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郭松民:姚总经济师何苦懂了装不懂?

火烧 2007-12-1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质疑姚总经济师对猪肉涨价的解读,指出其忽视成本推动因素,认为农民并未真正受益,同时批评当前经济分配不均,劳动者收入增长缓慢,引发对CPI上涨与民生问题的深思。


姚总经济师何苦懂了装不懂?


郭松民


 
今天有这样两条新闻,看了以后不禁让我产生了一种“黑色原来竟是白色”的荒诞感:一条是,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9%,预计全年CPI涨4.7%,为1996年来的最高涨幅(12月11日 国家统计局网站);另一条是,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称,猪肉涨价有几大好处,农民受益(12月11日《人民日报》)。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原来占据舞台中心的主流经济学家们或淡出,或易帜,节目少了许多,大家不免感到有点寂寞。在这种情况下,姚总经济师伴随着高涨的CPI,大踏步地走到了聚光灯下。他的特点在于,虽然CPI的不断上涨已经让老百姓叫苦不迭,但他却总有办法把这说成是无害有益的。
 
这次仍然是这样。在姚总看来,猪肉涨价的好处很多,第一条就是农民受益,“怎么来看猪肉价格?看你站在谁的立场上。如果要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这次猪肉价格上涨是好事,农民增收。”姚总关心农民,我首先向他表示敬意。但究竟“怎么来看猪肉价格”,我以为也不能单看立场,还要看肉价上涨的原因,否则站在谁的立场上都是白瞎。
 
那么,这次肉价上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需求拉动型的?还是成本推动型的?如果是需求拉动型的,那就意味着市民和农民都得到了好处:市民吃了更多的肉,农民卖了更多的钱。但这次肉价上涨却偏偏是成本推动型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关方面被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商忽悠,用大量的玉米去搞所谓“生物替代型能源”,导致猪饲料价格猛涨,再加上小猪崽价格上涨,政策调控缺乏预见性等原因,致使农民养猪的成本急剧增加。
 
如此看来,今年的肉价上涨,对城市居民来说,自然是雪上加霜,对农民来说,也是未见其利,先受其害。好处在哪里呢?姚总经济师?
 
至于姚总说的第二大好处,即“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全国社保提高15元,北京提高20元”,就更人感到哭笑不得了:暂且不说补贴的那点钱远远赶不CPI上涨的速度,也不说很多低收入的市民并不能享受补贴,即便是真的“完善”了,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对CPI的上涨感恩戴德了呢?如果这个逻辑可以成立,那我就主张让CPI搭乘发送“嫦娥一号”的火箭,高到一定程度,我们就直接进入“按需分配”的天堂了。
 
也许,真正应该追问的问题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CPI的上涨为什么仍然不是需求增加造成的?但恰恰对这个问题,姚总却避而不谈。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从他在同一个场合的谈话中看出一点蛛丝马迹——姚总在谈到宏观经济形势一派乐观:一是财政收入有大幅度增长,“2006年收入是3.9万亿元,今年恐怕要达到5万亿元”;二是企业利润有大幅度增长,“去年企业利润增长速度是31%”。那劳动者的工资增加了多少呢?姚总戛然而止,不往下说了。
 
他不说有人会说。学者仲大军在研究一个企业时就发现:这家全国最好的电器企业,每年上缴税收和自得利润分别都在两亿以上,而工资总额仅占一个零头:不足7000万。这种分配格局在中国的宏观经济领域中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就是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创造的财富,大部分并没有落到劳动者的口袋里,他们当然也就没有能力多吃肉,去和养猪农民双赢了。
 
一听见肉价涨了就认为农民赚到了钱,这是居委会大妈的经济学水平,而不应是统计局总经济师的水平。姚总是真的不懂呢,还是懂了却装不懂?我不明白,有谁明白吗?
 
http://news.qq.com/a/20071211/000560.htm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071211/10054275596.s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071211/10204275755.shtml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