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重庆“药家鑫”不是红歌唱出来的

火烧 2011-05-0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重庆药家鑫事件与红歌无直接关联,强调道德建设与文化影响的重要性,呼吁通过唱读讲传等方式打捞民族道德资源,遏制社会道德滑坡。
 重庆“药家鑫”不是红歌唱出来的
/
 

    重庆境内是出了一个先撞伤了乞丐,再开车返回去压死乞丐的丧尽天良的人。媒体一下把他与一审才判死刑的药家鑫联系起来,仿佛药虽没死,阴魂已熬出来了,这都无可厚非。他遭到了严厉的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笔者恶心得不愿点击他的名字,重庆更没谁说,是我,我也撞!不过,今天浏览一些网站,发现另一种联想,立论是重庆为何边唱红歌边出“药家鑫”?结论当然是欲说还羞、遮遮掩掩、模模糊糊、半真半假的否定“唱读讲传”。

/
 

    再有“异质思维”包容心,笔者也要驳斥这种不靠谱的东拉西扯。重庆“药家鑫”与“唱读讲传”八杆子打不到一块,红歌里唱不出走板的孬“火药”。

 

    借用作家贾平凹在《商州初录》里的一句调侃:世界上的坏人都是平均分配的,哪家的坟头没有几根弯弯柏?不要说中国的现实,不出“药家鑫”式的弯木头不可能,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也不敢打包票。美国校园枪杀案,十几个年轻学子倒在血泊中,这种漠视生命的癫狂,与“药家鑫”没什么两样。现在迫在眉睫要做的是,尽量少出“药家鑫”,五年出一个,十年出一个,甚至往后的三十年才出一个,那就谢天谢地。

 

    当然这不是靠理性计划得出的“稀少”,但靠理想信念去遏制,去减少到最低限度是有可能的。“药家鑫”们走上犯罪道路前夜,还是道德沦丧;“道之所存,每下愈况”,直至惨无人道。重庆倾力推进的“唱读讲传”,道德、人文、文化层面的主流张扬不可小觑,笔者先看好她对中华民族道德资源的打捞和孕育作用。

 

    现在道德滑坡,从上到下都有共识;没有崩溃,从下到上也有共视。也就是还没有走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为了永远不“崩盘”,怨这怨那没有用,还是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打捞和孕育,对每个人都有益,对未来更有益。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而“实际”又从哪儿起音开头呢?“唱红歌,读经典”不失为一种好的开头法。但它太需要配合了,配合默契,才会有流畅的“承、转、合”。

 

    比如你现在可以吃着泡米花,喝着可乐优哉游哉看好莱坞大片,但你不能说重播《王二小》就是小儿科。须知那些大片塑造的几个一心想靠技术统治世界的英雄,在现实中是有原型的。唱一唱铁人王进喜,唱一唱“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就没必要去“清算”人定胜天大话哲学了。这纯粹是在骄傲。我们没有石油,没有“两弹一星”,靠什么去遏制围堵,我们真需要对上几代人的感恩。没有他们为民族“傻逼”,继续在别人强加的战火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生不出几个小毛头,电影院不会装小毛头,要腾出来供“鸠三”设宴。

 

    富裕了,家族兴旺了,不要过多担心失去,不要火速转移资产。中国的几万亿外储就还担心缩水,任何个人资产,世界上哪有绝对安全的安放“鱼塘”。留点精力读一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钱财真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是都在为钓鱼岛、为南海、为国家没统一而发微博吗?去唱唱《毕业歌》,当唱到“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不相信一点不为我们上辈、上几辈的热血挥洒而感佩。

 

    是的,思想可以多元,自由是人之所求,民主是理想所系。但当今的时代还是需要从传统美德的打捞集结中,增生新德,形成主流,顶成引领。西方哲学家爱默生担心:“社会是这样一种状态,每个人都像是从身上锯下来的一截肢体,昂然的走来走去,许多怪物——一个好手指,一个颈项,一个胃,一个肘弯,但是从来不是一个人”。爱默生的“人体分枝”描述对今天的社会也有启发。“肢体”只有组合成“人”才会美丽,才有生命力。重庆的唱读讲传并不排他。一边是人民广场的人山人海“唱响中国”,一边是奥体中心的流行演唱爆满,各个肢体都在有节奏的律动。至于是不是阳春白雪,最终要整体的人、历史来引吭高歌,但影像投影里百分之百不会幻化出“药家鑫”。请积点口德吧,口德不需要“打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