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杨思基: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实现人格身份平等、权力平等与按劳分配,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的健全完善和巩固发展?

火烧 2016-04-25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如何通过干部选拔与管理制度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格身份平等、权力平等与按劳分配,强调群众路线与实践检验在领导体制中的关键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实现人格身份平等、权力平等与按劳分配,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的健全完善和巩固发展?

杨思基(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

  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改革路线,就需要有坚持社会主义的干部路线和与之配套的强有力的干部组织管理办法。而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领导干部的选拔与任免能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领导干部能不能真正带领群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质的改革开放,全身心地将自己投入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并作为人民社会公仆接受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制约,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威信依靠和领导人民群众担负起上述历史责任和重任,他们能否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来制定路线与各种决策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避免走资本主义歪路邪路,是构成和决定我们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为完成实现我们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搞好我们的干部选拔制度与组织管理制度的改革,我们必须打破中国历史上一直沿袭至今的“科举制”和官员自上而下任命制,改变和打破从家门到学校门、从高等学校门到高学历、从名牌大学高学历出身到官门的官员选拔偏见和积习,打破官民之间的身份壁垒和身份差别待遇,让所有领导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现能官能民,能上能下,在群众优秀代表先进分子中选拔领导干部,形成经实践检验能联系群众切合实际解决问题和矛盾能治国安邦者上、脱离群众和实际无能无管理实绩者下的领导干部正淘汰干部选拔任免机制,形成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上下结合、上下双向制约的干部管理体制和机制。因为我们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就要求我们要把选拔与任免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和权力交给广大人民群众,由所任免领导干部的相关地方和单位的普通劳动者来决定他们领导干部的选择和任免。因为领导干部选不好,利益受损的是国家社会并首先是他领导下的群众,广大人民群众最有责任也最关心领导他们的领导干部是否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责任心,是否有能力和威信来领导组织他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且也只有人民群众经过实践对他们的领导才会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识路线和党的群众路线进行并做好我们干部选拔制度与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仅非常需要,且已经是决定我们目前社会主义改革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方向并最终取得社会主义改革决定性胜利的根本性、关键性条件或因素。

  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任何人本身都是人格平等、身份平等、权利平等的,任何人都不享有任何特权,除了自己的能力与为社会的贡献有所不同而根据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在劳动收入方面存在与其劳动贡献相联系的实际差别以外,一切因出身而形成的身份地位的差别都将被作为社会主义革命改造逐步革除与消灭的对象。任何一个人首先都必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者,而且只有在其位,谋其职,尽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接受来自群众和大家的监督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和他人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创造出相应的社会财富和成果,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与委托授权而享受与其职责贡献相联系的一份权力,并在其公共管理职责与其所担负的公共权力职权范围内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或社会公仆来履行自己的职责。

  任何人在未得到大家信任与委托授权或因其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责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严重失职而被群众罢免的人,他就不应再具有超过普通劳动者的公共管理职责和权力,不再享有与这些职责和权力的行使相联系的任何身份特权,不应再继续按与其原来职责和劳动性质相联系而形成的劳动收入计酬标准和办法来计算和确定他个人的收入水平与工资标准。

  个人在什么位,干什么事,担负什么样的责任,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决定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权力和身份,并根据同行业相同工作的工作标准与劳动贡献计量标准和办法来衡量和计量每个劳动者的工作职责履行情况与劳动成果大小。不同行业不同工作都要根据各自工作性质和差别制定出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并能够相互比较的标准的工作绩效标准和劳动计量办法,按照每个人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绩效来竞争上岗,淘汰落后,鼓励先进。鼓励不同行业、不同工作类型的人员跨行业、跨工种相互流动,通过流动和竞争形成和实现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之间的各种关系平衡与协调,实现劳动投入平衡与劳动计量衡量标准的相互比较、合理与公平,并根据这样确定的劳动计量标准来计量每个劳动者的工作绩效和劳动贡献,来确定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个人收入多少。个人不在其位,不担负相应的工作任务履行相应的职责,当然他也没有相应的劳动贡献和工作绩效,当然也就无权享有与其劳动贡献和工作绩效相联系的劳动收入或劳动报酬,而只能使其根据国家社会的社会救助标准与规定来获得个人收入作为他个人生活的保障和来源。

  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制度的健全完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实际发挥作用,显然是以上述关系与社会运行运转机制的形成和实现为条件和基础的。有没有真正形成上述关系与社会运行运转机制、国家社会和企业的管理机制,是判断我们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改造有没有真正完成和实现最为客观的客观标准与判断依据,当然它们也是我们判断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究竟有没有彻底完成与实现的判断标准和依据。只有把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健全完善起来,巩固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的各项管理工作和管理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需要而确立和发展起来的,劳动人民是国家社会主人的地位才能真正确立起来,劳动者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形成并充分调动起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因此也才能得以顺利发展并充分展现其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