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国人的“民主教育”——读《台湾人给香港人的一封信》有感

火烧 2019-08-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44
文章通过《台湾人给香港人的一封信》探讨台湾民主化后的社会撕裂与政治困境,反思西方式民主对台湾的影响,提醒香港人警惕民主带来的阶级分化与社会冲突。

  中国人的“民主教育”

  ——读《台湾人给香港人的一封信》有感  

  作者  望长城内外

  8月5日,台湾自由撰稿人雁默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发了《台湾人给香港人的一封信》。看了这封信(实际是一篇文章),我的感觉是,雁默在这封信中谈的一些看法,实际上是许多台湾人这二十多年来的亲身感受。

  “自由、民主”,多么美好的字眼!但雁默通过二十多年来的亲身经历,对西方式的民主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雁默认为,在台湾搞西方式的民主,“那就是一个自困的开始”,导致“台湾二十多年来沦为意识形态战场,社会撕裂,空转”。民进党搞“去中国化”,强化本土意识,煽动排外情绪,外省人成为第一个牺牲者。接着,在本土民粹政治的推动下,“兴起了各种壁垒分明的意识形态,人与人之间时常为了与自己生活无关的政治话题冲突起来,小则口角,大则互殴,”友情社交、亲情生活、父母相继成为第二、第叁、第四个牺牲者。“于是,台湾社会陷入混乱与撕裂,人民相互对立”。

  雁默认为,“台湾民众是在生活条件高与收入相对平等的优越环境里,吃饱了撑的,贪食所谓‘参政权利’而误入了歧途。大家以为政治是依循自己的意志决定的,其实根本不是,在利益挂钩的政媒环境下,人民的投票意志被看不见的手所遥控,而政客为重要的专长,就必须是‘绑架群众’。”

  雁默从二十多年来的亲身经历中认识到,“普选绝无可能得出缩短贫富差距的结果,尤其是在滥用自由民主概念的人手上。那会是另一场阶级分化的开始,只有各种形式的选举椿脚(引者注:“选举椿脚”指帮候选人拉选票的人)能获利,这群既得利益者会不断推动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导致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不看台湾,看美国也能一目了然,看泰国也行。”

  因此,雁默在信中告诫香港人,“想要西式自由民主?请别来台湾,怀念被殖民的感觉?请移居英国,表面同情你们的英国人会接受吗?也不必多,十万人就好,英国绝不肯收香港难民,即便是大量的经济移民。他们若接纳了你们,还干嘛脱欧呢?”“纸短情长,这封信给那些对社会运动产生狐疑的香港民众,你们的直觉没有错,这就是作死。台湾人已耽溺于怎么想都有问题的‘自由民主’太久了,要找祸首,也只能怪民众自己当初没有把狐疑展现为有力的行动,阻止悲剧愈演愈烈。”

  雁默在信中特别提醒香港人,“那些状似思想进步的公知啊,你们一般民众要特别要留意,最黑暗的心,外表都是光鲜亮丽的。索性自己用功点,将台湾现状与30年前比较,从民众福祉的角度审视,得出的答案才最可信。”

  看了雁默的这封信,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中国人近二叁十年受到的“民主教育”太多了,也太深刻了。

  生活在大陆的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之初,有不少人也曾受到涌进国内的西方思潮的影响,受到西式自由民主的蛊惑,狂热地追求过“民主”。但在叁十年前那场政治风波过后,大部分人开始冷静下来,特别是大家从近叁十年来中国台湾以及前苏联、东欧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搞西式民主的恶果中,逐渐认识到西式民主的道路在中国根本就行不通。

  生活在台湾的中国人,则是亲身体验了一把西式的自由民主。当台湾在两蒋之后开始“民主转型”时,一些生活在台湾的中国人曾经觉得自己过上了美国人那种自由民主而又富足的生活,而大陆的中国人却依然生活在贫穷与落后之中,于是有的人便趾高气扬地对大陆的中国人进行冷嘲热讽。可是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台湾二叁十年来毫无休止的政治纷争,严重拖累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台湾的GDP 在二十多年前为大陆的40%,而现在只有大陆的4%,少了一个“0”。他们曾经引以为骄傲的大台北、大高雄,如今甚至不如大陆的一个地级市。而贫富差距依然存在,靠普选上台的陈水扁成了大贪官,高喊“民主、自由、平等”的蔡英文依然在为资本家打工。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生活在台湾的中国人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受到了深刻的“民主教育”。雁默的这封信,就是一份有代表性的作业。

  而对于生活在香港的中国人来说,他们的“民主教育课”开始得比较晚,现在还正在进行着。也许他们所上的这一课会更加惊心动魄,也更加触及人们的灵魂。我相信,生活在香港的中国人早晚会明白:西方式的“民主”实际上是资本和金钱操纵下的“民主”,这种“民主”是撕裂社会和分裂国家的催化剂,其结果必定会象台湾一样,严重拖累经济与社会发展,而“民主实验”所付出的代价都要由全社会来买单,仅有的收获也基本归富人所得。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到一条消息:8月6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竟再次发表声明,公然支持香港暴力抗法分子,并妄称:“美国国会里的民主和共和党人,都同香港民众站在一起,希望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希望、自由和民主的未来。”

  看到这条消息,我真想问一下佩洛西:如果美国示威者在华盛顿冲击打砸国会,在纽约街上和地铁阻塞交通,在城市街头袭警、纵火,你还支持吗?实际上,美国政府对于这些行为,从来都是坚决镇压毫不手软的。佩洛西的这个“声明”再一次给我们中国人上了一堂“民主教育课”,她告诉我们,西方式的“民主”有多么的虚伪!

  附:《台湾人给香港人的一封信》

  作者:台湾自由撰稿人雁默

  2019年8月5日14时发表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这封信,我想把话说得直白点 —— 1. 你们在作死。2. 台湾人根本就不关心香港人。

  两年前,港独搞反对运动,到台湾来与太阳花运动者串连,在台北街头举起「今日香港,明日台湾」的标语时,我曾撰文批评,讲反了,香港人应该注意的是「今日台湾,明日香港」。

  「今日台湾」的意思是,台湾二十多年来沦为意识形态战场,社会撕裂,空转。这话到了今天,倒是为蔡英文选举套利所用,以支持港人「反中」的角度,将「今日台湾」诠释成自由民主的美丽境界,喊起了「冀今日台湾,成明日香港」。

  香港人,蔡英文这话若你信,你就是在作死香港。真相是,你们愈乱,蔡就愈爽。

  香港目前的乱局,歷经两蒋时代与民主转型的台湾人太熟悉了,那就是一个自困的开始。西方国家丢到台湾的「膺品」有两种,一是自由,一是民主。自由主义的流弊是个人主义的无限上纲,民主制度的流弊是民粹主义的理盲短视。错不在自由民主的概念,而在于滥用概念的人。

  理论就不深谈了,分享点客观现象吧。

  反政府运动在台湾,是利用人类最塬始的排外心态做为起点,二十多年前,第一批牺牲者是所谓「外省人」。这与目前特朗普掀起的白人种族主义内战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最大化自己的选票,切分选民的选举策略。

  因为本省人佔大多数,是反政府(国民党)运动理所当然的收编族群,而煽动排外情绪极为简单,本土意识形态只要以「母语」作为滋生土壤,即可粗野生长。于是,塬来纯朴好客的本省人被煽动了,新仇旧恨一起清算,外省人,即便是本土出生的第二代,甚至同时有本省与外省父母者,都被视为佔便宜的外来者,从此外省籍庶民就与国民党一起带着塬罪。

  最容易使用的排外歧视工具就是母语,它被简约为「台湾人就该讲台湾话」,这么一来,就算是从小接受「国语」教育的本省人,也被社会氛围逼迫,不讲「台湾话」就是「外省仔」。可鄙的是,所谓「台湾话」仅指闽南语,塬住民语和早属本省的客家语还不算在内。

  这还没完,闽是中国福建,说闽南语也是中国语,不如称为「福佬语」,再将香肠切小一点以「脱中」。虽然,「福佬」也是中国概念。说到底,除了塬住民语之外,台湾所谓母语,就是中国方言。「方」是边缘,「母」是核心,强调母语,就是「台湾主体」的概念。

  这种争执与族群重新定义很无聊是吧?但台湾硬是在这类问题上空转了近十年,搞到风声鹤唳,也干扰了民众之间的交流,到底该选择什么语言说话呢?于是很快地产生了第二个牺牲者 —— 友情社交。

  在本土民粹政治下,兴起了各种壁垒分明的意识形态,人与人之间时常为了与自己生活无关的政治话题衝突起来,小则口角,大则互殴,在扁朝前后衝突最激烈的时候,许多有卖酒的餐厅都张贴告示「请不要谈政治」。因为酒后互殴事件频传,业者不堪其扰。

  很快地,「亲情生活」成为了第叁个牺牲者,朋友间的激情社交蔓延到家族聚餐,连亲人都能搞到势不两立,断绝往来,还有夫妻为此离婚的,为了什么呢?不过是彼此支持对象不同而已。而最大受益者,总是以挑拨离间手段狂赚选票的政客。

  连家人都能为政治立场反目,也就产生了第四个牺牲者 —— 父母。政治意识形态在通试教材埋地雷,貌似中立的各种极端偏见就渗入了教育现场,并侵入家庭,造成父母对子女的教养障碍。因为父母接受的教育与孩子差异颇大,认知两异,毫无必要的两代鸿沟就这么划开了亲子裂痕。

  于是,台湾社会陷入混乱与撕裂,人民相互对立,直到本土政权出现空前贪腐的现象,气氛才稍有缓和。对,请你注意这个词「稍有」。因为日后还要选举,今天的挫败者,明天会想出撕裂新招以求胜选。

  在社会撕裂的过程中,推波助澜的前锋就是商业媒体。

  以市场机制运作的媒体,其商业利益是与政客利益一致的,媒体精神在自由主义诠释下,是应该代表人民监督政府的第四权。这概念塬则没有错,但如上述,错的永远是滥用者,倒霉的也永远是委託监督的人民。

  民众对新闻的喜好,基于人性就是偏向恶趣味,隐私,丑闻,弊案,暴力,情色这些狗屁倒灶的咸湿材料。而要论台湾媒体的向下沈沦,香港人,就是你们的八卦媒体侵入所致。在自由主义的掩护下,「人民有知的权利」被无限上纲,基本道德尺度遭到挑战,而其结果却是商业盈利的成功。于是乎,本土媒体一一沦陷,偏见,夸大,造谣,什么都来,内容卖得出去才是王道。

  在选举制度下,政治与媒体沆瀣一气,操纵舆论套利,到现在还是台湾社会无法根绝的病灶。这是一个长达近30年的民主迷航,而只要观察柯文哲现象,即知台湾政媒环境的扭曲与低劣品质。

  香港人,你从台媒上看到支持香港「反送中」的声音,其实只是台独与港独的相濡以沫而已,台湾人包含台独在内,就没有真心关心香港死活的人。

  你们目前的乱局,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贫富差距下,年轻世代的迷惘与愤怒,他们只是想找到发洩的出口,但是,台湾的乱局却发生在贫富差距很小的后蒋时代。为什么有这种差别呢?其主因就是港独很想获取的普选制度。

  那个反对运动时代,在野者能实现夺权的唯一途径,就是实现普选。讲白了就是,普选制度最容易作弊。煽动民粹是作弊之滥觞,「两颗子弹」则是结果,最后造就了本土政权通畅的贪腐模式。

  因此可以说,台湾民众是在生活条件高与收入相对平等的优渥环境裡,吃饱了撑着,贪食所谓「参政权利」而误入了歧途。大家以为政治是依循自己的意志决定的,其实根本不是,在利益挂钩的政媒环境下,人民的投票意志被看不见的手所遥控,而政客为重要的专长,就必须是「绑架群众」。

  如果香港在没有普选制度时,少数人都能以冠冕堂皇的话语轻易绑架多数人,有了普选还能维持稳定局面吗?我以台湾经验打包票,这是百分百作死。普选绝无可能得出缩短贫富差距的结果,尤其是在滥用自由民主概念的人手上。那会是另一场阶级分化的开始,只有各种形式的选举桩脚能获利,这群既得利益者会不断推动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导致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裡。不看台湾,看美国也能一目了然,看泰国也行。

  香港人可扪心自问,在中国城市裡,香港真的无可取代吗?如果你年龄稍长应该了解,没有什么是无可取代的。贸易战是最鲜明的範例,相争之双方,贸易到底谁靠谁,其实很难一刀切地判断。但只要谁发动了攻击,承受压力的一方就会迅速规避风险,另寻替代方案,减少对攻击者的依赖。

  请看清现实,没有「中国要靠香港」这回事,这现象就算存在于一时,也非铁律,套句你们香港人的名言,不作死就不会死。这次事件,根本没有谁欺压香港,糟蹋香港,那你们到底在反对什么?

  想要西式自由民主?请别来台湾,怀念被殖民的感觉?请移居英国,表面同情你们的英国人会接受吗?也不必多,十万人就好,英国绝不肯收香港难民,即便是大量的经济移民。他们若接纳了你们,还干嘛脱欧呢?

  纸短情长,这封信给那些对社会运动产生狐疑的香港民众,你们的直觉没有错,这就是作死。台湾人已耽溺于怎么想都有问题的「自由民主」太久了,要找祸首,也只能怪民众自己当初没有把狐疑展现为有力的行动,阻止悲剧愈演愈烈。

  那些状似思想进步的公知啊,你们一般民众要特别要留意,最黑暗的心,外表都是光鲜亮丽的。索性自己用功点,将台湾现状与30年前比较,从民众福祉的角度审视,得出的答案才最可信。

  只有自己能救自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