至国破家亡。
我们想一想,假如这些皇帝能力很强,有胆有略,能够识破身边奸臣的伎俩,不被奸臣所迷蒙;能够选拔出既忠又智的臣僚,替代那些只想荣华富贵的臣僚;把那些贪官污吏的脏银和粮食分给广大人民;深入民间了解劳苦大众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制定一些为民的政策,或许能够摆脱亡国的命运,不背负历史的骂名。
有人说,历史的发展规律你改变不了,这是真的吗?
我们知道清朝的康熙末年,官场腐败、朝臣勾心斗角,假如任其发展,或许清朝成为了元朝第二,早早退出中原。可是雍正皇帝大刀阔斧刷新吏治,根除八爷党,修改政策(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满人自力更生),强军安边等,使劳苦大众得到休养生息,人心思稳,奠定乾隆盛世的基础,也奠定了清朝以后的统治基础。
难道这不是雍正帝改变了历史发展规律吗?
社会的进程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是有能力的能改写历史,避免亡国的命运。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