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武:《人民的名义》陈岩石的火把照亮了大风厂的路,能否照亮共产党的路?
《人民的名义》大火,被炒热了很多人,尤其是达康书记,但最让人动容的,也许是老革命陈岩石。
革命战争年代,他为了能背着炸药包冲锋,把年龄往上报了两岁。但当他退休的时候,就是因为这虚报的两岁,让他没能享受副部级退休待遇,而是按正局级待遇退休。为了能够给革命事业做贡献,撒了一个善意的谎,但革命成功了,最后他却因为这个善意的谎而吃亏。
当然,吃这种亏在陈岩石看来不值一提,他也并不在意。不过,他在意不在意是一回事,别人觉得是否在意是另一回事。退休后他干脆卖掉了自己的房改房,搬到养老院住着,而且12年里坚持不懈的举报前任省委书记赵立春,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接受群众反应的问题,去找现任的领导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他还在继续发挥余热,和大风厂的员工们站在一起,反对拆迁。尤其是在大火之后,当达康书记决定马上拆迁大风厂的时候,陈岩石毅然表示,如果你们非要拆,那就让推土机从我身上压过去。这一幕尤其让人动容。
在大火之夜,他举着火把,站在工人中间,劝工人要保持冷静,要合理合法的反应自己的诉求,又劝政府的人不要对群众采用强制手段,在急于推动改革的政府官员与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以死相拼的工人之间充当沟通的桥梁。在那一夜,陈岩石几乎是用自己的余热,照亮了工人和政府和解的路。
最后,他又提出工人自己合伙办一个企业,并且找到了毛泽东的文章来鼓励工人。大风厂当年进行国企私有化改革的时候,恰恰也是他主持的。私有化过去了多年,私有化的路终于走不下去了,陈岩石也已经从大权在握的厅局级干部成了除了一腔热血就一无所有的退休干部,他又想到了毛主席的书,想到了作为毛泽东盛赞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合作化,想到了社会主义。
有意思的是,大风厂的护厂队队长叫王文革,正是他一不留神点燃了那场大火。而陈岩石在到现场之后,拿起的就是王文革的那只火把。王文革并没有忘记文革,而陈岩石内心深处的文革记忆,也在那一夜的大火中被激活了。所以,他想起了毛主席的书,想起了社会主义,也为大风厂的下岗工人们又找到了社会主义的新出路。
陈岩石的这种状态,其实也是不少老革命的状态。在位的时候上面让搞计划经济就搞计划经济,上面让搞商品经济就搞商品经济,上面让搞市场经济他们就搞市场经济,上面让搞私有化改革,他们就搞私有化改革,等到退休了,他们才发现,改革了这么多年,社会主义好像快被改没了,离他们当年为之奋斗、牺牲的共产主义信念似乎越来越远了,而不是越来越近了。于是他们才想起了毛主席,想起了社会主义,又开始“左”了。
问题在于,为什么他们在位的时候,还有权力为多保留一点社会主义做点贡献的时候,他们却没有发声?套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埋头赶路的时间太长,已经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这是许多和陈岩石一样的老干部的真实状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李达康给他解释大风厂的情况的时候说,很多事情他自己并不清楚,陈岩石说,那你就架空了。那么,要到退休之后才想起来和群众站在一起,在想起来要保护工人的权益,才想起来社会主义,想起来自己当年为之奋斗、牺牲的共产主义信念,是不是也说明,他们在位的时候,有权力的时候,实际上也和李达康一样,被架空了,脱离群众了?
剧中还有一些不经意的细节。陈岩石的儿子陈海,现任省高检反贪局局长,正局级干部。陈海进入省高检成为检察官的时候,陈岩石正是在任的省高检副检察长。用侯亮平的话说,正是陈岩石为他和陈海主持了宣誓仪式。那么,一个合理的问题自然是,陈海进入省高检,有没有陈岩石的作用,42岁就已经是正厅级的省反贪局局长,跟陈岩石有没有关系?
当然,从剧中陈岩石的角色定位来说,这个问题多少显得有些不大合适。但同样是正厅级干部,我们可以看看,作为农家子弟出身的祁同伟,他付出了什么。剧中交代,他毕业后本来被分配到一个山区的乡镇检察所。迫不得已,他娶了比他大十岁的省政法委书记的女儿,也就是高育良的前任的女儿,这才逐步顺利起来。即使如此,他后来在公安系统任缉毒队长的时候,差点被毒贩打死。
同样是正局级,祁同伟的付出和牺牲显然要比陈海大多了。可以想象,即使陈岩石没有为陈海的升迁做什么,因为有他这层关系,陈海在省高检内部显然也和其他人不一样,他的主管领导肯定对他多少有些特殊关照。
而在陈海被谋害之后,他的儿子小皮球受到侯亮平和陆亦可的照顾,所以能够随意出入省高检大院,放学了去省高检反贪局局长的办公室做作业。大风厂工人的孩子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干?如果不能,可以由这个逻辑推导,达康书记的老婆、孩子是否可以随意出入市委机关,沙书记的老婆孩子是否可以随意出入省委机关?如果他们的孩子从小就能自由出入党政机关,他们成年后和党政机关打交道的心态自然和普通人家的孩子完全不同。
陈岩石只是省高检的副检察长,如果他和赵立春一样,是省委书记,那么陈海将会怎么样?赵立春为儿子做生意到处打招呼,即使他不打招呼,他儿子做生意也不会跟其他人一样。如果陈岩石当省委书记,他的儿子也做生意,会怎么样?作为剧中的正面人物,省委书记沙瑞金的家庭情况没有交代,但以他的年龄,他的孩子自然也已经成年了,他如果在当官,或者做生意,和赵立春的儿子能差多远?
反贪局处长陆亦可的母亲是省高院民二庭庭长,小姨还是政法委书记的前妻,政法委书记又是省公安厅厅长的老师,最高检反贪局处长侯亮平的老婆是中纪委副局级主任,反贪局局长陈海的父亲是省高检副检察长,城市银行的副行长是市委书记的老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络?侯亮平的儿子小猴子的未来,会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吗?
但陈岩石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已经是特权,已经是问题了。实际上,这种情况早非一日。在文革前,这种情况就已经非常普遍,多次受到毛泽东批评,并最终演变为文革。
正如这个剧火了之后网友调侃的,整个剧里,几乎所有的正面人物都是有各种背景的关系的,而作为反面人物的赵德汉、祁同伟则都出自寒门农家,通过个人奋斗逐步取得权力,然后又成为贪官。这意味着什么?
当然,剧中的安排并没有让陈海进一步发展下去,而是倒在了反贪腐的路上,而他的儿子小皮球则被侯亮平称为“反贪局的孩子”,也许,小皮球未来也会走上父辈的路,正如《红灯记》里的唱词,“红灯高举闪闪亮,祖祖辈辈打下去,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然而,如果革命的火种只能靠这种父死子继的世袭来传承,革命还是陈岩石为之牺牲的那个革命吗?他的革命血液可以遗传给小皮球,但他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小皮球是否愿意继承,就很难说了。
那个夜里的大火之后,陈岩石的火把照亮了大风厂的路,是否照亮了沙书记、达康书记和共产党的理想信念?
相关文章
- 梁之:隐性腐败VS显性腐败--《人民的名义》的贵族倾向
- 孙佳山:《人民的名义》爆红背后的产业成因与传播逻辑
- 《人民的名义》寻求的是最大的市场公约数
- 人民的名义?名义上的人民!_亲历者告诉你:李达康是怎样变成孙连成和高育良的
- 张慧瑜:《人民的名义》与大众文化中的政治想象
- 《人民的名义》说明什么?
- 刘伯行:为什么要枪杀王文革?——略评大型政治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 《人民的名义》——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
- 《人民的名义》的成功毫无疑问
- 郭松民:“登徒子”高育良
- 上一篇
彭玉麟的故居叫什么(退省庵)?彭玉麟后人现状如何?
说起彭玉麟可以说他是清朝时期名气非常大的人物,他是中国海军主帅在海军之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而彭玉麟的故居也是非常出名的,下面我们小编将为你解答彭玉麟的故居叫什么(退省庵)?彭玉麟后人现状如何?彭玉麟的故居叫什么(退省庵)?“退省庵”是同治八年(1869)为...
- 下一篇
纸上谈兵的典故赵括被黑?纸上谈兵主人公赵括被黑真相!
为什么要抹黑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赵括死后300年才有纸他为何被黑两千年,下面我们小编为您揭秘纸上谈兵的典故赵括因何被黑、纸上谈兵主人公赵括被黑真相。为什么要抹黑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赵括死后300年才有纸他为何被黑两千年,下面我们小编为您揭秘纸上谈兵的典故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