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环保督查屡被阻挠,拷问是谁壮的胆?

火烧 2017-07-12 00:00:00 网友时评 1037
环保督查频繁遇阻,企业采取各种手段对抗检查。地方保护主义和处罚力度不足是主因,需破除保护伞,强化问责,推动环保制度落地。

 

目前,被称作“环境保护史上最大规模行动”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已满三个月。期间,28个督查组共检查了3万余家企业(单位),揪出2万多家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问题率超6成。此番强化督查初期出现的拒绝检查、阻挠执法事件,至今仍时有发生。譬如,有企业强行将督查人员推出门外;再如,有企业将检查人员反锁在喷漆车间内长达20分钟;更有甚者,保安冒充派出所工作人员欲强行带走督查人员。(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长久以来,环境保护一直全世界呼吁的主题之一,此次环保督查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可很多企业为了抗法,抵制督查、抵制整改,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更是丑态百出。到底是谁给了这些企业的人胆量?

地方保护主意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企业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为了税收有增不减,当地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也不管、不顾、不制止的态度。企业也习惯了这种受保护的状态,没有环保意识,甚至根本不把环保法”放在眼里。更有甚者,为了提高GDP,环保部门被迫放弃原则,审批一些环评不达标的项目,充当地方环保违法的“保护伞”。其次,环保部门惩罚力度不够也是一个方面。当处罚力度小于改造升级设施设备,企业也并不把环保部门的处罚当回事,反反复复承诺提升改造,减少排污,却止于行动。

环境督查要因地制宜,环境保护也要对症下药。是因为地方保护主义的,就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樊笼,扶持或者保护的前提条件,应该是企业遵纪守法,合法经营,而不能恃宠而骄,胆大妄为;是因为处罚力度不够的,就要以一儆百,从严从重的处罚。比如广东佛山尝试“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办法,严厉问责,收收这些企业的胆量,有效地把环保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闵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