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维迎林毅夫经济论战的一点想法
这几天,林毅夫和张维迎就经济发展需不需要政府扶持掀起了学术论战,由于二人的高知名度,以及有可能会关乎国家以后的经济政策走向,在国内,各方拥趸者很快跟风进行混战,成为一时的学术争鸣。连发改委都卷入了进来,面对媒体的追问,9月14日,在发改委发布会上,针对产业政策的争论,发改委表示,也在认真评估当前的产业政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现有的产业政策确实存在与新常态不相适应的地方,从目前产业政策的实施情况看,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难题,我们要通过相关的调整来使这些政策适应新常态的需要。
对于林张二人的经济政策说明,我大略也看了一下。就我自己来说,我还是较为倾向于林毅夫的观点。无他,社会进步发展的结果。因为社会发展到今天,像伽利略,法拉第那样,几件简单的物理化学装置,就能推动社会发展的时刻已经走到了尽头,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物理化学的新发现都太昂贵,甚至于单个国家都有点儿吃力,所以,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规划和投资。
或许有些人会说,你说的是物理化学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有什么关系?但目前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就是建立在物理化学的发展,才发展起来的。就像张维迎先生案例指出的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日,那是拜托物理化学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美国政府,经济补助美国军方发展互联网的结果,没有美国军方的互联网的 发明和创造,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趋吉避凶,就利去害,是人天生的本性。只要看到有利润,很快就能集聚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饱和性的对对这一产品进行科技攻关和深耕,应用得以迅速普及,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电子行业不就是这样的套路吗?
私人太急功近利了,没有大局观和战略观。完全指望他们,得不偿失。看看山西早年的煤炭产业。为了利润最大化,跑马圈地,互相斗殴,乱挖坑道,只挖富产区,贫产区直接丢弃,造成大量的浪费。前年湖南“镉米”事件暴露的问题也是一样。私人企业主为了自己的利益,胡乱倾倒矿渣,污染大量的土地,河流。自然的复原,需要的财富,私人企业主获得的哪一点效益,九牛一毛。但这样的事情,私人企业每天都在上演,你敢放开手让他们做吗?就连张维迎宣传的自由经济的美国,五大湖的鱼虾,由于重金属的污染,到今日没有任何人敢拿健康开玩笑,吃五大湖区的鱼虾,而这个结果也是私人企业主的杰作,张维迎先生为什么不拿出来宣传一下呢?
我们也可以比较一下中国和西方国家基础设施,看看有没有必要有国家实行战略指导和规划。中国的铁路公路电力网略通信等基础设施,遍及乡村,城市。而西方国家呢?即使在纽约市内,一张电话卡,由于区域的划分和割据,都不能保障畅通,可是在中国,不要是城市内,就是乡村,边疆都可以畅通无阻。你说,到底是国家指导规划好,还是私人独立发展好?
若没有国家指导规划投资,那些山村的铁路公路电力和网略通信设施,鼠目寸光的私人资本会干?张维迎吹嘘的自由经济的西方国家的真实情况,这方面为什么不拿出来晒一晒呢?为什么不能大度的展示自由经济的全面情况,非得别有用心的摘录对自己有用,而对自己不利的直接无视,并且不列出来让人选择,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目的?就这方面而言,张维迎的为人比茅于轼更加猥琐,毕竟人家茅于轼还敢说,“富人给我钱,我当然要维护富人的利益”。茅于轼直直白白,做小人也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比张维迎要值得尊重。
正好9月15日,有新闻说,美国比尔 .盖茨说他计划在绿色能源领域投资20亿美元。此外,他还呼吁私有经济领域的其他亿万富翁加入这个行列,帮助美国在2050年以前终结使用化石燃料的历史。但同时盖茨也坦率承认,私营部门过于自私低效,若没有政府研发的帮助,不可能独立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盖茨接下来说了其他亿万富翁们不敢说的话,甚至显得有些“左倾”:政府研发的作用和效率,远比私营部门更高。
“自二战以来,美国政府主导的研发几乎定义了所有领域的最先进水平,”盖茨说:“而私营部门则普遍显得无能。”这可是自由经济美国人的观点,和张维迎的观点相左啊,非常的可笑!不知道张维迎先生能不能笑得出来。
但也不能说张维迎先生的观点一无是处,经济这个东西,放任了就有可能适得其反,但管理过度,确实会阻碍产业继续的发展。适度的竞争是经济发展先决条件。而这方面用什么样方法,能够激起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经济良性发展必要条件。建国初期的公有制达到过这个目的,改革开放后也出现了这一现象。“三王不同礼,五帝不同俗”,社会的发展,经济政策必定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改革,但无论如何改革,追求个人“主观能动性”是改革的目的和归宿。
正好前几天有人博客说,为什么战争年代社会进步快,真才实学可以胜出。因为战争时期的任何思想很快得到检验,且鲜血淋漓,为了生存,你必须立刻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如“遵义会议”选择毛泽东一样,不那样,立即就灭亡。什么权威?不能胜利,不能生存的都是垃圾,即可就被抛弃。但和平年代不一样,没有办法立即检验真理,没有生存的压力,所以错误的思想可以滥竽充数的生存,所以权威可以打压摧毁新生的力量,甚至于一些孱弱的,有可能改变世界的力量都不能幸免。比如产生于希腊的“民主自由法制”,一千多年后,资本主义革命成功后才得以走上舞台。
学术自古以来不怕争论,争论的越激烈越好,在双方的不断地攻防里,不断地完善自己学说的过程里,适可社会发展的经济策论会不由自主的呈现出来,这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虽然我已先入为主的加入了一方战线,但却无减我对双方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