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漫谈共产主义理想

火烧 2010-10-14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关系,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改革的实际效果,指出经济发展不以意志为转移,揭示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困境。

    漫 谈 共 产 主 义 理 想  

                    迎       春  

建国初期,我们开始学习社会发展史,就接触到这样一句话:社会发展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这个客观趋势最终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一,    社会发展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承认不承认社会发展存在“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也是科学社会学与非科学社会学的分水岭。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证明,社会发展确实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我国的改革是从农业实行“包产到户”开始的。当时一些人说:“包产到户”是“联产责任制”,“联产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分户承包的家庭经营只不过是合作经济中的一个经营层次,是一种新型的家庭经济。它和过去小私有的个体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应混同。”但是,实行包产到户以来的事实说明,经济发展确实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改革的结果是我国的人民公社解体,根本就不存在合作经济了,农村成为小私有个体经济的“汪洋大海”。可见,经济运动并不按人们的意志发展,有它自身的运动规律。  

以后又进行了城市的经济改革,说是由于“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推动了“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而“改革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际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没有按人们的意志发展,不仅没有出现“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反而改成了雇佣劳动经济制度。  

改革的总设计师说:“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一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事实是,我国确实有少数人是先富起来了。据今年10月12日发布《2010胡润百富榜》的资料,我国身价百亿元人民币的富豪达97人,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以财富800亿元排名居首,第二位是李锂家族财富400亿,第三是张茵家族380亿;至于说“带动”广大劳动群众共同富裕,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至今连共同富裕的影子都没有看见。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又提出要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口号,这也是主观的一厢情愿。提出口号的人根本不懂得在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下,必然要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绞尽脑汁想“熨平”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美国的总统约翰逊也说:“我不相信衰退是不可避免的。”(转引自《经济学》第12版  第328页   萨谬尔森等著)但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仍然不断地以不同形式爆发。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一场“百年一遇”的危机,至今已经二年多了,,再一次证明社会发展确实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资产阶级的政治家、学者不会改变他们的资产阶级立场,因而也不可能改变他们的历史唯心主义世界观,必将被客观现实碰得头破血流,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而我们的革命同志中,也有人想按照主观意愿“兴利除弊”,改造社会,而不是从历史发展的事实中,探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决定自己的行动方针。因此,革命者也要不断地与自己思想上残存着的历史唯心主义意识进行斗争,才能推动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    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社会关系的发展,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地发展,人类社会最终必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生产力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大工业和自动化时期,与此相应的是人类社会制度也经历了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而且必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进入机器大工业、特别是自动化时代,生产日益社会化: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过程由很多人参与,生产的产品供千百万人使用,这种社会化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必然要求公有制与之相适应,这是生产发展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欧盟的出现,就是生产、经济发展的要求。由于煤炭、钢铁生产发展规模的日益扩大,不论是生产所需要的资金、设备等生产的物质条件,或者是技术等知识条件;也不论从产品的供应范围,单个欧洲国家已经容纳不了,才出现了欧洲煤钢联盟,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这种组织的出现,首先是生产发展的要求,以后更发展为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盟等。  

又如大型民用飞机的生产。现在全世界的民用飞机的生产,主要是美国的波音公司和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两家,几乎供应全世界。波音公司的总部位于芝加哥,在美国境内及全球70个国家共有员工160000多名。如果把生产原料、零部件、设备、运输等的有关人员都包括在内,波音飞机的生产是多少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全球现役的波音民用飞机接近12000架,约占全球机队总量的75%。像这样大型的企业,需要大量的生产资金、技术、设备、人员,供应世界人们的需要,不可能长期归少数股东、高管私有,最终必然要实现公有制。  

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还要征服月球等星球,要获得更多的能源资料和各种物质资源,就需要集中更多的资金、技术、设备和人员,而资本主义私有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不能更早、更快地取得这些资源。  

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为了资本家赚钱,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他们千方百计地压低工人的工资,“需求不足”成为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因此必然会爆发周期性地生产过剩危机。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是很多人连基本生活需要都不能满足,而另一方面却不断地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最集中的表现。而我们已经经历过的社会主义社会,曾经促进了生产的极大发展,被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嘲讽为“短缺经济”,两相对比说明社会主义社会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是多么巨大。这种旧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一定会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2,          专利制度严重阻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不仅私有设备、原材料和等生产的物质条件,而且占有了科学技术知识,他们把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科学技术知识,用专利制度占为己有,限制技术的推广、应用。这是资本主义制度阻碍生产发展的又一表现。  

3,          军事工业的畸形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不仅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还发展了既不能运用于生产消费,又不能用于生活消费的军事工业,并且把最新的技术首先运用于军事工业。  

军事工业的产品消费,只能运用于战争。帝国主义国家大量发展军事工业,必然也四处挑起战火,今天打伊拉克,明天占领阿富汗,今天在黄海军演,明天又在波斯湾军演,不进行军演、不打仗,军火工业的再生产就不能继续进行。历史上的帝国主义,包括英帝国主义、日本、德国、美国等无一例外。这也是资本主义阻碍生产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  

总之,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只有炸毁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出现一个飞跃,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实现一个飞跃,使人类真正成为大自然和社会的主人。  

我们的共产主义信念,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事实的基础,特别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生活实践之上的。当前一些人反对共产主义,主要的依据就是前苏联的复辟和我国的“改革开放”事实。是的,前苏联是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复辟,我国经济也“改革”成为了雇佣劳动制度的经济。但是,由这些事实中,并不能得出否定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结论,恰恰说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存在着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性,而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共产主义。  

三,    社会主义社会内部斗争的最终结果是共产主义  

1,          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决定了内部存在着两条道路的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这种社会既包括共产主义的产品经济,又包括残存的商品经济;还包括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按照列宁的话说:“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脆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列宁选集》第4卷  第84页)既然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经济结构,所以,必然存在着向共产主义发展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必然存在着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性,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苏联的复辟和我国的“改革开放”,都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决定的,具有客观的必然性。  

2,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生产力水平很低,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性更大  

十月革命以前的俄罗斯是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旧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就更低了,机器大工业所占比重很少,主要还是手工工具,小生产占很大比重。在这些落后的国家建立起的社会主义社会,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性就更大。  

认为落后国家不能建立社会主义,这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理论。事实是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建立起来了,而且打败了德国法西斯的入侵;我国社会发展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无视苏联、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发展这样重大的历史事实,当然是错误的理论。  

所谓的“补课论”也是一种反动的错误理论。历史发展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这种理论还要求倒退回资本主义,当然是一种反动;这种理论也是否定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错误理论,社会主义社会正是在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中前进和发展的。  

3,人们在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中的能动作用  

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社会主义的苏联,在世界历史上取得过惊人的成就。但是,他在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过早地宣布社会主义社会没有阶级斗争,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性,认为商品经济“它决不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而且它注定了要和它的‘货币经济’一起共同为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的事业服务。”(《苏联社会主义解决问题》)这种错误的理论,妨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性质的认识,阻碍了人民群众继续革命步伐,使原苏联的官僚机器不断发展,把“没有资本家的国家”,重新演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社会主义公有制又重新演变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毛泽东科学地总结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经验,提出社会主义存在着阶级、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建立了继续革命的理论,并且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十年的反对资本主义复辟、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大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有的人会说:“你错了!”我国现在已经复辟了雇佣劳动制度,怎么还说人们的社会主义觉悟提高了呢?是的!我国现在是实现了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但是,只要把原苏联和我国现实的情况进行对比,就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比原苏联的人民要高得多。1991年,社会主义红旗在苏联降落的时候,苏联人民几乎没有抗争,红场是鸦雀无声。而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的旗帜虽然加上了“特色”标志,但还没有降落,广大群众就已经在进行激烈的斗争,“毛泽东热”正是这种斗争的集中表现。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胆敢降下社会主义旗帜,中国共产党内的毛泽东主义者必将领导广大群众与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这就是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和文化大革命实践的巨大能动作用。社会主义正是在这种斗争中一步一步地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  

我们的公式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文化大革命,最终的前途是共产主义。  

以上是从社会主义内部斗争的进程看社会发展,下面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看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四,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斗争策略的改变与自身的危机  

不论是苏联还是中国,刚刚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曾企图用武力扼杀。但是,事实证明武力扼杀不可能成功,社会主义由一个国家发展成包括十几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阵营。在这种力量对比的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改变策略,对社会主义国家由武力扼杀,转变为和平演变。这一招确实起到了作用,一些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精英”,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马观花地一看,只见高楼林立、汽车如蚁,于是被这种景象惊呆了,认为资本主义就是“天堂”,比社会主义制度还要好。例如,赫鲁晓夫到美国回来后,“----在同毛主席会见时,讲他在美国的所见所闻,说美国人生活怎样富裕,艾森豪威尔怎样希望和平”,“----美国差不多每个家庭都有汽车,一家都有几间房子,住的很好,吃的也很好,生活水平很高”等等(《十年论战》第220、221页   吴冷西著)就是典型代表。实际上,这些官员与学者,看到的只是物质财富的多寡,而不可能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没落。正是这些所谓的“高官”、“学者”推动了苏联的资本主义复辟;在我国,也是这些人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捧为典范,推行了“改革开放”,大力“招商引资”,把外国资本家恭恭敬敬地请进来,“帮助”我们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很快地完成了复辟雇佣劳动经济制度。  

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再一次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没落。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者”、最富有的美国,现在有将近十分之一的劳动者失业;有近七分之一的人属于贫困人口,创下了半个世纪以来的最高纪录,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处于惶惶不安的状态之中。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的道路走不通。  

所以,无论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都表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必然是经过社会主义,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