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统一文明延续应建设好发祥地
按:东北和西北要建设好,保护好环境,保护中华人文历史遗址。特别是发展教育,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大学,培养招收全国的人才,在那里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地杰而人灵,接受中华发祥地的认同。其实各国招收留学生的目的就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不能因为出现海洋经济和新丝绸之路就以为传统发祥地无关紧要了,历史上,东北西北的人们进入中原,不重视发祥地了,控制力就丧失,出现了严重的外患。
古今中外,一切坚持旧事物的,特别是坚持旧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最逆理而动,只能挨打灭亡,只能腐朽败坏,内忧外患。无一例外。一切兴旺发达的,都是开创新事物的。一切用旧事物对抗新事物的,不但不能维持,反而毁灭性失败。落后就要挨打只是其中最明显不过的常识了。
中华的统一和文明延续,不能用坚持旧事物特别是封建思想意识形态的方式方法,一是根本不可能,二是逆理而动,只能损害中华的生机活力,只能适得其反。
中华文明的延续,一方面革故鼎新。还在于真正的培根固基,必须建设好发祥地。才能长久的维持中华的认同,影响全世界中华人。
发祥地和中华人文要建设好,如炎黄子孙的名号,拜祭黄帝,就起到了全世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东北和西北是中华民族乃至东亚、北亚的发祥地。直到清朝建立,这是历史一贯的。
历史上,凡是中华发祥地沉寂的,中华就陷入分裂。上古黄帝时期直到夏朝,都已经是大一统的,自夏商开始,周边开始分裂,到了周朝兴起才结束分裂。
周朝没有建设好发祥地,清朝也是这个失误,最终导致国运倾覆。汉朝唐朝控制西北东北,国势就强盛。
其实考察全部历史,东北西北沉寂,或者不重视东北西北发祥地,失去了控制,国运就倾颓,远东就出现分裂,这就是远东的历史。中原南方的政权,国势国运的历史更是证明。
东北和西北要建设好,保护好环境,保护中华人文历史遗址。特别是发展教育,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大学,培养招收全国的人才,在那里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地杰而人灵,接受中华发祥地的认同。其实各国招收留学生的目的就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不能因为出现海洋经济和新丝绸之路就以为传统发祥地无关紧要了,历史上,东北西北的人们进入中原,不重视发祥地了,控制力就丧失,出现了严重的外患。
红山文化和神木石峁遗址,证明东亚、北亚的根都是中华。
东北和西北的人文历史是中华和亚洲文明发祥地。红山文化是古代传说最全面的。
东北亚在几万年以前,向北成为通古斯所有人的共同祖先,并且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向西发展到了西北以至新疆,黄帝部族应该是又一次从东北发展到西北的结果,所以黄帝时期人文受到红山文化全面的影响。
据考证商朝祖先发祥地也是距离红山文化不远的地方。印第安文化据说和商朝有相似之处,上古时期,航海及其困难,是东北亚和远东中部存在文明纽带,那时候的先人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
石峁古城应是黄帝部落的发祥地,然后向中原进军,后来的周秦唐同样如此。其实自人祖山文明开端后,就是向东发展最终进入中原的。
新中国就是从西北开始打江山的,解放战争的东北解放军部队从东北打到海南岛。
夏朝以前,全世界北半球气候温暖湿润,文明出现大发展。夏朝中期,北半球开始变冷,这也对北半球文明发祥地造成不利。所以,现在的文明发祥地需要保护好环境。
附:“中华第一村”查海遗址
查海遗址位于红山文化分布区内。有最早的龙纹陶片、最早的玉器,是红山文化的根系。玉器、房址、陶器、龙纹反映了社会生产、关系的进步性,这已是中华文明的起步阶段。中国文明起源,北方先迈了一步,查海七、八千年的玉器就是证明。查海遗址大型石塑龙堪称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最早、形体最大的龙形象。
与查海遗址同时代、面貌相近的文化遗存分布于邻近的内蒙东南部、河北承德、北京北部。其中著名的主要是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这些文化类型通称为兴隆洼文化。
历史学教授雷广臻研究发现,中国古文献记载的黄帝图腾(熊、龙、龟、云、鸟等),均有红山文化玉器与之对应。在中国著名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中,只有红山文化(主要是玉器)与黄帝有这么多的契合。
牛河梁大金字塔顶炼红铜的遗址,与“女娲补天”神话传说中女娲炼五色石的情节十分吻合。
在华夏子孙中,很多人都听说过“女娲补天”的故事,但多少年来,是否真有“女娲”其人一直是个谜。日前记者到辽河流域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采访,惊喜地获知这里许多重要的发现都与女娲有关。
古籍记载中,女娲的第一大功劳就是“抟黄土做人”。而牛河梁女神带有肢骨的塑件,与古籍记载有惊人的相似。
奇怪的是,这两座积石冢中出土的玉龟均无头无尾无足,浑然一体。它到底意味着什么?联想到古籍记载中女娲补天时“断龟足以立四极”的神话传说,这个无头无尾无足的玉龟不也与神话传说相契合吗?
查海遗址虽然时代很早,却具有相当的进步性,出土的玉器,经科学鉴定,都为透闪石软玉,其中“玉块”做工之精尤为令人叫绝,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的真玉器,堪称“ 世界第一玉”;已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世界发现年代最早的真玉器候选世界纪录。
出土的龙纹陶片不仅在形象上,而且有鳞状的表现纹饰,都已具备中国古代龙形象的基本特征,比我国先前发现的兽形玉猪龙还早近3000年,是更原始的龙的雏形,堪称“华夏第一龙”;
揭露出的房址规模较大,呈方形,每座房址内生活用具,生产工具配套,排列有序,并表现出每个生活、生产单元的相对独立性,特别是在第5次发掘中揭露出的连体房址,表明当时已出现了原始的祭祀的活动;以简形罐为主要形式的陶器群,纹饰复杂多变,以压印之字纹饰,栉目纹为主,细密整齐,布局分段而有规律,并出现了压印的勾连四字型纹饰。
查海文化是红山文化的源头,被称之为5000年文明曙光的牛河梁“女娲庙”就源于这里,从查海遗址的文明起步,到红山文化早期国家的诞生,二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查海遗址以其8000年的久远年代,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先行了一步,起到了勿庸置疑的“龙头”作用,因此,查海遗址堪称“中华第一村”。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工艺水平较为复杂,已经有了专门分工,同时,使用者也都是等级身份较高的人物,说明当时社会分工已导致社会分化,这同房址,陶器,特别是龙纹出现所反映的社会生产,社会关系的进步性相一致的,这正是迈出原始社会,跨入文明之门,中华文明的起步阶级。
为此苏先生为查海遗址题词:“玉龙故乡,文明发端”。
查海遗址“中华第一村”,八千年前古老文明。
1994年,查海遗址曾发掘发现的一条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这条龙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砾岩摆塑,全长19.7米,龙头部最宽处约2米,呈昂首张口、弯身弓背状。这样的龙形在后来的考古中又有多次发现:1987年由濮阳市文物工作队发掘发现于一座形式奇特的墓葬内。该墓中部有一具成年男性骨架,大体呈头南足北的仰卧直肢姿势,在人骨架的东西两侧以蚌壳摆塑了龙虎图案。龙虎头北尾南,与人骨架的头脚方向相错。其中蚌壳龙位于人骨架的东侧,长1.78米。龙昂首、曲颈、弓身、前爪扒、后爪蹬,状似腾飞。2004年,考古学家又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一个大型的绿松石龙形器,年代大概是3700年前后,这说明查海龙对后世龙形产生了重大影响,堪称中国龙的原型。
石峁遗址,陕西神木宏大古城,史书无记载。距离呼和浩特不是很远,距离赤峰红河文化也不是很远。必须明确的是,在当时的气候条件,据历史传说做最保守的估计,从石峁遗址周边北到内蒙古新石器遗址、西部远至敦煌、南部到达四川,东部到达中原和长江流域,都处于黄帝中央政权文明影响和领导。
石峁遗址没有历史记载,可能是以后的中原王国隐瞒历史,恰恰当时的戎狄之地,反而是文明发源地,本来都是炎黄子孙。《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指出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
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人祖山,距离神木石峁遗址和岐山都不远。甘肃天水人文历史悠久,李渊李世民就是天水人,距离陕西神木和岐山县都不远。
历史人物的母亲和母亲家族其实比诞生地更重要,成吉思汗的母亲和母亲家族就起了决定性作用。秦始皇在这方面就与成吉思汗的命运截然相反,赵高更造成秦朝毁灭。毛主席的母亲和母亲家族起了决定性作用,是母亲家族的人影响和资助毛主席,“王季范对我的一生影响极大,可以说,没有王季范,就没有我毛泽东的今天!”。毛主席所以对王季范好于文运昌,是不想让文运昌因皇亲国戚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这是真正的爱护文运昌。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