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吴铭:美国会从这场战争得到什么

火烧 2022-03-11 00:00:00 国际纵横 1034
文章分析美国在乌克兰战争中的战略意图,指出其通过挑拨战争削弱对手,复制二战投机经验,试图重塑国际格局,同时探讨战争对国际形势的潜在影响。

  

1.jpg

  今天是2022年3月10日。乌克兰战争已经打了半个月了。现在,还看不到停战的希望,虽然俄乌在谈判。

  这场战争,显然,美国是罪魁祸首,北欧和欧盟是帮凶。从政治和战略上讲,是美国主导的乌克兰买办政府纳粹化和北约东扩直接威胁俄罗斯安全,导致了这场战争。从战术上讲,是乌克兰纳粹的挑衅,直接诱发了这场战争。

  但是,我们看到,尽管乌克兰败象已现、甚至看不到胜利的希望,美国人仍没有罢手的意思,还在继续“拱火”,在经济、金融、贸易等等领域无所不用其极地“制裁”俄罗斯的同时,还从舆论上发起了对俄罗斯的抹黑,并积极向乌克兰纳粹力量提供一切援助——尽管这些援助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战争,这样一个怪物,一旦放出笼子,就不是美国所能随心所欲地控制的。

  人,总是被曾经的经验有意无意地引导。美国对二战的投机态度和投机成功,或许给美国策划这场战争的提供了太多的暗示。

  日渐衰落的美国,欲振乏力,只能通过挑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战争,削弱斗争对象的力量,大打投机牌,乱中求胜,才能苟延残喘。甚至,我很怀疑,美国或许想复制二战投机的经验,再次挑战欧洲大战甚至全世界大战,然后从中渔利,再现二战后美国的辉煌。

  乌克兰战争之后,国际形势,会不会如美国所设想的这么发展呢?

  有可能,但也未必尽然。

  二战前,英国、法国,是当然的世界大国,是旧殖民主义世界秩序的主导者,尤其是英国。二战后,英国虽然在战场上胜利了,但是,在政治上却是惨败:它丧失了世界第一地位,丧失了霸权,丧失了自己的殖民体系。这些重大利益,显然是被美国人抢走了。法国,作为二战期间的投降国,虽然搭着美国的胜利班车,最后也算是胜利者,但是,和英国一样,二战之后,在美苏两国的夹击之下,也丧失了自己的殖民体系,成为某处意义上的美国的附庸。英法不是不想恢复自己的殖民体系,奈何,却受到了中国、苏联的反击。同时,美国方面居然也反对英法重视旧殖民体系。

  整个西欧,在二战后,迅速成为“第二世界”,不得不附庸于美国。应该说,损失最为惨重的是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旧殖民势力。按照它们的说法,世界的重心由西欧转移到了美国。

  至于德国,作为旧殖民势力的一员,国家分裂了,当然也是损失最大者之一。

  战后的欧洲,不得不把自己绑在美国的战车上,按照美国人的指挥,直接面临来自苏联的所谓威胁。

  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恐怕,1960年代法国不会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1970年代英国、法国也不会从美元体系中解放出来。

  可能,总之,谁也没有想到,战后的秩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居然是美国、苏联主导。更加没有想到的是,刚刚脱离殖民体系的新中国,居然也主导了至少二十年的国际秩序。

  至少,德国人想不到会这样。否则,也不会悍然发动战争。

  我们都喜爱和平,都反对战争。但是,不得不承认,战争,会改变世界,不管是谁挑起的战争。越是大规模战争,对世界的改变越彻底。

  今天,美国一手挑拨俄乌关系,制造了这战争,又一手挑拨台湾问题,似乎也想借中国解放台湾之际,制造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然后,美国再置身战争之外,从西线、东线两个方面,摇控整个欧亚旧大陆。这样,似乎,整个国际秩序,就回到了其熟悉的二战后的情形,似乎美国还真的有可能重新操控旧大陆。

  形势的发展,会不会如美国所愿呢?

  大家都从二战经历过,对于自己在二战中二战后的得失及其根源,大家心里都明白。

  至少,英、法、德,作为受伤害最严重的国家,内心深处是明白的。尽管美国还控制西欧国家还有中国的主流思想,但是,随着斗争的激化,思想,也是可能再次从美国的控制之下解放的。

  “第一次把姑娘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次把姑娘比作花儿的,是蠢才。”“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里。”历史往往会重演,但是,要认为历史会以同样的方式、一字不差同重演,恐怕就显得太愚蠢了。

  美国当前的居心,我看就是希望历史一字不差地再次重演二战。

  那怎么可能?

  战争会不会按照美国的剧本发展,要看战争有关方面的利益得失和取舍。

  毫无疑问,法国、德国、波兰,成了战争的一线国家。乌克兰,倒又退居其次了。

  目前,法国、德国、波兰,似乎有些觉醒,在和美国打太极权。美国拱火战争的行为,经过法国、德国、波兰的缓冲,力道也就没有那么大了。比如,美国要求波兰把飞机直接送给乌克兰,波兰方面则把飞机送给美国,由美国人来送。显然,波兰人还有些独立性,拒绝被美国当枪使。法国、德国,也开始对俄罗斯示好,要尊重俄罗斯的伟大。在制裁俄罗斯方面,因为欧洲需要俄罗斯的能源,且无可替代,所以,对俄罗斯的制裁,法国、德国也打了个很大的折扣。欧盟,也拒绝了乌克兰加入的申请。

  显然,北约内部、美国与西欧的矛盾,因为这场战争而激化了。美国“拱火”的效果,也打了个折扣。至今,按照乌克兰总统的说法,乌克兰还没有得到北约的什么帮助,禁飞区美国人也断然拒绝,武器装备,恐怕也远水不解近渴,所谓的几万、几十万民支援兵,也只是个数字。

  我现在想问的是,这场战争期间和之后,北约,还是以前的北约吗?美国还能主导北约吗?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会怎样?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会怎样?至少,不敢那么肆无忌惮地东扩了吗?要考虑一下俄罗斯的意见了吧?北约会不会名存实亡?至少,西欧会不会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取某种平衡态度?又或者,西欧会进一步紧靠俄罗斯?我相信,美国仍然会不遗余力、不择手段离间西欧和俄罗斯关系,但是,西欧的法国、德国,还有波兰,自己心里没有点数吗?

  亨利·基辛格2014年说过的一段正确的话,“如果乌克兰要生存和繁荣,它绝不以成为任何一方的前哨。”不过,我还是觉得,基辛格这话讲得太小气了,应该说,“如果西欧要生存和繁荣,它绝不可以成为任何一方的前哨,尤其不要成为美国的前哨。”基辛格老狡猾了,他不会这么讲的。

  现在,乌克兰战争表明,北约国家如法国、德国对美国言听计从,帮凶美国对抗俄罗斯,那它们就必然是美国的前哨!美国可以躲过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打击,德国、波兰、法国,则无路可逃。

  我想,今后的欧洲,可能是多事之秋了。但是,美国想如此前那么随意控制欧洲,恐怕也不那么容易了。这对美国,是不是一种损失?

  如果北约不是以前的北约,那么,二战前的那种对于美国投机极其有利的形势,还会再现吗?

  如果北约不是以前的北约,二战前的那种欧洲形势不再现,那么,美国在东亚的阴谋,会不会受挫?

  又显然,中国当前的发展趋势,似乎不利于美国对中国的控制。

  所谓新型大国关系,显然不是“与国际接轨”“中美关系是中国的核心利益”那种中美关系。当然,真正构建中美间的“新型大国关系”,恐怕中国还有很大阻力,毕竟,美国金融寡头势力在中国建立了坚固的桥头堡,几乎控制了中国的经济金融思想和政策制定、瓦解了中国的货币发行权、在中国建立了美国控制的金融机构并控制了中国诸多行业领域。仅仅从经济金融上看,中国的形势似乎对美国极其有利。不过,也要看到,中国近年采取的限制资本无序扩张、野蛮增长、清理娱乐圈媒体圈资本、共同富裕、打击政府与企业沆瀣一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些政策虽然还没有触及收回货币发行权、重建人民币主权这一根本问题,但是,随着斗争的深入,谁也不敢保证中国就不采取措施打击来自美国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并收回人民币发行权、重建金融主权和货币主权。考虑到中国是当前支撑美元霸权的最关键的支柱,如果中国这根柱子倒了,那么,美国在东亚的战略框架,也就垮掉了。日本、南朝鲜、中国台湾呢?我认为,在整个东亚形势中,这三个地方,显然不具备决定意义。

  再说,当美国在欧洲受挫、在中国受挫之后,日本、南朝鲜、中国台湾甚至东盟的立场,谁能保证不会变化?

  至于拉美、非洲,还有亲近美国的加拿大、澳大利亚,似乎并不能支撑美国的霸权。

  印度呢?如果俄罗斯、中国在反美斗争中取得胜利,西欧远离美国,那么,印度干么还要紧跟外强中干的美国呢?

  总之,我看,这次乌克兰战争,尽管是美国的玩火,但是,国际形势朝哪个方向演化, 美国人是控制不了的。

  甚至,长远地看,美国可能是损失最大的一方:不但失去乌克兰,失去俄罗斯,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失去西欧,连带着失去中国的买办资本势力,甚至其在日本、南朝鲜的地位,也会动摇。接下来,可能,印太战略,无疾而终。

  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已经倒下,接下来,第二块也会倒下,第三块,第四块……

  需要提醒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主动推动而不是坐等形势的发展。这一点,很可能被国际关系专家们忽略。

  让我们观察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