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比屈原……公知为何总爱往自己脸上贴金?
这些年,公知不断给对立面扣上“极左”“爱国贼”“网络流氓”“新运动急先锋”等大帽子,在千方百计丑化爱国网民的同时,公知还想方设法为自己涂脂抹粉,不仅以“良心”自居,还不惜厚起脸皮自比“鲁迅”“屈原”等伟大爱国者。
这就是公知的悖论,一方面公知不断丑化爱国主义,称“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将爱国者称为“爱国贼”,言外之意自然是他们恨国有理卖国无罪了,另一方面又自抬身价自比“鲁迅”“屈原”等伟大的爱国者。
有网友说的好,“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说“屈原指责楚怀王,唱衰国家的灭亡,爱之切,责之深,是个典型的公知,但千百年来大家都在纪念他,可见公理自在人心,正气经久长存。”我表示如果现在的公知都像屈原那样投江去死,我每年此时也会吃顿好的纪念他们的……”
作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利益才是公知的头等大事,可想而知,要公知像屈原那样投江去死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远的不说,几个月来,那些支持FF的公知丑态毕露,无论表现的多坚定多亢奋的公知,一旦被扒皮,几乎无一例外光速偃旗息鼓,连挣扎的勇气都没有。其中,最有喜感的是《FF那么多名人朋友,居然卑怯到没几个站出来发声!》一文的作者,在被扒皮后,该公知同样是迅速删帖装死,丝毫未表现出比“FF那么多名人朋友”更有风骨。
屈原显然不是公知那种为了几斗米就随便折腰的人。作为楚国重臣,屈原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可惜,当时的楚国人对秦国抱有幻想,非但没有按照屈原的设想“连齐抗秦”,反而对齐国两面三刀,导致齐楚两国交恶。楚国失去强援齐国后,秦国开始放手攻打楚国攻城掠地,强大的楚国自此一蹶不振并就此失去争霸天下的本钱,这才有了屈原后来苦闷中的绝望投江。
回过头看看公知,这些年,公知一方面花式吹捧想方设法遏制中国的美国,说什么对中国最好的就是美国,一方面动不动攻击与中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俄罗斯。两相对比,在公知身上,你能找到一丝丝屈原的影子?模糊时代背景的话,屈原恐怕恨都恨死这些吃里爬外的公知了,怎么还可能跟他们是一类人?
然而,这些并不妨碍公知自比屈原。某公知三年前的端午节曾说“屈原就是那个时代的公知,非议楚王、针砭时弊,被楚王打压,最后以死明志。他公然写诗唱衰楚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首诗负能量满满,不喜欢楚国你可以走啊!干嘛要仇恨自己的国家呢?长逸乐以安民兮,颂盛世之如愿!这多好。”
短短的一百来个字,槽点多到数不清。特别是说屈原“仇恨自己的国家”,我实在不知道这位仁兄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要说恨的话,屈原恨的也是那些在楚王面前进馋,为了一己私利出卖楚国的公知才是啊。为了强行和屈原扯上关系,公知竟将屈原打成“恨国者”,也真是够拼的。
看看毛主席如何评价屈原的吧,“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别的不说,从公知的表现来看,他们哪一点能与“无私无畏”“勇敢高尚”沾边?
奉劝公知以后再自比古人的话,还是实事求是点,秦桧、吴三桂、汪精卫等都是公知的好榜样,何必非要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说自己是“鲁迅”“屈原”呢?做人贵有自知之明,实在没有自知之明的话,就去照照镜子去,看看自己到底配不配再说。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顺祝小伙伴们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