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公知的黄昏(十):结语

火烧 2020-05-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回顾罗曼·罗兰遭遇,类比公知在疫情期间的不作为与谣言传播,批评其拒绝反思与推波助澜行为,强调追责应以抗疫为重,揭露公知真实动机。

  一百多年前,罗曼·罗兰在创作名著《约翰·克里斯朵夫》时,由于书中非常辛辣的嘲讽了法国文艺界的虚伪,结果受到了法国文艺界的口诛笔伐。在《约翰·克里斯朵夫》第四卷的序中,吃不住压力的罗曼·罗兰选择了“求饶”,他恳求那些批评他的人“且待我们到了终点,再谈你们判断我们努力的价值”,可那些人并没有因此而放过他,以至于在第五卷的序中,罗曼·罗兰特意安排了一段《作者和克里斯朵夫的对话》并借此表达了自己斗争到底的决心。罗曼·罗兰的遭遇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你的对手不可能因为你的求饶而放过你,除非你想放弃,否则只能迎难而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几个月前,当中国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们恳求公知能否稍安勿躁先把注意力集中在抗疫本身上,“追责”也好,“反思”也罢,能否等到疫情结束或基本结束后再谈,可没有公知肯听一句劝。相反,疫情期间,公知设置了一个又一个负面议题,想方设法干扰抗疫节奏,特别是某些制造和传播雷神山选址错误等谣言的人,在我看来,他们不是有过,而是有罪。

  既然公知油盐不进,自然而然地,有人造谣传谣,除非任由谣言满天飞,否则就一定会有人辟谣。我们不能将谣言的责任都推到公知头上,但是,公知的推波助澜肯定变相加速了谣言的扩散和加大了谣言的影响,而当辟谣的人指出什么时间什么人造(传)了什么谣言的时候,得罪公知几乎就不可避免了。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镜子的两面,公知向来喜欢“批评”,遗憾的是,公知却拒绝自我批评,更不容忍他人的反批评。比方说,几个月来,公知翻过来覆过去的说“追责”,可公知什么时候反思过自己犯过什么错呢,别说反思了,哪怕别人只是委婉的批评几句,恐怕都会被公知扣上各种恶心的大帽子。

  当然,公知所说的话并非每句都是废话,以“追责”为例,我向来是赞成追责的,但是,凡事有缓急轻重,没人说追责、反思这些事不重要,可是,在疫情期间,难道还能有比控制疫情守护健康更重要的事?因此,公知抓着“追责”不放的目的就很可疑了。希望某些善良单纯的人能够明白,公知之所以坚持“追责”是为了呼应他们的“瞒瞒瞒”、“错错错”的,这才是公知一贯的思路。同时,希望那些跟在公知后面说追责的人能了解到一个事实,早在一个多月前(4月中旬),中国光湖北一个省就追责了3000多人了,毫不夸张的说,其他国家因疫情被追责的人加起来恐怕都没有湖北省多吧?

  最近我耐着性子写了些文章,文章写的越多,意味着得罪的人就越多,说起来,我的生活中只有朋友,从未想过得罪任何人,可因为写这些文章,就被谩骂、侮辱甚至威胁,以我的性格来说,这是非常不适应的。我一直都希望我这里是热爱毛主席和热爱共和国的人的温馨小窝,人生有三五知己足以,我这里的朋友对我来说已经够多够好了,因此,与绝大多数写文章的人相反,我是不希望有什么影响力或知名度的。可即便如此,最近,还是三天两头被人追着不放,有长篇大论“苦口婆心”的,有二话不说破口大骂的,不一而足。

  鲁迅先生曾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被谩骂、侮辱甚至威胁或许就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实话实说,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像公知说的那样是做“爱国生意”的,不过我相信对于绝大多数爱国网民来说肯定不存在。说难听点,干啥不挣钱,再说了,也不会有几个人真的挣到什么钱的,像我这样还能靠打赏混点烟钱的人恐怕都不会太多,因此,如果为了钱,真没几个人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网上的。没事小桥流水,花前月下,谁还不会享受生活啊,何必整天在这里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如果一定要说个理由的话,我觉得是为了孩子,我们只是不希望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公知营造的谎言世界里,不希望我们的孩子像公知一样带着对国家和社会的仇恨生活。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相更远,每当我看到有人把公知虚构的那些假历史、黑历史当成历史的真相,显得那么没常识,还反智的时候,我都会说不出的难过。我们都老了,而且会越来越老,我们只能把我们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为此,我们必须告诉他们一个真实的世界。真实未必总是那么美好,但肯定不会像公知说的那么黑暗。

  我们能做的虽然不多,不过,孩子们终会慢慢长大并成为未来的主宰,随着他们视野的开阔、阅历的丰富、心智的成熟,终有一天他们会去寻求真相,而没有什么比真相更有力量的了。

  以此次新冠疫情为例,甭管那些公知怎么说,最大的真相是什么?最大的真相就是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控制住疫情的国家!在这个斩钉截铁无可辩驳的真相面前,公知编造的一切建立在“瞒瞒瞒”、“错错错”之上的谣言都将不攻自破,道理很简单,世界上不可能有一个靠“瞒瞒瞒”、“错错错”就能控制住疫情的国家,否则的话,美国早就控制住疫情了,又怎么会发展到现在确诊病例过170万,死亡病例近十万的状况?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既然人生在世,注定受苦,为了孩子,我们多吃些苦又何妨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