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萧武:知青文学里不光有女知青,也有“小芳”

火烧 2015-10-11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探讨知青文学中常见的‘小芳’形象,揭示其背后的真实故事与复杂性,反思知青经历的多样性和文学表达的局限。

  拜毛主席的伟大决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所赐,我们天朝的文学里增加了一个新品种,也就是知青文学。知青文学其实大多数都故事雷同,无非是在农村生活如何艰苦,他们怎么欺骗了一个天真纯洁的“小芳”之类。但是我不知道知青们到底在农村受过多大委屈,为什么这苦能有这么多,都诉了30年了,还没诉完。而且能够30年如一日毫无进步的重复建设,雷同的故事,雷同的感受,雷同的控诉,就像祥林嫂的那句话,都成口头禅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前面的30年里,掌握着话语权的就是这些人,他们已经通过高考成功地跳出了农村,回到了城市,而农民如何看待知青,很少被人提到。我看过的对知青的回忆的稍微能有点出息的就是王彬彬了。我记得差不多七八年前在一个什么杂志上看过一个他写的文章,是从农村人的角度去回忆知青的。除此之外,都是从知青的角度写的。

  实际上,知青的真实情况远比知青文学的描述更复杂。比如说,有许多知青在有了回城政策之后,他们是没有回城的,而是选择继续在农村生活,或者做医生,或者是民办老师,默默地过了一生。他们如何看待知青文学,我们到现在还不知道。回了城的,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去回忆了。因为回忆是有闲阶级才有心情干的事情,比如那些当年回城后来下岗了的,或者生活并不好的,他们怎么看待他们的知青经历?我们同样不知道。

  今天看了个片子,《走着瞧》,文章演的,故事背景在秦岭深处的大山里,讲一个小知青在那个年代里下乡时干的一些荒唐的事情。他在农村的所作所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件好事都没干过,能干的坏事都干了。他不仅害了畜生,而且害了人。他为了偷懒,设法当上了饲养员,结果害了一头驴黑六,让黑六原来“骄奢淫逸”的皇帝生活无法继续,又不能干活,最后被杀死了。黑六的弟弟为了给哥哥报仇,不断地作弄他,最终不惜纵深跳进火海以至烧死。

  他看中了村里的一个漂亮姑娘彩凤,就千方百计接近她。他因为被黑七作弄住院,出院的时候彩凤去接她。在回家的路上,他在驴车上把彩凤睡了。但是他们还不知道的时候,黑七自己拉开了缰绳,跑回去了,等到他们醒来的时候,全村的人都在围观他们。结果是彩凤因为名声已经毁了,只好被迫远嫁他乡。彩凤的家人打他的时候,他说,他是认真的。这句话是我觉得最无耻的。

  知青们对“小芳”到底是有感情的,还是根本没有感情,只是出于一时冲动?年初的时候有个电视剧,叫《北风那个吹》,我觉得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夏雨根本就不喜欢闫妮扮演的鲜花,但还是跟鲜花发生了关系。后来夏雨回了城,鲜花也带着孩子跟他回去了,但是他一辈子都不喜欢鲜花,觉得鲜花是个累赘。实际上,他从来就没喜欢过鲜花,只是在那个时候需要鲜花,而且在当时鲜花是生产队长,他是想利用她。

  《小芳》也是个很不错的文本。它清楚地说明了,在回城和“小芳”之间,知青们到底会选择什么,对她们的感情到底如何。“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发生的事情,他们一回城就忘掉了,都另外结婚生子了,从来没想过去把小芳们也找来跟他们共享改革开放时代的幸福生活。“小芳”之于那些忘恩负义的知青们,不过是一个青春期的恶作剧,如此而已。

  当然,我不想否认,“小芳”们并不都是像知青文学里描述的那样天真纯情,当然有很多人喜欢知青,是因为他们是城里人,跟农民不同,而且多少会有些想以后跟他们一起回城的想法。但是,如果说这是一桩交易,“小芳”们用她们的身体来换取一个城市生活的未来,知青们显然是不守信用的。“小芳”们如约献出了自己青春的身体,但是知青们却没有给予她们承诺的回报。在需要的时候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事都可以做,但是最后却并没有兑现他们的承诺,而是让“小芳”们在等待中老去了。

  知青们不知道跟“小芳”们发生关系意味着什么吗?当然知道,预约一个未来的城市生活,这是他们在这桩交易里的资本。在那个年代,一个未婚姑娘跟一个男人发生了关系,这不要说是在“封建、愚昧、落后”的农村,就是在城市,也同样是会招致严重后果的。男人也许过一阵子就好了,但对女方来说,她的未来就大打折扣了。知青们不知道吗,当然知道。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因为他们自私,他们只想自己,没为对方考虑过,也从没认真考虑过即使两人真的要在一起,未来他们会如何生活。

  干完那点事,提上裤子走了。回城的机会来了,头也不回地甩头走了。多少年以后,他们都已经成了成功人士了,才假惺惺地想起来了,于是唱一曲《小芳》,以纪念他们远去的青春。与八九十年代的知青文学里的那种悲情不同,这些年来的知青文学越来越有一种“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味道。他们的青春荒唐,但却精彩,农村、农民、牲口、人,在他们眼里都是一样的,只是他们青春大餐的佐料。

  知青的历史结束已经三十年了,但是至今仍然看不到任何对他们的作为稍有一点深度的反思,可见知青们从来不认为他们自己的青春时代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有什么罪过。文章在《走着瞧》里反驳彩凤的家人时说的,我认为主要这事儿主要是怪那驴。今天的知青们都把自己年轻时代的错误用一句轻轻的“那是一个荒诞的时代”就打发过去了。

  但是我想提醒一下那些还在热心地创作知青文学的人们注意一件事,今天的中国,虽然话语权仍然被知青们所掌握,但是农村的孩子也在一天天地长大。如果知青们不及早反思,若干年后的知青史或许就会完全被颠覆,被重写。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