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曹建海:我和邹东涛在蓝皮书争论中的分歧

火烧 2009-05-21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围绕曹建海与邹东涛在社科院蓝皮书中的观点分歧展开,讨论民意与房价问题,涉及房地产发展、政府角色及利益格局,展现双方对房价调控与市场机制的不同立场。

学者力挺社科院地产蓝皮书 称开发商不能总挨骂
2009年05月19日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实习记者张敏
  关于社科院《房地产蓝皮书》的讨论并没有结束。上周五,《每日经济新闻》独家报道了社科院研究员曹建海和蓝皮书作者牛凤瑞对蓝皮书中观点的争论。昨日,蓝皮书的出版机构——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邹东涛发表文章,称牛凤瑞的观点比较客观,曹建海的想法则过于理想。对此,曹建海称,自己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在现实中得不到实行,则是因为既得利益集团过于强大。

  “民意”之争
  邹东涛:网民一边倒不都是正确  曹建海:不能把民意视为洪水猛兽
  针对曹建海关于“网络民意”的论点,邹东涛在文章中提到,网上“数量民意”是判断是非和决策的重要因素,但非绝对真理。“多数荒唐”在历史上常常出现。
  邹东涛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对网民的观点,自己不作评价,但“网民一边倒”的情况并不都是正确的。不要简单地认为房地产开发商在任何时候都只有“挨骂”的资格。在市场中,博弈行为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合法权益,这个合法权益如果得不到保护,将来就没有人给社会造房子。
  对此,曹建海并不赞同,他向记者表示,很多酒店、大学、政府大楼都是自建的,即使没有开发商,人们仍然可以雇佣建筑商盖房子。
  同时,曹建海称,民意应该得到重视,而不是简单地被视为“洪水猛兽”,既然民意一边倒地指责开发商和地方政府,那么这里肯定有问题。

  “房价”之争
  邹东涛:低房价可引发金融危机  曹建海:高房价将中国经济引入死局
  在本报之前的报道中,曹建海曾提到,“在经济规律的大势压迫下,中国城市房价将在2012年滑入谷底,跌幅可能达到现价的一半。”
  邹东涛则表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造成许多银行坏账暴升,资金链断裂。而一旦出现“房价低谷危机”,则可能引发中国金融危机,就像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灾难一样。从现实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基本处于持平状态,即蓝皮书中所说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因此,两年内房价不会有大的降幅。
  曹建海则强调,高房价限制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使房地产市场被迫进入“滞涨”局面,并形成一个死局。因此,“不能让高房价绑架了经济的发展”。房价降下来其实很容易,只要政府退出土地利益链条,同时放宽居民自建房和集资建房的限制,那么房屋的建设成本自然会下降,房价也会随之走低。

  “立场”之争
  邹东涛:牛凤瑞的观点比较客观  曹建海:简单倒向一边公正性尽失
  关于政府是否应该退出土地交易链条的争论,邹东涛在文章中提到,作为一个学者,言政府“退出”太容易了;而对于一个官员,言政府“退出”太难了,因为这涉及政府财政收入和预算、调节各个方面利益矛盾问题。
  邹东涛表示,曹建海想作为消费者的代言人,其想法过于理想化。他对经济运作中的各个链条、开发商内部运作的情况,以及政府的运作规律都缺乏了解。相比之下,牛凤瑞对如何看待政府角色的观点比较客观,更加符合实际。
  对此,曹建海称,对方的观点貌似有理,但只思考了表面问题,缺乏一个学者应有的深层思考。如果按照“房价高企、政府不退出”的趋势发展下去,将来必然会因“滞涨”局面而走入一个死胡同。曹建海坚持自己理论体系的可行性,并称,自己的想法之所以难以得到实施,是因为既得利益集团过于强大,这也是目前整个行业的基本利益格局。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