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关于把公权利关进笼子的一点思维

火烧 2016-07-01 00:00:00 网友时评 1043
文章围绕把公权利关进笼子的改革政策展开,讨论权力与资本的关系,分析经济政策分歧及国企改革方向,强调国家对金融资本的掌控重要性,反思中国经济发展路径。

  安倍经济学的新旧三枝箭成为了历史的笑谈,咱大中国李中堂先前推出的互联网+,P2P和全民创业也钻入了历史的故纸堆。毕竟,李中堂还在执政期内,旧的经济政策不合时宜了,必须有新的政策进行补充,这不,又推出了国企改革的国退民进和把权利关进笼子的政策。不愧是改革派历以宁的高徒,一脉承袭,铁了心的想把中国私有了,完成老师未竟的事业。

 

  据说,前一阶段《人民日报》推出的一系列经济访谈,就是“南院”和“北院”政策分歧的结果。在国企改革里,李中堂不断地说,让民营企业进入国企的每一行业,真正的让利与民。随后总有另一个声音在媒体上断喝,中国的经济改革必须以公有制为主题,那些以为国企改革就是全面的私有化是完全不切实际的。高层不断的唱反调的,互相矛盾经济政策声明,说明中央高层对经济理论和路线,是不合的,分歧的,甚至于是相反的。

 

  我无意继续深挖所谓的“南院”和“北院”的矛盾和分歧,一来他们和我等屁民没有关系,二来和我文字的主题不契合。主题凌乱,南辕北辙,会让方家笑掉大牙的。还是回归自己应有的位置好。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我这篇文字主要谈谈李克强的把“公权利”关进笼子里,让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任意驰骋的问题。

  说实话,无论是权利还是资本都是好东西,都是硬暴力。都和唐太宗说的水一样,既利人,又害人,关键看掌握在谁手里。

  哲人说,这个世界有两个东西可以改变人的思想,一是金钱,一是暴力。权和社会的社会资源,物质资源息息相关,所以他比“利”更为暴力。当然,“利”到一定阶段和“权”是称兄道弟的,权利更多的时候是一体两面的同一化身,只是深究起来有所区别。

  东西方的文化自古以来是本质不同的。中国是“利”为“权”服务,西方正好相反,是“权”为“利’”服务。几千年的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的翘楚,只在近代,才落后于西方。现在中国又走上正道,翘首可待,很快,中国就会又走在在经济上凌驾于西方之上。某人打算用西方的药丸喂食中国,不是脑子有病,就是别有用心。

 

  金融资本在绝大多数时候在国家手里都比在私人手里好。与国与民都是如此。官方为了自己的政权可以延续,讲的是可持续发展,私人资本更多的时候没有这种思维。他们”利”字当头,贪婪成性,所谓的仁义,被“利”阻挡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我们观察中国的历史,改朝换代,大都和土地和财富的兼并密不可分。明朝崇祯年间,北方后金不断的做大,侵扰边境,国内农民起义遍地开花,内交外困,国库枯竭。崇祯皇帝向大臣筹款30万,用以军事,保家卫国。手下官僚一个又一个比穷,哭穷,说自己艰辛,生活困难,没有钱。崇祯无可奈何,眼看着大明江山的沦落。不久之后,李自成攻陷北京,从这些哭穷的官员手里搜刮的钱财达七千万两之巨。

 

  我老家有一句话,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把过多的财富让给私人,和自己执政权让人一样。

  或许,崇祯的故事过于遥远,我们可以看看目前西方资本家的嘴脸,也可以给现政权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想想当有一天把私人资本做大,自己未来的明天就是现在西方翻版。本来在金融危机里,国家的大投资才能使国家经济走出危机的陷阱。但西方都是私人资本,资本的逐利性,没有一个资本家愿意投资,他们宁愿把资本放在银行和大宗商品,黄金里,也不愿进入基础设施和实体经济的投资。哪里风险大,而且获利周期长。金钱还是攥在自己手里踏实,有保障。更何况资本没有国界,可以随时在另一个国界国家生根发芽。有能力的资本家不愿作为,没有能力的只能和国家一起沉沦下去,却无能无为力的拖一把。假如中国真的实现了李克强的梦想,今日的西方就是明日中国的剧目。

 

  至于宣传的民营企业的效率高,鬼才相信,他们不过一靠无羞耻,敢于作奸犯科,一靠盯紧手下人,把原先国有企业贪污的转化成自己的利润而已。归根到底,王八笑老鳖,半斤八两,一样的货色。李小鹏撰文说,在保险行业,私人保险公司说自己是商业公司,那些年老体弱的,多灾多病的,人家说自己是商业公司,不承保,或加大承保资金让你自动退缩,他们只抢优质客户,风险极低的客户承保,而有风险的让国家托底。然后说自己会经营。而对于自己的贪婪和无耻只字不提。这就是民营企业会做生意,大言不惭,无耻贪婪的生意圣人就是这样来的,你看简单不简单?

 

  而我们的中堂大人,李克强总理竟然在放任这种作为,他到底站在谁的立场上,是不是一目明了,好像和最广大的人民利益背道而驰吧?看样子李中堂不愿做被最广大人民爱戴的,周总理那样的好总理!

 

  我看是的,你说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