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土地准私有化!谁人叫好谁人哀愁

火烧 2018-12-26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土地准私有化引发广泛讨论,非农建设用地不再必须国有,可能影响土地使用权转让。文章分析土地私有化对城乡差距、房价及农村发展的影响,指出资本与行政力量的主导地位。

  12月23日,新浪微博账号“央视新闻”发出信息,“我国非农建设用地将不再‘必须国有’”。

  这消息一出,是不是意味着我国的土地开始朝私有化方向进展呢?而《新京报》在24号的报道中,则直接使用标题《重磅!我国非农建设用地将不再“必须国有”,朝“准私有化”迈出关键一步》。

  在百度百科上,“非农建设用地”的定义是:

  相对于农业建设用地而言,它是指用于农业之外的一切工程建设以及其它建设设施所占用的土地。

  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工矿企业用地、集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用地。

  而“农业建设用地”则是:

  农业建设用地是指农、牧、渔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修建的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永久性晒场等常年性工程设施用地。

  草案虽然没有改变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属性,即土地到底是否属于国有、集体所有还是私有,但却使土地使用权转让时,无可避免地发生资本直接与土地实际使用者进行谈判的局面。因此被称为”准私有化“。

  由此可见,如果这一草案落实,将会是对我国土地性质影响广泛的一次变化。对于土地私有化,实际上一直有人大力鼓吹。其中就包括房地产资本明星任志强等。

  任志强以美国老布什、卡特两个前总统可以卖了自己庄园,在城市买很多套房的例子,提出过通过土地私有化,来解决城乡贫富差距问题;近年又提出通过土地私有化,来解决房价过高问题等观点。

  但如果从现实人群特点、阶级特征来看的话,土地私有化根本不会出现任志强给我们描述的美好前景。

  从我国现在的农村状况来看,农村还存在着大量的贫困人口。改革开放虽然是从农村开始的,主流话语更声称改革开放是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农村青壮劳动力外流到城市,却是一个最基本,也是城市资本发展最为基本的条件。这么多年来,农村发展变得越来越依赖于各类补贴,农村的公共服务变得越来越少,“空巢化”、“老龄化”成为了农村社会的普遍面貌。

  在之前的土地流转改革当中,虽然宣传说的是将土地流转到善于经营的农民手里,但实际上,把土地流转到企业、资本手里,才被真正看成土地是被“高效利用”起来。各地方政府的土地改革工作报告中,也特别强调自己有多少土地是流转到企业资本手上,并以此为傲。

  而如果想象土地私有化之后,土地所有者能够通过与资本的谈判,来在土地转让过程中,换得不错的补偿价格,或者是换得不错的住房补偿,那真是太瞧不起资本及与其相勾连的行政力量了。

  任志强提出土地私有化之后,房价会随之下降的观点,理据就是土地私有化后,房地产资本便不再需要高价换取国有土地。因此土地价格下降了,房价价格自然下降。由此可见,在房地产资本大佬心中,早就想好土地私有化之后,如何大展拳脚,再战一回。广州、深圳城中村的拆迁致富神话,很大程度上就是村民得益于土地村集体所有。在谈判桌上,是一个一个逐个击破更加容易,还是面对一个集体更加容易?

  土地私有化,更多的是为资本能够独占资源掌握便利。而在我国,在农村“空巢化”、“老龄化”的状况之下,如果连土地私有化都放开了,资本要占据更多的土地,真的是一件太过简单的事。在农村里,除了血缘家庭之外,还有什么纽带可以阻挡资本的进攻呢?

  过往,众多的社会学研究者将农村土地视为外出打工人员的“最后保险”。意思就是,这些外出打工的工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小困难像被骗了钱,或是一时找不到工作,大的困难则是遇到像2008年那样的经济危机,工业区里出现大量的工厂倒闭、搬迁、外移,这些来自农村的工友们起码都可以选择回家,依靠农业经济过一下日子。

  但现在随着土地流转、土地私有化的推行,在外打工的工友,不单可能回老家之后没有农业经济可以做,甚至可能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只能更深程度地依赖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依赖资本市场的变化来过日子。

  所以,当任志强拿老布什和卡特两个美国前总统的例子,来说土地私有化可以处理城乡问题时,实在是赖皮。且不说欧美国家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变化后,现在农业工作者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看天吃饭的农民了,单就拿美国前总统的待遇来看待中国农村问题,那还不如说美国总统们在股票市场投资收益多少,那干脆咱们都效仿他们来个炒股致富?

  如果有人说在21世纪,在我们身边,“圈地运动”会再次发生的话,这可能不是一个笑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