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权力关进笼子”与强化“落实是九”-- 给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点“赞” (中篇)
“将权力关进笼子”与强化“落实是九”
给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点“赞”
(中篇)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是最具历史性意义的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这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外来强加的,是习近平在领导和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的实践中自然形成的,是经过历史证明、实践检验、群众公认、全党认同、实至名归、当之无愧、形势所求、水到渠成。这让党心大振、军心大振、民心大振。
三赞:建章立制抓紧“将权力关进笼子里”
总结改开以来,腐败高发态势为何难以从根本上遏制?要害在于缺乏制度防腐,仅仅靠一般性的要求,绝对是“牛栏关不住猫”。习近平在出重拳惩治腐败的同时,抓建章立制,抓制度建党,抓制度反腐,可谓编笼子“新法”迭出,装“猫虎”争抢时间,这就成了习近平倾心、倾情、倾力地抓全面从严治党,一个极为鲜明的特色!
1、高度重视“编笼子”。“十八大”闭幕不到两个月,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中共党第十八届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说明习近平对制度反腐早就胸有成竹,制度反腐也成了习近平反复强调的一个重点。为“注重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树立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8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分别从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用高压反腐赢得时间,用制度去管长远,抓紧建章立制,这是习近平从严治党寻找长治久安。
2、将权力装到“笼子”定下时间表。共产党从建党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用了30多年,共产党从“一穷二白”到建成世界第六工业强国才用了27年。而改开搞了30多年,还老讲“体制机制制度不健全,对权力监督不到位”?试问:什么时候能健全?什么时候能到位?什么时候能将权力装到笼子里?习近平刚当总书记,就在2013年元旦前和1月初的两次政治局会议上严肃地指出:“党在今后五年时间内,将面临着一场自我反思总结、自我改造、自身建设的生死存亡抉择,人民和历史留给共产党的时间是不会无止境的。”看清楚没?习近平给出了时间表,那就是5年改造党!
3、用法规制度“编笼子”定出五年规划。2013年5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颁布,首先对近4000件中央文件进行梳理,将其中767件属于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纳入清理范围,以便扫除制度建设的障碍。。2014年废止和宣布失效691件党内法规,重新确认了现行有效的135个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其中,有关反腐倡廉的文件34个!
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发了两个五年规划,一是中办法规局起草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军委及总政治部依照本规划纲要精神,编制军队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还有一个就是中央纪委起草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力争经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涵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主要领域、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为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4、编笼子要解决14个重大问题。反腐败不仅要抓贪官污吏,更要预防最低限度的出现贪官,对于后者,习近平明白无误的指出,当前依靠制度需更深层次的解决14个重大问题。即,如何实质限制和制约党政和部门“一把手”的权力?如何创新反腐本身需要的制度和机制?如何切断腐败的源头消减政府权力?如何改革公共预算机制减少腐败发生几率?如何保证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制定规范化、程序化、公开化?如何保障公众必须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如何提高党务和政务的透明度,使之置于全体党员和民众的监督之下?如何实行公务员和干部选拔的公开民主竞争机制,堵塞“任人唯亲”这个最严重腐败的渠道?如何防止“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现象发生?如何应对中国腐败现象的主体、形态、领域、手段等正发生的明显变化?如何正确区分矛盾依法办案?如何保持对贪腐“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改革和革命的历史逻辑是一样,如何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反腐?如何保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平衡等等。
5、同时间赛跑建章立制迭出“新法”。继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抓制度建设走向规范化,中央密集颁布了一系列带高压电的党内法规,使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仅2013年,中央就密集、罕见、严厉地连下15道约束公务员的反腐“金牌”,都是“严禁”“严查”的禁令,从印制挂历、购买月饼、遗体告别、干部教育培训中学员管理、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严控党政机关举办文艺晚会、严禁用公款安排旅游、健身和高消费娱乐活动、严查党员领导干部到私人会所活动、严控会议规格及不许在风景名胜区开会、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等等,规定非常有针对性、操作性和考评性。这15个“带电的高压线”,触电就遭到了严处。
随后密集出台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违规住房用车问题清理工作的通知》、《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立法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等数十个党内法规。
相伴党内法规的出台,与反腐败密切相关的政令和法律也紧锣密鼓推出,诸如,《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要求各地严禁超出核定的领导职数配备干部通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关于乡镇公务员的晋级新政策》等。每一份制度建设的法令政令党纪的颁布,同时就是按制度标准抓进行的一片清理。
6、“史上最严”官员财产申报。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申报制度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此前,由于申报后审查相对较少,因此,“走过场”、“制度花瓶”的说法总是如影随形。有的官员年年都是“随手一填”,并没有动真格。
十八大以后的官员财产申报,绝不同以往,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填报要求更细,不少地区和单位为此召开了培训会。对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填报不仅“凡提必核”,核实的范围还扩大至换届提名人选。以北京为例,填写说明从2015年的1页纸变为2016年的5页纸。住宅、商用房、厂房、仓库、自建房及车库(车位、储藏间)等都需要申报。房产车库:少报一个平米要求写情况汇报 。自己或配偶与他人共有的房子,包括与父母、岳父母、兄弟姐妹等共有的房子(含住宅和商铺等),也要填报。
经商办企情况方面,领导干部需要填报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非上市公司、企业的情况,以及注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的情况。“吊销未注销”企业也需要申报。
6、对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要郑重“承诺”。截至2014年3月份,全国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已基本完成个人有关事项的集中填报工作。2015年5月,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下沉到科级干部。就本人填报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填报人要郑重向组织做出书面“承诺”。《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第十七条规定,领导干部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的;不如实报告的;隐瞒不报的;不按照组织答复意见办理的有情形之一,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免职等处理;构成违纪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四赞:强化纪律性:“制度是一,落实是九”
世不患无法,患无必行之法。严明的纪律历来是中共的一大优势,可自改开以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红灯绕着走”、“善打擦边球”、“法不禁止即可为”等荒谬横行,造成“诸侯各行其是”、“政令难出中南海”,也让大批干部跌入犯罪的深渊!为此,让制度具有刚性,就要强化纪律性,就要强化执行力,这是对广大干部的由衷爱护,也成了习近平反腐败的一大精彩,
1.重新叫响“认真”二字。习近平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讲“认真”不仅是态度问题,而且是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大问题。这股“认真”劲应该体现在干事创业的方方面面,也应该体现在党内生活的方方面面。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政治警觉性。政治纪律是中共一切纪律的基础,政治纪律的核心就是服从党的决议,遵守党的指示。2016年10月27日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第四部分的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开头就强调:“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
2.“部署是一,落实是九。”习近平担任总书记才两个月,在2013年1月22日十八届中纪委二次会议就再次强调“三个决不允许”: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这明白无误的,有针对性的,极其坚决的,宣示中央政令的权威性传和强化执行力的决心。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山东视察时,在论述部署与落实的关系时,讲了八个字:“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清楚地表明,抓落实的分量有多重,没有落实,就是纸上谈兵。2014年1月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当着各路大员的面,习近平再次重申“关键在于落实”。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再度要求:“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
3、刚性的纪律。兵书曰:军令不明,将之过也;三令五申,士卒之罪!反腐败的制度性建设不断推进,要保证制度的神圣性,就必须加大执行纪律的刚性。抓反腐败的制度建设,要用纪律抓作风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下功夫、用狠劲,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循着这个思路,将各地各部门执行纪律的情况,作为中央巡视组巡视的四大重点内容之一。
用一些基层干部的话说,现在执行纪律从上到下,都抓得很认真,这可不是“一阵风”。自从中央“八项规定”以来,中央、地方也频频发出各种规定、禁令,凡顶风而上、不以为然、心存侥幸的害群之马,一个个被曝光在媒体和人民之下,一个个被拉下马来。截至2014年11月30日,全国各地仅因违反八项规定被处罚的官员就有十余万名,含3名省部级高官。2015年10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808起,4993人受到处理,3475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涉及2名省部级干部。到2016年2月29日,十八大后违反八项规定被处理的省部级官员就有13位。
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绝不是走过场,还要严格进行审查。不仅要接受群众监督,组织并将随机抽查比例扩大到10%,还要逐步扩大。并从2015年1月起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凡提必查”制度。领导干部若不如实填报收入、房产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外等情况,一律不得提拔任用、不列入后备干部名单。仅2015年,全国被抽查的领导干部中因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问题,被取消提拔资格3902人,调离岗位35人,改任非领导职务17人,免职58人,降职14人;发现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0人;受到批评教育4.16万人,责令作出检查1.43万人,通报批评856人,诫勉5891人,取消后备干部资格698人。
尤其,极为罕见地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改革委,这是从组织上要打破利益集团的抵制和对政令的懈怠,这是从组织上保证政令的畅通。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