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方需要中国的时候
当西方需要中国的时候
——国际金融峰会将催生全球新货币体系
“我们能想象一个以解决金融危机为目的国际峰会没有中国的参加吗?”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一次记者会上问。而与此同时,法国公众再度得知,他们所信任并得到政府担保的“储蓄信贷银行”再次在最近全球股市的大起大落中赌输了六亿欧元!另外一个令法国人吃惊的消息,则是在危机中扮演了一定角色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法国左翼社会党人斯特劳斯—卡恩突然爆出丑闻:与女性下属有染……这个世界显然有点疯狂!最为发达的七国看来果然掉进了一个华尔街亲手编织的困境中而无法自拔。如果说第一个消息证明西方今天需要中国来助一臂之力的话,第二则新闻则表明现存金融机制已病入膏肓,在金融几乎崩溃的背景下,金融机制仍然无法阻止业内人士的疯狂投机;而第三则报道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目前占据着世界主要金融领导机构地位的“国际精英”已经道德沦丧,失去领导世界的本钱了!今天我们难道不应该问世界这样一个问题:你究竟想往何处去?
由法国总统萨科齐一个月前以“欧盟主席国”身份而倡议的峰会——即G8加上中、印、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新兴五国——从昨天开始进入具体操作程序。萨科齐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美国总统度假地戴维营与美国即将卸任的布什总统进行会晤后证实了这一点。这将是由西方大国倡导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中的第一个。目的在于寻求走出目前全球金融海啸困境的途径。峰会将在美国大选结束以后的十一月举行。
根据三人会谈公报,全球金融峰会将共同检讨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进展程度,并就建立新的金融体系,以避免类似危机再度爆发寻求达成一个原则协议。在此基础上,萨科齐还建议就达成的原则继续在明年召开一系列的峰会,以使原则协议进一步具体化。作为峰会的首倡者,法国总统萨科齐在这一点上非常明确:“危机是全球化的,因此解决的方法也将是全球化的。”萨科齐认为目前需要警惕的是“经济新孤立主义”的幽灵再现,“对于目前的全球化经济环境来说,那将是灾难性的”,萨科齐特别强调他是以欧盟27国主席国的身份作这番表示的。
自危机爆发以来,萨科齐已经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要“重新奠定资本主义的规则,以使之适合21世纪”。“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世界,我们要与你们一起携手来建立这个21世纪的新世界。”萨科齐对美国总统说,“如果我们一起来承担责任,一起来建设明天的资本主义,我们就会更为有效。如果我们不重新采取过去的那种令人厌恶、并导致众所周知的后果(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解决方法的话,那么这次危机就是一个机遇。”
这一系列峰会显然与战后44国布雷顿森林会议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当年的会议导致建立了以美元—黄金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而今天的会议将无疑会为这一体系敲响丧钟,不管人们愿意与否!萨科齐在昨天再次抨击现行的“不受任何规则制约的对冲基金、逃税天堂和金融机制”,他礼貌地对美国说,“以朋友和盟友的身份,我们应该向全球说明,我们决心找到一个危机的解决方法。”
对于中国来说,这将是百年来第一次中国在一项新的全球性规则制定之际,有了一定的发言权。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也是危机的受害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外汇储备最高、经济增长率仍然处于最强劲的国家,难道不应发出自己的更为响亮的声音吗?
特别是在一系列深入涉及中国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不能再任由西方来制定规则——特别是制定针对中国的种种貌似公正、实则限制甚至阻碍中国发展的规定,而中国来加以执行了。上个世纪几乎整个九十年代,中国都被美国的“最惠国待遇”绑住手脚的情景,很多国人至今记忆犹新。今天已经到了结束这种局面的时候了。中国有理由也有权利提出中国的条件。
令人诧异的是,就在国际普遍看好中国的时候,中国自身的自信心却明显不足。法国总统府的一位匿名高官向我表示,“中国应该更多地介入这场危机的解决过程之中。这并不是要求中国掏更多的钱,而是要求中国提出更多的有效对策。”相比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的法国,特别是危机的责任者却至今没有一句自责的话的美国,“中国显然过于自我矮化了……”如果中国不发言,那么其他人是不会为中国的利益着想的。当美国引发了全球性的危机之后,当欧洲无暇自救的情况下,中国如果在新的金融和货币体制建立过程中,忽略了强调中国的声音,未能维护中国的利益,以倡导建立一个有利于中国今后发展的国际货币体制,将无疑于错失一个历史赋予的最佳机遇。“中国将会后悔莫及的”。这位总统府高官也许有他的潜台词,但与萨科齐总统一样,他对中国的看好,符合中法两国的共同利益……
——北京欧亚峰会意义重大: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之三
欧亚首脑会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处于国际关系态势中的某种“次要峰会”。特别是从战略层面上来说,欧亚均将对美关系放在各自的首要位置上;与此同时欧亚双方在军事和战略上也各自缺席对方的大陆。因此从历史和地缘政治双重角度来看,欧亚关系本身属于一种“次重要”的国际关系。然而近几个月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却使欧亚峰会突然吸引了全球关注的目光。法国国际战略问题专家、前伦敦战略研究所所长弗朗索瓦·埃斯布尔认为,欧亚关系,特别是在金融和货币领域,正在形成一种新的G3逻辑——即美、中与欧元区;这将无疑会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导世界半个世纪以后新的国际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
由于金融危机:欧亚峰会异常重要
欧洲是世界最大经济实体,且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扮演了一个积极、活跃的角色。而亚洲则不仅仅存在着美国最主要的债权国(中、日),而且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因此欧亚就有了特殊时期的特殊共同语言。
人们看到,美国在这场危机中不仅持某种消极态度,而且“自顾自”的倾向相当明显。保尔森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很快就在欧盟各国先后出台的各项实际上将银行国有化的做法面前相形失色。因此欧盟、特别是欧元区就显得极为活跃。萨科齐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全球性的倡议,特别是他提出追究金融危机的责任者、取消免税天堂、限制对冲基金、规范金融交易……等主张均在全世界获得一定程度的响应。萨科齐所倡导的年底前召开G8+5(中、印、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的国际金融峰会,目前亦正在逐渐成型。在这种背景下,埃斯布尔认为,“今天我们面临的是危机的开始,而非终结。危机爆发一开始,就已经表现出全球化特征,因此解决的方法也应该是全球化的。欧洲与美国、亚洲与美国都保持着相对密切的联系,而欧亚之间则明显沟通不够!而亚洲与欧洲却肯定是这次危机的主要操盘手。因此,这次北京峰会使欧亚得以在年底G8+5峰会之前进行磋商,意义重大。”
埃斯布尔进一步提出,从目前全球金融实力分析,美、欧元区和中国将是这场危机中最为主要的国家和集团,而日、俄则处于一个相对次要的层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金融与货币多极世界已经不是什么设想,而是一个事实存在。这将形成一个金融与货币G3的逻辑。在此危机之后,欧美中大三角就将会在金融、货币层面逐渐成型,形成新的货币和金融三角战略态势。当然目前这还仅仅处于形成的过程。今天人们还不能忘记日本、俄罗斯和英国的重要地位。但这却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令人印象深刻。
由于对策相异:欧美矛盾加剧
如果说欧洲与美国在危机之前,在“亲美”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德国总理黙克尔和英国首相布朗的主导下,欧美之间形成某种“蜜月期”的话,今天在危机中这一蜜月期显然已经结束。这又从另一个层面突出了欧亚峰会的重要性。
美国小布什尽管提出保尔森救市计划,但他却未对自里根时代以来美国所推行的全面自由市场经济提出任何质疑。相反欧洲方面则通过“萨科齐的嘴”和“布朗的手”实际上正在提出另一条“有序资本主义”道路,有别于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的死胡同。萨科齐从危机爆发伊始,就用激烈的词语抨击“无序、投机的金融资本主义”正在“侵害实体经济的资本主义”。而布朗则更为干脆,他所采取的第一个重大行动,就是将国家资金直接入股“问题银行”,实际上将这些银行进行了国有化措施。这对于美国来说,不仅仅意味着“美国模式”被押上“审判台”,而且也是对美国绝对“君主地位”的一种挑战。众所周知,小布什当时对萨科齐所倡导的G8+5峰会并不买帐,一直不予表态。直到上周未萨科齐以欧盟轮值主席身份与欧盟理事会主席巴罗佐共赴戴维营,才算使美国勉强接受了这一峰会。当然,法国本意是想在巴黎召开这一历史性会议的。但为了照顾美国的面子,这一峰会将在纽约举行……
但美国对此显然心怀不满。有消息指出,在全球金融与货币领域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国际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法国人斯特劳斯—卡恩在这一关键时刻突然爆出丑闻,显然是“有背景的”……
显然,此时的欧洲特别需要中国、亚洲。如果双方能够通过峰会寻找并协调双方立场,将对世界未来金融与货币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欧洲需要的不仅仅是中国和日本的巨大的外汇储备,而且更需要亚洲的积极介入。“如果中国游离于解决危机的方案之外,实际上就没有全球化协议;”埃斯布尔说,“反过来,中国在这场危机中有两大需求:一是经济增长不因美国的衰退而放缓,二是中国的巨大外汇储备不因美元大幅贬值而过多受损。因此中国同样需要寻求解决这场危机的全球协调,特别是华盛顿、布鲁塞尔与北京的三地对话。”
事实上,由于经济越来越具有政治意义,由于这场危机使得各国的“经济问题”都变成了“政治问题”和“外交问题”,因此持有巨大外汇的亚洲和最大的经济实体欧洲如何通过这次欧亚峰会寻找到一条危机的解决之道,如何对“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出并协调各自的观点和立场,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此次欧亚峰会能够在没有美国参与之前就形成某种共识的话,这一事实本身,就是一桩意味深长的重大历史性新闻……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